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徐勃:为梦想拼搏让青春无悔

2014-08-14 |

——记永吉县中新食品区对新合作办副主任徐勃

心中有梦想,人生才会活得更精彩。对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徐勃来说,本可以留在大城市,过着优越的生活,但他却还是从农村来、到农村去,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当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愿意为实现梦想而拼搏,我的青春梦想在基层。”徐勃如是说。

徐勃的老家在江西上饶农村。一届又一届的清华学子们毕业后下基层、去边疆,服务百姓、为理想而奋斗的身影,为他的就业理念和人生梦想树立了榜样,影响了徐勃的志向;父母、妻子的支持,更是让他坚定了理想信念。

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徐勃被选调到吉林省省直机关工作。他主动提出“坚决要求下基层”,扎根基层从事农村工作的要求。徐勃先后担任永吉县岔路河镇下坎村党支部副书记、镇长助理、镇党委副书记、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投融资公司副总经理、中新食品区经合局负责人、中新食品区对新合作办副主任(主持工作)。2012年,作为清华大学扎根农村的优秀毕业生典型,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他曾荣获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共产党员、清华大学基层工作奖、清华大学涌金工作奖、清华大学廖凯原励业奖、全国第五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我不想打无准备之仗。”徐勃对记者说,当他得知自己如愿地调到基层、被选派至岔路河镇时,就开始关注岔路河的历史、文化、民情、政情,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岔路河的资料,在正式到岔路河镇工作之前,3次自费来到岔路河进行实地考察,找基本群众了解情况,使他对岔路河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不仅坚定了来基层工作的决心,还让他总结出很多心得。随时注意了解民情、做好功课,是个好习惯。徐勃的功课,即使到今天还在依然做着。正式开始工作的徐勃干活从不懈怠,领导交办的事情他都用心去做。在镇里的领导和同事们看来,徐勃这个小伙长得白净,干工作利索,为人踏实爽快,绝不是那种象牙塔里的书呆子,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刚来时,瞅着还有点稚嫩,但很快就和基层干部融合到一起了,说话办事都不差啥。而在当地老百姓的眼里,徐勃就像他们的子侄、兄弟,因为他总爱找乡亲们唠嗑,还总能唠到点子上。徐勃说的话他们爱听,跟他们没有距离感。经过半年多的深入基层调研,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岔路河生态经济文化可行性报告”,作为岔路河镇生态、文化、经济发展的蓝图样本,指导着岔路河镇的文化事业发展。

在岔路河镇担任下坎村党支部副书记期间,在村干部和村民的支持下,徐勃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发起成立了“福星农机合作社”。他不仅积极为合作社争取扶持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还帮助、扶持村里的芦笋合作社发展壮大,使该合作社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3公顷扩大到35公顷,并通过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方式,扩大了村里的芦笋种植面积,得到市委组织部和县委组织部专项扶持资金50万元。他考察了村里辣椒产业的发展情况,为村里筹建了30万元的冷冻保鲜库,帮助辣椒产业大户协调晾晒辣椒丝的场地;还根据村民的强烈需求,为村里筹集到15万元,建起下坎村农民文化多功能活动室;通过县文广新局帮忙,给周边的八里村、西高家村等6个村筹集到价值5万元的服装、音箱等用品;在村里土地流转工作中,徐勃积极协助村支书,将全村320公顷水田全部一次性流转给深圳宝能集团,价格达到13000元一公顷,远远高于以前村民散包出去的70009000元一公顷价格,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无论村干部还是村民,大家都喜欢喊他“我们的小书记”。

