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有米有CEO蒋长浩:海归高级科学家如何投身便利店O2O

2015-06-10 |

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们可以分为两派,一类是商业派,精明能干,商业嗅觉灵敏,最佳代表如马云,将阿里巴巴经营越大越强,敲钟纳斯达克,走上人生巅峰。另一种为技术派,代表如李彦宏,马化腾等,通过技术做出优质产品获得市场,建立各自的帝国。自从张小龙做的微信火爆之后,技术派渐渐成为互联网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也越来越被世人关注。

  蒋长浩的技术能力在业内一直是受到极高的评价的,曾在Google工作和Facebook担任高级科学家的他,如今做了一款相当接地气的社区O2O产品—有米有,专注社区便利店。尽管对手众多,但上线三月有米有就获得了80000+的下载量、5000+的日订单量、600+的合作商家,这些数据并没有使用人海地推战术和刷单做“特效”,让蒋长浩十分满意。对于蒋长浩来说,这其中经历了太多,一切都得从计算机说起。

  技术大神的成长之路

  在蒋长浩的高中时代,和当时大多数同龄的中国学生一样,他对于计算机还没有太多接触,因为怀着对于计算机所能带来的高效文明生活的向往,他在1995年报考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从此开始了他的技术之路。

  本科毕业之后,他选择本硕连读。在研究生期间,学习人机交互方向,研究普适计算。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各种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他说当年研究的很多普适计算课题现在已经被很多科技公司变成现实,现在蒋长浩看来仍觉得非常神奇。

  2001年,蒋长浩清华毕业后,直接进入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参与Raj Reddy领导的Aura研究计划,并担任研究程序员。Raj Reddy1994年获得图灵奖,也是李开复博士期间的导师。这个项目正是有关普适计算的,蒋长浩在其中负责进行基于位置服务的研究,这种技术现在已非常普遍,我们手机上的APP都可以获得位置并提供他们的服务,但在当时处于科技领域的前沿部分。

  在进行了两年的项目研究后,蒋长浩选择继续深造,前往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攻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编译器。结束四年UIUC的博士生涯后,因为对谷歌科技能力的向往,谷歌也可以提供很棒的研究氛围,他加入谷歌,担任软件工程师,负责大规模计算系统性能监测和优化工具的研究和开发,为谷歌的计算机机群做优化。

  在谷歌呆了不到一年后,蒋长浩跳槽加入Facebook。在当时谷歌眼里Facebook不过是一群大学生用来校园社交的工具,除了一些新奇的产品玩法,Facebook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因为两件事,蒋长浩看到了Facebook的潜力,决定加入Facebook:一是Facebook开放了自己的平台,通过开放自己的API,将网站用户和关系数据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现在相当普遍,但当时是2007年,蒋长浩认为这是一个创举,从此对Facebook刮目相看;二是200710月,微软对Facebook投资2.4亿美元,Facebook估值推到了150亿美金。

  谈及谷歌对蒋长浩的影响,他认为:“谷歌是一个伟大的技术公司,从技术到管理,牛人荟萃,在那种环境氛围里,我学习到很多,做事的方式如代码审核的严谨,项目管理的苛刻。但同时又感觉到新人的发挥空间太小,挑战性不够。”

  现在看来,蒋长浩去Facebook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正好赶上Facebook的高速增长,开始向全社会开放,也让蒋长浩展示出了自己过人的技术能力。

  因为用户增长过快和功能的增加,Facebook的后台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服务器压力很大,用户打开Facebook的页面平均速度需要67秒,这让马克·扎克伯格非常紧张,早于Facebook的社交网站friendster正是因为用户过多无法承载而衰落的。

  Facebook的技术人员多是美国名校毕业的年轻人,天资聪颖,但大规模网站系统的架构经验少,Facebook的网站性能问题一直很严峻。为此Facebook成立了技术最强悍的20人特别行动队,进入公司不久的蒋长浩也被抽调其中。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蒋长浩发明的XHProfQuicklingBIGPIPE等工具和技术,帮助Facebook将网站的体验速度加速了一倍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马克也多次对他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之后,Facebook开源了XHProf工具,成为全世界PHP程序员必不可少的性能优化工具之一。蒋长浩也发表和分享了关于QuicklingBIGPIPE技术的学术文章。从此,该技术得到了全世界众多知名网站的广泛使用,如国内的新浪,淘宝,国外的LinkedInQuora等网站。

