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不止钟南山和李兰娟,还有后辈陈薇

2020-02-05 | 来源 公号“兰溪知道”2020-02-03 |

2020年的开头,冷暖无常,很多人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光了。但即使形势如此严峻,全国并没有陷入大恐慌,哄抢物资之类的事件并未出现。

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他肯定了“人传人”的传染途径,要大家戴好口罩,宅家别乱跑。大家都说“钟南山说动才能动”。

73岁的李兰娟院士永远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和精致的妆容,疫情发生后二赴武汉,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她,常用一口吴侬软语亲切地科普知识。大家都说“就喜欢听李奶奶说话,语速不快,一字一句都非常坚定”。

国士无双。在我们歌颂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赞美54岁的陈薇院士——她在钟南山和李兰娟面前只是后辈,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共和国鲜有的女将军——今天是她在武汉前线的第9天。

我们坚信一切困难都能战胜,这种井然有序抗疫的底气和自信,很大一部分源于这些英雄。

陈薇1966年出生于浙江兰溪。兰溪是浙江金华下属的一个县级市,知名度不算高,但她在任何场合作自我介绍时都会特别强调“浙江兰溪人”。

兰溪古时就是药都,是钱塘江中上游最繁华的商埠之一,与安徽绩溪、浙江慈溪并称“江南三溪”。清代大文学家李渔的伯父李如椿,当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始祖贝兰堂,都是从兰溪走出去的著名药商。

这座小城显然也很有灵气,包括陈薇在内,已经诞生了5位两院院士。

陈薇自小就是学霸,她毕业的兰溪一中,是当地最好的省重点中学。1988年,陈薇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考上了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研究生。

学霸也有女神的一面,陈薇学生时代的照片相信很多人被惊艳到了。她是一个很活泼的人,前卫而时尚,喜欢文字和舞蹈,常常光顾学生食堂舞会,还是学校咖啡厅的首批服务员。同学们当时都觉得,以陈薇的性格,将来不太可能从事科研工作。

那时,生物化学是热门专业,毕业前夕很多企业负责人甚至守在公寓门口“抢人”。陈薇也不例外,签约了深圳的一家著名生物公司。但陈薇最后没去成,换成了她的两个师弟去了。

没去成的原因要从陈薇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一次相遇说起。1990年12月,导师派她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取回实验需要的抗体,这才知道有这么一个特殊单位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1年,当时就是因为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了细菌武器,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从全国抽调最优秀的科学家迅速成立的,担负着我们国家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使命。陈薇热血沸腾,心中产生了一种投身其中、贡献才智的强烈愿望。

“清华人到部队去等于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意味着落伍。”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对,陈薇义无反顾。1991年4月,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辆军车把陈薇从清华园载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开始了携笔从戎的军旅生涯。

对于这个决定,陈薇2012年受邀在清华大学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解释了原因:“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结合得越紧密,得到的支持越大,发展的空间越大,个人才华就能充分得以展示,个人价值才能被高倍放大。”

参军几年后,在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陈薇与当初去深圳公司的师弟偶遇,得知双方收入差距在百倍以上,也没有动摇军心。

央视专题片/陈薇:“与毒共舞”的日子(链接

1995年,陈薇跨学科考取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攻读基因工程专业。三年后,从工学硕士变成了医学博士,而且被选入军事医学A类人才库。

那一年正逢该院军事医学人才断层,青黄不接之际,陈薇被委以重任,开始领衔重大科研任务并崭露头角。2002年,36岁的陈薇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大多数人知道陈薇是在2003年那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那时,临危受命的她,带着团队对SARS病毒展开研究,用实验证明干扰素ω在体内外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增殖。

因为每天都要与高浓度的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与团队被单独隔离起来,她还要隐忍不能和家人团聚的辛酸。丈夫和4岁半的儿子只能从电视节目中看到陈薇,他们已经100多天没有见面。


最终,陈薇率领团队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并发挥了关键作用。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2003年4月20日,同是清华的校友,时任胡锦涛主席亲临陈薇团队实验室,高度评价她“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拼搏奉献”,并说“清华人在部队里干得很有出息嘛”。

长年累月默默钻研在实验室的陈薇,从非典之后,一下子走到了台前,笼罩在各种耀眼的光环之下。

但陈薇一直在默默地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2008年,她作为我国抗震救灾防疫小组的组长赴汶川一线,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汶川回来后,她直接投入到了奥运安保中,是包括鸟巢、水立方在内的20个场馆的现场安保队长。


“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杀手,是国家安全的隐形威胁。”对于以抗病毒药物为主攻方向的陈薇来说,和病毒打交道已经习以为常。很多年以来,她一直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无人区”探索,曾经用超过十年的时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一成果,让陈薇成为“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的学术领头人。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并迅速向外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引发全球恐慌。而早在2006年,陈薇就针对埃博拉病毒这一烈性病原体展开相关研究。这一年,陈薇团队“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就此开展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科研之路。

2015年5月,研究团队开启了赴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临床注册工作,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的“零突破”。

2016年12月,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在塞拉利昂开展的Ⅱ期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了相关科研论文。

2017年1月,由陈薇领衔的“抗病毒Ⅰ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习近平主席点赞陈薇团队:埃博拉疫苗,对世界是个支援,也是我们大国的形象。

因为成功研制埃博拉疫苗,陈薇荣获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在颁奖典礼上,她上台接过主持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不是我一个人,今天我们穿军装的整个团队都在这里”。她把一切荣誉的取得归功于团队。

