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黄弢:在投资中“做减法”

2014-06-16 |

黄弢,深圳市鼎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化工法学专业出身,却一头扎进公募基金圈中,在公募鼎盛时期转身拥抱私募;在别人开始进军海外等领域时,他却开始收缩战线,“量化、对冲、套利、债券、定增都不做,只做自下而上成长股的多头策略,一级市场和海外市场也开始慢慢撤出”。

  对于市场,本期《红周刊》、雪球网与手机腾讯网合作的《投资人物专访》栏目嘉宾黄弢认为,股票价格短期内很少与公司的内在价值直接划等号。首先是公司内在价值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算法,其次是这个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钟摆,要么太偏左,要么太偏右,惟独中间的时间最少。大盘股和小盘股的估值溢价从2011年开始就严重偏离了历史平均值,但很难判断回归均值的时点。“市场的价格里面包含了很多因素,这么多年来我们发现市场还是最聪明的。”

  以价值为基础,以趋势为导向

  《红周刊》:从零散的信息中了解到您个人经历丰富,提炼出几个关键词“清华、化工、医药、公募、私募”不知道是否准确?

  黄弢:我本科毕业于清华化工系,研究生转到法学院,2002年毕业后去了公募基金,在长城基金和海富通基金各工作3年。2007年年底来到鼎诺投资,因为那时候认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起步,是比公募基金更加朝阳的资产管理行业。

  《红周刊》:鼎诺投资最显著的投资风格是什么?

  黄弢:整个公司一共20人,投研人员共13位,其中以工科背景居多,有8位毕业于清华,因此工科特征—注重理性逻辑思维在我们企业文化中体现得比较明显。公司的投资理念是“以价值为基础,以趋势为导向”,前者的主要任务在于寻找具有安全边际的真成长公司,后者涉及操作风格—顺势而为。

  《红周刊》:您曾提到“核心附加值”一词,鼎诺投资的核心附加值是什么?

  黄弢:投资这个行业比较现实,即投资结果是最终导向,只是有的人关心短期结果,有的人关心长期结果。就我们自身而言,我们更愿意选择一些关心中长期结果的客户。我们的产品跟其他阳光私募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我们有很多类型的分级产品,如带安全垫的产品,比如1亿元规模里,20%来自于我们公司股东的自有资金出资,80%来自于客户资金,当达到这个产品的设计年限时,比如2~3年到期时,如果基金亏钱,先亏公司股东的20%自有资金。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在市场上各类产品中安全垫型产品使得投资顾问与客户的利益关系最紧密。另外,对于其他产品我们采取复制的策略,所有的产品通过先进的交易系统完成同一时间下单,同一时间买和卖。

  《红周刊》:鼎诺投资除了涉猎A股二级市场还做一级以及海外市场?

  黄弢:之前我们也直接参与投资一级市场,同时也做一些PE基金的LPlimit parter有限合伙人),但现在战线不断地收缩,核心精力放在比较简单纯粹的二级市场投资,只做自下而上成长股的多头策略,因为我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圈是非常有限的,最近几年的核心就是“做减法”。

  自下而上选公司,自上而下选行业

  《红周刊》:一级市场上的公司比较原生态,再回过头看二级市场上的公司,有何经验可以借鉴?

  黄弢:为了了解我们已投资的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以及同业公司的真实信息,我们会和LP所投资的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公司上市以后跟资本市场结合太紧密,经常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的需求,在产业方向还没真正想清楚的情况下就开始讲故事,去做市值管理和股价运作。

  《红周刊》:选股策略是自下而上的?

  黄弢:一般是两个维度相结合—自下而上选公司,自上而下选行业。我们觉得抬头看路比埋头走路更重要。一匹好马遇到一个烂骑士可能问题不大,但是一匹坏马,再好的骑士也没有用。好马代表好行业的方向,这个比什么都重要。第二步才是自下而上地选骑士,即优秀的管理层。行业相对好选,难的是在这个行业中找到好公司。细分领域子行业中,哪些公司产品最具有竞争力、市场份额最大、管理层最具战略眼光和执行力?筛出股票池后从招股说明书开始阅读,用财务报表审视公司的前世今生,这是初步的工作。接下来是面对面的交流和调研,这是发现好公司的重要步骤,每个投资机构前面的步骤可能都差不多,但在调研中会产生千差万别的理解,从而导致非常不同的投资结果。

  《红周刊》:选择好公司的过程中,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黄弢:最重要的教训是要抛弃投资偏见,尽量避免带着“有色眼镜”把过去很多经验简单移植。希望秉承一种开放、透明的态度去发现问题和寻找机会。需要跟上市公司、同行、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做多维度的反复验证,这是目前占用最多时间的工作。

  2014年是转折年

  《红周刊》:公司基金目前平均的仓位是多少?如何判断A股市场未来35年的趋势?