  之后蒋长浩一直在Facebook解决性能的问题,他开发一些内部工具来帮助没有经验的工程师使用,做了两三年之后,他开始有了回国创业的想法。当他第一次提出辞职后,他的经理和CTO都极力挽留,但并没有说服他。马克却只用了两个理由就成功了。“一,我理解你,做了那么久性能优化确实很容易厌烦,以你对Facebook的贡献,你完全可以在Facebook挑选任何一件你感兴趣的事,或者去任何一个团队做任何产品。二,Facebook已经在启动上市了,你是早期加入的员工,经历了从初创到上市的阶段,如果你能完整走完这个阶段,能学到很多东西,这对很多人来说,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除非你回中国做的事情必须是这个时刻,否则我建议再待一段时间。”之后蒋长浩去了产品部门,20125月份,Facebook成功上市。同年8月份,蒋长浩离开Facebook,这次马克没有继续留他,在对他表示感谢以后,对他说:“Good luck!需要帮助可以来找我。”。

  从技术到产品的角色适应,学习

  作为一名高级科学家,从头开始学做市场,对于蒋长浩来说是一件有挑战的事,好在他喜欢挑战,他信奉”Learn by doing”的哲学。而且在美国学习工作十年之久,再次回国,离开太久,对于中国用户和市场的不够深入了解,也让他在创业途中遇到很多困难。

  回国后的第一款创业产品,蒋长浩选择做基于社交关系分享吃喝玩乐的APP,基于在Facebook的经验,他希望利用熟人社交来做服务,但当时大家都已经在用大众点评了,第一款产品就这样无疾而终。

  2013年,国外比特币发展火爆,这时IDG资本的李丰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找到了蒋长浩,希望一起合作比特币。起初蒋长浩对于比特币不怎么感兴趣,不过当他做了技术研究之后发现比特币的技术理念相当先进。他认为非常酷,因而决定做比特币,并在8月成立币行。

  在币行上线的第二天,就出了一条“央行等五部委发布《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的新闻,两条新闻同时出现在国内某门户科技版头条。蒋长浩和其团队认为这个通知模棱两可,一方面通知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又认可合法性。在分析之后他们选择继续做下去,但最终因为中国的市场环境,只能放弃。

  蒋长浩并没有气馁,之后他又将目光瞄向了二手车市场,这是一个几万亿的市场,传统的渠道效率低下,但要做进去又得需要线下资源积累,有比较大的难度。现在回过头再看,蒋长浩认为时间点合适,方向正确,但是切入点没有找对,也没有快速找到系统化方法获得优质车源的方法,从而失掉这个机会。

  技术思维做产品杀入社区O2O

  从吃喝玩乐的分享,比特币再到二手车,周转几番后,蒋长浩最终在今年1月进入自己兴趣已久的社区O2O,专注便利店。这次,他做了充足的准备。

  首先是在北京做长时间的调研,调查有关便利店的数量、流水、用户和订单,在访谈了几十家商家后,他发现很多商家已经提供电话下单的服务,并且每天电话下单的比例可以达到50%。“这有得可做。”他说,“这个需求就是现实存在的,便利店可以成为很多社区生活服务的人口,未来横向延展性也很好,使用人群众多,比其他社区O2O频次高很多,而且与打车相比,客单价十分相似,对于便利店老板来说,单量会比司机的更多。虽然便利店O2O挑战很大,但至今市场上仍没有巨头出现,虽然有困难,但希望也很大,而且这是我一直想做的社区O2O”。

  在朝阳区的四个便利店做实验时,上线没过两天,日订单就到了一百单,这给了蒋长浩很大的信心。在2月中旬上线后,3月底覆盖了北京朝阳、海淀、望京等地区,与300多家社区店达成合作,4月获得IDG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

  当李丰第一次听到蒋长浩要做社区便利店时是不建议的态度。蒋长浩认为,李丰可能是担心这片市场已成红海,而且社区O2O不太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此蒋长浩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在上线之后,很快取得了不错的数据,之后再找李丰时,很快就确定了投资。

