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正求合,以奇致胜——祁庆中校友访谈录

2014-10-14 |

题记

祁庆中,生于江苏宜兴,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3年本校本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电信系统,从工程师做起,历任上海电信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副院长等。2009年起任中外合资的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任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IT与财经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信由天鉴,不仅是公司名‘信天’的拆字藏头,也是我们公司的信条。我们相信,公司经营须经得起上天明鉴,便可得上天护佑。”618日的夜晚,祁庆中博士为来访的我们安排落座后,指着墙上的题字解释到。祁博刚刚风尘仆仆归来,却不带一丝倦意,言谈之间仍是当年少年演讲家的风采。

. 少年生,不留遗憾

访谈从童年的乐事开始,尽管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高中阶段的祁博已购买并阅读了两百本课外书,父母还专门请木匠上门定做了一个书柜。谈及博览群书和当年语文的突飞猛进,祁博突然眼睛一亮,含着笑意说有秘密与我们分享。从办公室的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保存良好的日记,整整十一本,全是高中至大学本科期间工整的感想和少年心事。祁博视若珍宝,这么多年一直带在身边,甚至不舍得托运。“重要如此,怎么可以担一丝风险”,祁博笑道。成就于此,仍不忘初心。

1988年,祁博进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沉稳大气,见识广博,没多久便被班里同学称作“老大”。这一称号带来的责任感,使得他更加积极用心地加入到班级建设中去。交谊舞会、体育赛事、英语角,不仅打开了大家的视野、盘活了学霸们的课余生活,更加深了同侪的情感与认同,而这也为祁博后来的校友会之路埋下了伏笔。

最让我惊讶的是,问及九年清华园生活的遗憾,祁博思考片刻,坚定地回答:“没有特别的遗憾”。或多或少,大多数同学都会在象牙塔里有些荒芜的时光或荒唐的故事。但祁博说道,从高中开始,所有老师和长辈对他的希冀都是“考入清华”(当地人戏称“田鸡大学”)。梦想实现,他从进园子的那天起,就倍加珍惜。学习上,他勤勤恳恳,以全班第二的成绩本科毕业;班级里,他是全班信赖的班长,毕业时的综合评定全班第一;中英文演讲比赛,他两次成为全系第二名,傲视整个年级;社团活动中,无论是体育还是舞蹈,他均有涉足;甚至他还做了三年的北京国际汽车车展兼职翻译,将其中一年的所得给心爱的女孩买了第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他以谨慎踏实的努力,在每一个他认可的领域,取得预期的进步。超出同辈的进取心、沉稳与自我管理能力,即使在清华这样遍地才俊的校园,也十分难得。

. 青年事,以奇致胜

1997年博士毕业后,祁博进入上海市邮电管理局下属的上海电信技术研究所,担任工程师。扎实的学术背景,敏锐的创新能力,拼搏精神,以及出色的项目组织管理能力,使得祁博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第一年后,祁博便得到了团队的一致认可,成为项目的带头人;第二年后,祁博即升任上海市邮电管理局科技处处长助理;第三年,升任上海电信技术研究所中央研究部主任、上海电信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谈及这一成长经历,祁博自己归因有两点。

一是进取心。伴随着中国电信企业化改制、所在单位从处级单位到副局级单位的变革,祁博也抓住时机、完成了从研发工程师、到产品经理、到中层管理、再到管理高层的角色转变。其中,ISDN测试仪项目,作为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可以一窥祁博的秘诀。加入该项目伊始,祁博尚是刚出象牙塔的研发工程师,离开时,已是软硬件的总设计师、项目的带头人。几年来熬夜、加班、全国飞,以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群众认可完成了业务层面的原始积累。而这段初创的忙碌时光也因妻子的携手变得格外难忘,祁博作为技术设计、妻子作为金牌销售,贤伉俪的无间搭档,不凡的业绩成了两人青春记忆中甜蜜又骄傲的一抹。

二是创新能力。从最开始的技术研发开始,祁博即带领研发团队开发了多项专利产品。而升任副院长以后,大概三分之二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中国电信重点创新性产品的孵化和研发上。其中最具代表的案例是中国电信“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这个产品在中国电信的总营收中占有数十亿元的份额,并把中国电信推升到了全世界电信运营商在网络视频监控领域的顶级地位,引得全球同业的侧目。而“全球眼”的推出,恰逢2003SARS横行,人与人的隔离保护产生了巨大的远程交流需求。团队抓住先机,以“全球眼”首先确定了行业技术规范,被认可为国家的行业规范,并进而影响了全球的规范形成。该产品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部并颁发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由于对“全球眼”业务等的杰出贡献,祁博也被上海市审核通过评级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壮年成,以正求合