  黄弢:目前我们的仓位约七八成。我们倾向认为2014年是一个转折的年份。股市和自然节气一样存在轮回更替,目前冬天已近尾声,春天正在酝酿:

  第一,估值已与国际接轨,处于历史低位。第二,政治稳定的前提和经济下行的底线都是存在的,经济不存在断崖式的下跌,更多可能是在政府有序控制下的缓慢下行,而且这个预期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中已经充分反映。第三,流动性是一个有利的因素。从年初到现在,所有的“宝宝”收益率一路下滑,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讲,这些年股市的资金一直在流出,去了房地产、固定收益、信托、短期理财产品等,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信用风险一定程度的释放,房地产信托、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不断暴露,挤出的资金不一定马上进入市场,但对A股二级市场来讲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增量资金,这是最近两年大概率会发生的一件事。

  以上因素叠加,总体还是偏乐观。最多中间某个时点受到信用风险的冲击,市场短期还有一个往下急冲的过程,之后战略建仓时点就来临了。

  《红周刊》:货币政策支持这个乐观判断吗?

  黄弢:从这个角度预测未来比较难,我们要判断的是市场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我们自己的理解是,目前的货币政策跟通常期待的不一样,通常大家期望“猛放一把水”刺激一下更有利于市场走势,但现在很多人达成了共识,即不要去搞强刺激,不要做“和面加水”的事。该淘汰的淘汰,该转型的转型,现在政府所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方向是正确的。在政治高度稳定的前提下,所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是政府主动的选择,我们相信这是政府在可控的前提下做出的最有利于中长期发展的措施。在这样的逻辑下,我认为货币政策所谓的“衰退式宽松”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其实借助市场的力量,不少企业已经在全球化的产业发展中奠定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各类要素偏紧的状态下,对于优秀的企业家来讲是机会,早些年粗放式、没有边际成本的扩张,没有土地、资源、人工、资金的制约,优秀企业家真正的优势很难体现出来。而现在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优质企业市场份额和毛利率在不断提升,虽然整个蛋糕的增速慢了,但是竞争对手也少了,定价权在体现、护城河的宽度和深度在提升,这对整个行业的进步、产品升级和改善整个生态链条都是有益的。

  挖掘新兴产业和消费行业中的“小飞象”

  《红周刊》:哪些行业在不利的环境中已经率先走出来了?

  黄弢:TMT是非常典型的板块,比如跟智能手机相关的子行业中有很多这样的公司。在苹果或者三星产业链条中,很多公司从原来非常外围的配件提供商地位,提升为产业链条中全球核心配件供应商的角色。其实TMT本身是个竞争非常充分的行业,很多企业的发展完全靠自己,而不是靠政策扶持。

  《红周刊》:未来行业领域方面,看好哪些行业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黄弢:首先,关注TMT、高端装备、节能环保设备和行业等,其次就是和内需相关的行业,医药医疗、吃喝玩乐。

  《红周刊》:大家对这些行业未来发展已经形成共识,但他们大都位于创业板和中小板中,不少估值很高,在操作策略方面有什么建议?

  黄弢:去年是成长股的行情,不管真成长还是假成长,只要沾成长概念都飞起来了,但不是所有这些公司都有飞翔的能力,你觉得是“小飞象”,但其实它是“小飞猪”。今年很多公司会掉下来,但其中还是有一些“真飞象”,经过调整之后,这些公司可能会飞得更高。我们做投资,就是把这些具有真正成长性的公司找出来。

  《红周刊》:说说鉴别“小飞象”的要点?

  黄弢:行业是否有空间,这是判断的首要因素,另外我们更愿意选择有真实应用产品的公司,而并非仅靠“讲故事、讲预期”来促进股价上涨。很多大幅上涨的股票只是给投资者画了一个饼,未来预期可能会做什么,在海外市场有怎样的原型,这个原型对应的空间可能有多大等等。但这样的原型本身在海外市场应用的空间和技术成熟性还有待检验,那么A股所谓的影子公司,距离商用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这样的公司短期貌似很难证伪,却是我们确定排除的一种。

  《红周刊》:您看好“吃喝玩乐”,但惟独排除了“住”,不看好房地产行业?

黄弢:房地产市场确实整体面临的困难比较多,从行业来说,今年是一个风险点。房价方面,快速下跌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一线城市不见得会下跌。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大部分的持仓品质是偏成长股,但有也不超过20%的偏交易性的仓位,在银行地产有趋势性交易机会的时候再关注,现在还没有参与。

(作者 袁园)

转自《证券市场红周刊》2014614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