新闻中心

名校博士在山区

2014-03-20 |

  在我省的偏远地区,活跃着一批名校毕业生,他们在基层的磨砺中成长,并爱上这片土地。

  建“海西药城”

  201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时,党帅28岁,充满朝气和活力。那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的名号,可以给他带来较好的就业机会,但他选择到柘荣县挂职副县长。

  “不管什么岗位,都要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党帅至今没有后悔当时的选择,只是心疼朋友们每次来看他,都得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

  党帅到柘荣后便开展调研。他发现,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具备一定规模,但在产业链的延伸、品牌效应的发挥等方面还比较薄弱。

  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主持完成了柘荣县生物医药产业链延伸规划的编制,并争取各类资金400多万元建成“海西药城”电子信誉平台和中药材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这些成绩只是个开端,党帅对柘荣的发展有着更长远的思考:一个正在崛起的海西药城,一个蓬勃发展的生态养生福地。

  从融入到施展拳脚,才一年多时间,党帅的才华就得以充分发挥。“扎根基层成长成才的信念带给我无穷力量。”党帅说,“相信在这片沃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相信在这里可以一展所长,为我的第二故乡贡献力量,跟随着它的成长一起成长。”

  真心换真情

  到建阳市工作前,沈晓文已在清华大学招生办工作,副处级岗位,这是许多人羡慕的职位。

  带着不解的目光,这位2011年毕业的清华大学博士2012年来到闽北山区工作,挂职建阳市副市长和武夷新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

  沈晓文精力充沛,很有灵气。“基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练和施展平台。”沈晓文说,“来山区,看重的是这片热土的发展潜力,希望能在基层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发挥个人的优势更好为基层服务。”沈晓文说,“我会试着去探索一些事情,比如审批工作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创新审批方式,节省审批周期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又面对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处理起来更需要智慧。”沈晓文说,“一年多在基层的摸爬滚打,不管是接访,还是入村入企排忧解难,征地拆迁,我发现基层群众朴实纯真,而我始终秉持"真心可换真情"信念,换位思考体会群众的喜乐苦忧,换得的真情可化解群众许多矛盾。”

  “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奉献。”沈晓文说,希望发挥自己各方面的优势,为当地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为更多人服务

  李腾以前未想过到山区工作,这位研究电动汽车的清华大学博士生梦想自己在引领未来祖国汽车产业方面能施展拳脚,而山区的汽车产业毕竟是薄弱的。

  “20125月,省委组织部来清华大学招聘时,对人才求贤若渴的诚意深深打动了我。”李腾说。

  李腾毕业后到永安市挂职副市长。这里,正在建设海西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没有想到来这里,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李腾对自己的表现有点喜出望外。到永安市不久,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妥善处理了一起与汽车相关的上亿元的重大案件,让当地干部一下子对这个“娃娃市长”刮目相看。

  2013年,他引入了一个总投资达8亿元的汽车项目,年产汽车6万辆,目前已接到来自德国的订单。“从汽车行业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大家对我越来越信任,给我加的担子越来越重。”李腾说,到山区工作,才发现真的能够为更多人服务。

  “觉得自己心里有股劲,就是想做点事情。”李腾说。(孟昭丽)

转自《福建日报》2014317

相关新闻

  • 182009.08
  • 222017.06

    零零励学基金迎来首位非零零字班海外校友热情捐助

    近日,零零励学基金迎来首位非零零字班海外校友热情捐助。

  • 212019.07

    推动校友终身学习,助力校友职业发展——纪念清华校友学堂创立六周年

    编者按:清华校友学堂自2013年成立近六年来,汇聚广大校友积极学习的热情,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学习方式,通过举办大讲座,组织微信课堂、线上学习、各种论坛、线下走访、研学、游学和校友聚会、主题交流等方式,推动校...

  • 022010.11
  • 202025.07

    马兴军:科技向善 赋能未来

    从印刷术到智能体,信息技术的演进始终推动着知识表达、呈现与传播方式的革新。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技术,正重塑知识生产链条,引领人类迈向知识创新新纪元。然而技术突破伴生新的挑战:大语言模型存在幻觉与越狱安全问题,图像生成模型遭滥用引发社会风险,AI内容知识产权争议持续发酵。这些风险警示:拥抱技术红利时,须同步构建安全防护体系,确保AI发展安全可控。马兴军聚焦时代命题,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

  • 282016.12

    要做财富管理领域的“特斯拉”——专访财鲸联合创始人王蓁

    清华四年里,他修完了生物、计算机和经管三个专业,因为太忙不得不放弃了数学和化学两个专业。毕业的时候,他的学分多得“丧心病狂”,也因此拿到了包括哈佛大学....

  • 262021.02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秦佑国教授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秦佑国同志于2021年2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秦佑国教授1943年12月29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扬州江都。1967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7-2004年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曾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秦佑国教授将毕生精力奉献于建筑教...

  • 262021.10

    智力拥军的清华探索

    ——清华大学发挥资源优势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启示录

  • 252020.11

    全国劳动模范夏德明:一个逐梦电网的清华博士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网东北分部调控分中心系统运行一处处长夏德明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参加了此次....

  • 252017.08

    美国终身教授的海归全记录

    事业与家庭,前途与发展,环境和空气……到底是留在海外,还是回国发展?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位美国终身教授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