  蒋长浩将技术装备成为有米有团队最大的优势。一般的O2O扩展业务都会采取人海地推战术,外卖市场是典型的例子,但在社区便利店领域,有米有只用了别人几分之一的地推人员就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有米有通过开发BD内部工具,地推人员可以看到自己地推的成果,商家的交易和用户和反映,公司与BD可以实现有效的实时沟通,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迅速解决,提高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在不同区域测试各种推广手段来统计数据,从数据监测来不断比较,找到有效方法,再规模化推广。

让蒋长浩引以为豪的是有米有的好评一直很高,在评分中达到4.95分,而随着知名度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用户慕名而来。用户的增长超过了商家的增长,导致一些用户的体验没有得到保障,让他非常头疼。因此谈及未来有米有的发展,蒋长浩决定继续提高北京的商家密度,让更多用户更方便使用。在覆盖面方面,目前有米有已覆盖北京主城区大部分区域,在接下来一两个月,有米有会考察其它城市,早日扩大有米有的服务范围。

转自《齐鲁晚报》201563

相关新闻

  • 162021.06

    我校1位教师8位校友当选2020年度国际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

    12月16日,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公布了2020年度杰出科学家名单,全球共有64名杰出计算机科学家获此殊荣,我校1位教师8位校友榜上有名。他们是:我校计算机系副教授崔鹏(2005级博,计算机),研究兴趣包括大数据环境下的因果推理与稳定预测、网络表征学习等。加拿大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教授杨天若(1987级计算机),研究范围包括并行和分布式计算、嵌入式和普适性计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刘学(1992级数学;1996级硕,自动化),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理论及其应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云计算等。美国天普大学教授王昱(1993级本、1998级硕,计算机),研究兴趣包括无线网络、智能感知、移动计算与算法设计等。通用汽车全球研发中心高级研究员白帆(1994级自动化),研究领域包括车载网络与移动建模等。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陈名华(1994级本、1999级硕,电子),研究兴趣包括在线优化和算法、能源系统(如智能电网和节能数据中心)、智能交通系统等。IBM Almaden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蕴瑶(1995级自动化),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库、人机交互等相关的跨学科领域研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副教授童行行(1998级本、2002级硕,自动化),研究领域包括大规模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尤其是图形和多媒体数据)等。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副教授张洪宇(2006—2014教,软件学院),研究领域是通过利用从软件数据中挖掘的知识来提高软件质量和生产率。

  • 182022.11

    “人民科学家”南仁东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42021.05

    薛其坤院士自透:我是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的

    5月21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出席中国科学院大学“明德讲堂”,做了题为“誓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我的科研之路”演讲。薛其坤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己的求学和科研经历,分享了从事科研工作的体会感悟,精彩的演讲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 072016.11

    深渊科学家崔维成:2020年将挑战万米载人深潜

    11月6日,2016年腾讯WE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太空探索、深渊科学、基因编辑、AR等领域的多位科学家参加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曾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 242023.04

    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揭晓 三位清华人榜上有名

    4月22日,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其中,两位清华校友获得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一位清华教师入选2021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张凡(1994级环境)、北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范淑琴(2004—2006博士后,数学)获得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高群(2014级博,环境)入选2021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 292012.03
  • 022021.12

    “科学家最高的追求也无非就是工作”——彭桓武先生点滴

    近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科学技术馆“两弹一星”功勋厅开展。我又一次忆起与彭桓武先生交往的点滴,先生的音容笑貌再次展现在我的眼前。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恰逢彭先生90寿辰。6月3日,周光召主持召开了“彭桓武先生90华诞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彭先生向近300位学者和来宾作了《广义相对论—— 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的精彩报告。这次会议的邀请名单,彭先生都曾一一过目。2006年9月25日,“彭桓武星”...

  • 222021.02

    陈定昌院士:毕生追梦的战略科学家

    陈定昌院士:毕生追梦的战略科学家

  • 042020.11

    谭天伟:以科学家精神引领高校科技创新

    高等学校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荡爱国情怀,矢志创新创造,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科学技术长足发展进步注入强劲动能

  • 232022.05

    滕藤:自称“学究气”的老科学家

    这个自称“学究气”的老科学家,也是公认的“跨界专家”。他在清华大学学习工作了37个年头之后,还被调任国家科委、中宣部、教育部和社会科学院等多个部门。一生的辗转奔波,使他后来不得不脱离了科研一线,但他对科研的初心却从未更改。他将这份执着,归结为融于血脉的“执拗”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