在担任岔路河镇党委副书记期间,徐勃分管群众文化事业。他组织各个文化活动团体,掀起了岔路河文化活动的热潮,真正担当起建设和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责任,组织农家大院的农民朋友们两次参加县里组织的农家乐活动,并获得“最佳组织奖”和“文化大院一等奖”,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戴。他首次将高校社团模式,创新地引入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中,非常契合农民的自由天性和自觉的娱乐追求。这种创新思路,让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极为突出的实际成效;这种创新性的文化发展模式,成为省委党校研究的课题,也成为国家级社科类课题的调研对象;这种创新模式,在吉林省2013100个先进文化集体评选中,排在第一位。后来,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推荐下,获得由中宣部、文化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评选颁发的国家级大奖——“全国第五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这是全省唯一一家文化大院获得此项殊荣,是文化系统的最高荣誉。

20121118日,在徐勃的倡导下,经永吉县民政局批准,农村文化活动联合会正式成立,旗下包括38个社团,每个社团以原来村里的农村文化大院进行活动的兴趣协会为基础,包括文化体育、民族歌舞艺术、教育、兴趣爱好者、慈善公益、科技发明创业等6大类,共有登记在册文化志愿者1200多人。同时,将党支部建在了社团,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党对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方向的领导,传播正能量,移风易俗。这种创新性的农村文化发展模式,使得原本粗放发展、自生自灭的农村文化活动,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新型管理道路,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徐勃常说,自己就像农村田间的小草,生命力顽强,在哪儿都能适应。但只有在基层,才能获得更多的养分,成长得更好。所以,他扎根在基层、奋斗在基层。在基层,他学到了很多,但继续前进的脚步不会停下,他还有很多梦想要在这里实现。(汪涧)

转自《吉林日报》2014813

相关新闻

  • 112018.05

    徐勃:清华学子下基层

    1986年出生的徐勃是标准的“80后”。个子不高,身材微胖,笑起来憨态可掬。徐勃现任吉林省蛟河市天岗镇党委书记,近期在北京出差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他把日....

  • 232015.06
  • 272017.11

    徐勃: 从象牙塔到扎根“黑土地”的大学生村官

    2012年,处于求职季的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生徐勃,并没有应届毕业生脸上的常见的迷惘。这位来自江西农村的年轻小伙,坚定地选择投入“黑土地”的怀抱,来....

  • 132023.03

    创业清华人丨 技术、韧性和初心!王晓鲁把办公室变为梦想家

    王晓鲁,清华大学2000级能动系2020年,办公服务品牌梦想加空间与腾讯合作,在梦想加的办公室内,只要接入WiFi,登录游戏就可以享受免费游戏皮肤等特权,从而吸引了一批年轻用户。“为什么办公室里还可以打游戏?”对梦想加创始人王晓鲁来说,这个创想基于对空间的理解。在观察了无数次办公互动后,他发现,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办公室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朝九晚五的办公地点,而是涵盖了工作、学习、社交,甚至生活等多种场景。...

  • 042018.07

    放飞青春梦想 谱写人生华章——清华大学首位支教博士孔茗的西藏情怀

    孔茗,经管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2013级博士生,师从钱小军教授;清华博士生讲师团“金牌讲师”。 她,从军十年,作为军校唯一本科毕业留校的女生,在军队....

  • 072018.06

    门良杰:青春无悔在军旅

    “好儿女,参军去!”9年前的一天,我还在清华大学读大二,校园主干道上偶然跃入眼帘的这条标语,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 152010.10

    《飞翔的梦想》

    作品编号:A17作者姓名:Richard Brixel 作者国籍:Sweden(瑞典) 设计说明: 作品体现了作者飞翔的梦想,也表现出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 312022.10

    殷盼超:将梦想转化为明确人生目标

    “科研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在实验室里,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前沿软物质学院教授殷盼超(2005级化工)拿起一张看上去像塑料的“圆片”,这是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正在研究的质子交换膜。据透露,其科研团队在研究利用散射方法表征软物质方面,已经达到与世界齐平的状态。“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承担了教育和科研的双重使命。”殷盼超表示,他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句话...

  • 272017.10

    黄扬清:梦想•使命•感恩

    黄扬清,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2级系友,北京汉迪世纪科技有限公司(iHand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本文为黄扬清校友在计算机系2017级研究生入学大会....

  • 13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