电影《战狼2》有Dr.chen保护拉曼拉病毒的“活体疫苗”的一幕。其实拉曼拉病毒的原型就是曾疯狂蔓延西非的埃博拉病毒,在世卫组织及欧美多国援非队伍基本溃败的情况下,中国首批援塞医疗队把这个国家从死亡的威胁中拯救出来。而Dr.chen的原型被很多人认为是陈薇,这一段情节,正是《战狼2》向生活中无数的“陈博士”们致敬。

2015年7月,陈薇晋升少将军衔;2019年11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作为军人,作为科学家,陈薇一直冲在前线。陈薇是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女科学家,也被视作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赛跑中的“种子选手”。

1月25日大年初一,陈薇院士带领军队专家组乘专机驰援武汉,至今仍坚守在武汉前线。

在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时,陈薇从容不迫地说: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有了应对“非典”和埃博拉疫情的考验,无论是人才队伍、科研实力,还是技术储备,我们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有更好的准备。坚信在习主席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1月30日晚和31日晚,陈薇两次在忙碌一天后,接受《中国科学报》独家专访。这个专访被广为转发,很多网友赞其“言简意赅,没有一句废话,切中要害,极富客观思辨”。

疫苗何时能够研制出来?陈薇回答,疫苗研发有固有的周期和规律,而我们对这个新病毒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传播机制、易感人群等,了解还非常肤浅,有些报道的最快“1个月”内拿到疫苗,我认为是不现实的。当然我也不敢排除有非常优秀的科研团队能做得更快更好。1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科学家将在12周内研制出新冠疫苗,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面对疫苗是“马后炮”的质疑,陈薇驳斥:不是。当年SARS之后,如果国家对冠状病毒研究有更长效的支持,有更多团队持续来做这个研究,那么不管疫苗还是药物,至少会有比今天更好的局面。再次狭路相逢,就不会这么被动。

陈薇对疫情拐点的判断是:从现在来看,拐点可能很快就会到来。但是第一个拐点到来之后,疫病会不会还有第二峰、第三峰呢?对此我们还是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拿出最充分的方案,准备最长期的奋战。

陈薇说,疫情防控绝对不能等到疫情来了再做。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别管这个病毒是来了还是走了。如果觉得单个团队有风险,还可以设置A、B团队互相PK。这样国家投入的经费比现在这种情况少多了,还能花在刀刃上。

陈薇和她的团队、她的国内外同行,正奔跑在一条坎坷的赛道上。

作为军人,陈薇说: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作为科学家,陈薇说:如果一个人20多年坚持一个研究方向,专注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换了谁都一样会成功。

作为女性,陈薇很早以前就说过,“我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样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所以才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也许 2020 年的开头并不尽如人意,但也正是这个冬天足够“寒冷”,才显得我们一点一滴爱的汇聚,是那么温暖有力量。

所有逆行的抗疫战士,都该被铭记。

————————————————————

参考资料:

1.清华大学2012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陈薇演讲稿《认准的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2.科学网《疫情拐点将到?陈薇院士:最坏打算,最充分方案,最长期奋战!》

3.中央电视台《陈薇:26年与“毒”共舞 她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战斗力》

4.解放军报《陈薇研发埃博拉疫苗开创先河》

5.解放军报《陈薇:“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


相关新闻

  • 152020.05

    陈薇:争分夺秒,让疫苗捍卫生命

    从抗击非典,到援非抗埃,再到此次武汉抗疫,在生物安全领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一直在努....

  • 292020.06

    陈薇团队新冠病毒抗体研究获突破 发现有望让“鸡尾酒”疗法更高效的中和抗体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新冠病毒抗体研究中获重大突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发现了首个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

  • 152015.10

    浙籍女少将陈薇研制成功埃博拉疫苗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兰溪籍女军官陈薇少将带领团队自主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近日正式启动在塞拉利昂的II期临床试验,这是中国自主....

  • 092020.09

    “人民英雄”陈薇:抗击疫情,“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2020年2月26日是陈薇54岁的生日。就在这一天,由她领衔的团队研制的第一批重组新冠疫苗从生产线上下线。上级领导向她发来生日祝福,“我当时回答就八个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

  • 072017.03

    【欢迎收看】三八特别策划:陈薇——铸造生物盾牌

    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策划《陈薇——铸造生物盾牌》将于2017年3月8号(即本周三)22:40在中央七套《军旅人生》栏目首播,次日上午9:10、下午17:30重播,欢迎大家关注。陈薇,清华大学化工系19...

  • 042012.07

    校友代表陈薇:认准的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认准的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在清华大学2012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化工系1991届研究生校友、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薇(解红岩 摄影) 陈吉宁校长会见陈薇校友(解红岩 摄影) 各位尊敬的...

  • 122020.08

    实至名归!陈薇校友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11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

  • 162020.09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陈薇在实验室工作(资料照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闻令即动,带领团队第一时间“逆行”武汉,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

  • 042021.06

    陈薇院士: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正在申请紧急使用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6月3日召开全体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出席并发表题为“坚持自立自强,完善生物安全科技创新体系”的演讲。2020年3月9日递交新药临床申请、3月16日正式开始临床、5月22日在全世界第一个发表了新冠疫苗临床数据、今年2月25日药监局批准疫苗附条件上市……“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批准的基因工程疫苗,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单针接种的新冠疫苗。”陈薇院士回忆了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上市...

  • 022020.02

    疫情拐点将到?陈薇院士:最坏打算,最充分方案,最长期奋战!

    1月31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进驻武汉的第6天。此前一天,他们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大大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