2004年,35岁的祁博出任上海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承担集团公司的计划财务、企业发展策划、十几家对外投资子公司的管理与重组、部分重点新业务孵化、法律事务等工作,组织实施多项企业改制、创新项目。

才俊当壮年,势不可挡。但祁博已开始思虑自身的转型。作为典型的传统清华人,技术过硬,专家出身,但往更高一层的综合管理走,还缺乏一定的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及国际视野。2007年,祁博自费进入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学习EMBA课程,作为对自己的投资。谈及中欧对这个清华博士的影响,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补充、视野的打开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则是人脉圈子的建立。祁博自陈最珍视的人脉,第一是清华校友圈,第二是职业所属的电信圈,第三则是中欧校友圈。不同的圈子有交集,但更多的是跨界与突破,往往带来出人意料的惊喜。

正所谓“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仿佛一切都在计划中。2009年祁博从中欧EMBA毕业,即出任中外合资的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信天”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美国AT&T公司、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组建,其DNA即凸显三大优势:本土电信资源、全球管理运营经验、政府产业扶植。而祁博的电信行业经验积累、EMBA背景与英文能力以及技术专家出身,与“信天”的基因也是出奇地契合。

即使如此,从传统的等级森严的体制内,到现代的扁平直接的合资企业,文化冲击依然。“难以想象,AT&T的全球副总裁会只身来上海出差,在机场迎接的只是司机一人。”感慨的同时,改变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祁博不仅接受,更身体力行地强化了这样的企业文化:高效沟通,数据量化,服务精神,层级扁平。沟通方式上,直截了当,有问题讲清楚,不绕圈,不猜谜,对事不对人,确保高效准确的信息传递;管理模式上,各个指标政策,一切搬到台面上来,以数据说话,严谨量化,透明公正,最大限度减少潜规则;客户经营上,以领先服务取胜,个性化、定制化,许多岗位24小时开机待命;层次关系上,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Respect Everyone,尊重无损于公司的员工个性,包括总经理在内的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相互尊重。

这样一群高进取心、强战斗力的队伍,让祁博倍感自豪。“我们100余人的公司,支撑了约8亿元的业务,即使在去年的行业低谷期,也保持了两位数的业务收入增长。这样一只队伍,无论和电信体系的哪一群人比,都无疑是更优秀的。”

而对于如何建立和培养这样这只生力军,祁博自有秘诀。从他自身的奋斗经历出发,祁博认为持续地识别并激励有潜力的人才、适当增加晋升的机会数量对团队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不大的职级提升,却是一个其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里程碑、第一次获得的重大认可。这其中的激励效应,远大于薪酬因素。

语及此,祁博跟我们分享他的一些职业感悟,作为对青年校友们的建议。“现在的很多清华毕业生,可能更愿意一毕业就去做一些管理岗位或者咨询或者投资,觉得似乎赢在了职业的起跑线上,而做具体业务似乎是一种“跌份”、一种“底层”的感觉。其实不然,纵观我认识的大多数有成就的人,早期大都在基层或一线做过几年。只有最扎实的功底,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构筑起强壮的骨架,也能在倾听一些汇报时一眼就看出软肋在哪里。因此,祁博建议,如果事业上有更高的目标,刚毕业时选择做几年一线业务,更脚踏实地、厚积薄发。”

. 清华愿,根深叶茂

作为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上海IT与财经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祁博对于清华的感情和校友会工作的投入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要在上海现有的一万多校友中,挑出三位最有感情、最多付出的,我应该算是其中的一个吧。”自“文革”中断后,上海校友会恢复至今已三十年有余。近十几年来,IT与财经专业委员会的异军突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各个分支委员会的百花齐放,都与祁博的贡献密不可分。

2002年,祁博与秦伟芳、林森、胡劲松校友一起,在章博华会长、叶洪根秘书长指导下,开始筹备建立上海校友会面向中青年校友的下属机构;2003年,上海校友会IT财经委员会正式成立,祁博担任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其后经选举担任委员会第二、第三、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并推动了多项的校友活动创新和组织建设创新;2008年起至今,担任上海校友会副会长。

12年间,祁博将大量的业余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了校友会的工作中,并把行业经验带入,推动并构建了系列化、品牌化、产品化的校友活动。其中,书友会、企业家俱乐部、创业论坛、户外拓展、《清缘》刊物等,已成为上海校友会具有标志意义的活动项目。谈及IT财经委员会创办的各个品牌活动,祁博眉目间的神采立马飞扬起来。“以价值为导向,是选择和组织校友活动的一大原则——每一类校友活动须能给特定的校友群体带来特定的价值。基于校友们能感知的价值,再加上配套的志愿者、资金等各类资源,活动才能长久地扎下根来,长成一棵大树。”

作为众多标志性校友活动的倡导者、推动者、亲历者,祁博深知,每一个品牌活动的背后,从酝酿、到落实推动、到沉淀成结结实实的产品,其中经历了多少艰辛与不易。搞一个一次性的活动是不难的,难的是让产品扎根下来。“两个关键词:勇气,团队。”智慧在清华人中并不缺乏,但初始开创的勇气、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的勇气、以及敢做减法的勇气,却是成事的关键。而任何一个想法的从萌芽到落实,决非一人之力能成,依靠团队才是关键。

对于校友活动和校友会工作未来的发展,祁博也有着自己的期待。

第一,健全上海校友会组织。由于历史原因,现有的组织作为最大分会,IT财经委员会掌管了上海校友数据库和网站、承办了迎新会及刊物制作,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其它部分专业委员会也有一定的活力,但整个上海校友会的运作却存在明显的不足,也显得沉闷,与其它高校校友会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健全与革新校友会组织运作,为校友会注入新生与活力,才不辜负了那么深厚的校友资源。

第二,以价值为导向,扎实做好面向不同细分校友群体的品牌活动。对于公众校友,做好各类研讨沙龙、书友会、小石头公益、户外拓展、“单身俱乐部”等品牌活动,建立广泛而坚实的校友参与基础。对于高端校友平台,例如“企业家俱乐部”,需要进一步朝着“有效凝聚、提供服务、充分利用”的方向努力,一方面为高端校友提供聚力与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充校友会的丰富资源和实力。

第三,在若干领域加强与其它重点高校校友会的合作,打通校友会之间的资源共享。不同的学校往往在不同的领域占有先发优势地位。例如,四川大学在医学、重庆大学在房地产、哈工大在航空航天,行业翘楚地位无可争议。如果校友会之间能够互通、对接、分享,将能有令人惊喜的收获、投入回报比很高。

当然,以上亮闪闪的金矿,如何去挖掘,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人。根深方能叶茂,只有团队的建设、“核心产品”的固化、凝聚力的提升,才能让各类活动开枝散叶、各类资源蔚然成荫。而现在,持续吸引青年校友的加入、引进新生力量、培养核心团队的接班人,是祁博长期考虑的一大问题。

“热心,热情,热爱。”这是清华徐州校友会胡勤源会长对校友会工作者应具备素质的总结,祁博对此格外赞同。在服务校友会的过程中,只有带着良好的心态、享受过程、建立奉献与收获的平衡,才能长久为之。一些年轻的校友有着浮躁心态,希望一参与校友会就立马能获得很多。其实不然,“校友会活动和校友互动中,确实蕴藏着无尽的价值和潜力,但任何价值都不会主动跑到你的脚下,只有通过一定的参与和付出,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才能逐渐收获。”

“有人问我,十多年间大量业余时间的付出,你从校友会中获得了什么?我认为世界总体上是公平的,有付出就有回报,我获得了一些小的成就感,结实了一些值得我一生交往和珍惜的知己,收获了丰富的资源和一些投资机会。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在校友会工作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校友。我有时会想,到我们七八十岁的时候,回想我们的人生,曾经遇到过那么几个伟大的人,也许当时我们还年轻,没觉得怎么伟大,但时间越久远,人越成长,就越能够理解和醒悟。繁星闪耀,能够有机缘见识到伟大的人格、听他们讲述真实又非凡的时光,例如章博华学长、彭运鹗学长、程不时学长,不虚此生。”

右二为祁庆中博士

结语

采访结束时,夜已深。送别我们之后,祁博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信由天鉴”,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墙头的字幅仿佛是一种见证。

理想与务实兼备,创新与严谨同在。祁博自少年起,便沉稳自如,朝着理想迈进,不差分毫;青年时,他闯劲十足,锐意逼人,以创新致奇胜,却又以严谨务实作备注;而今天,他事业初成,却始终珍视清华人的良知与底线,在现实的博弈与取舍中葆有初心。

“这个世界有千万条路,我恰好始终走在最中间的那条大路上。”

以奇致胜,以正求合。在人生中正浩然的大路上,祁博出奇不断,前途无量。

供稿: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 作者:闫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