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李祖杰: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2020-08-14 | 天眼新闻 | 来源 贵州校友会 |

近日,由贵州籍校友、贵州省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室副编审李祖杰编著的《第一书记:贵州脱贫攻坚战线上的追梦人》一书,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百年中国梦长旺贵州情脱贫攻坚系列丛书。

李祖杰校友(2009级硕,新闻与传播学院)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省、市、县每年选派上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奔赴农村第一线开展扶贫工作,他们中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为了树立典型、比学赶超,助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精心策划,推出访问实录《第一书记:贵州脱贫攻坚战线上的追梦人》。

《第一书记:贵州脱贫攻坚战线上的追梦人》,李祖杰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精选了由省委组织部审批通过的33位在贵州脱贫攻坚战线上表现突出、事迹感人,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的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作为典型,以实地采访、对话的形式,反映了他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挥洒青春和汗水的故事,记录了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事迹,总结了他们在驻村扶贫工作中的宝贵经验,旨在让更多的人对贵州的脱贫攻坚事业有更深的了解和关心,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贵州的脱贫攻坚事业中,让更多的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更加扎实地做好扶贫工作,助力2020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李祖杰校友(左1)

  该书每个篇章首页对受访对象和受访对象所在贫困村进行介绍,有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手记。作者深入贫困村,先后采访了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黄大发、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遵义市桐梓县官仓镇党委书记娄立峰、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第一书记孙平、遵义市正安县土坪镇石坪村驻村干部班思思、六盘水市水城县尖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墨卿等人,通过一问一答,再现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风姿。鲜明的口述史特色,使得该书具有较强的文献性和史料性,是广大党员干部值得一读的读物。


相关新闻

  • 092016.03

    我们

    我们共同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得,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 112025.07

    联系我们

    秘书长: 唐杰副主任: 杨柳 兼职副秘书长: 陈伟强(校内)、贺臻(校外)、张乐(校外)秘书长助理:梅晓鹏(校内)、李小龙(校外)、王有柱(校外) 职能部门1、 联络部(办公地点:动振小楼206号) 职...

  • 042013.12
  • 142016.03

    我们正年轻

    我们正年轻

  • 072023.06

    张力生:校友总会——我们的家

    2023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2周年,也是我们1978级本科毕业40年。许多同学都在期待着4月校庆日回到离别多年的清华园,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庆活动,看看母校的最新面貌,重新体验一下母校的校园气氛。实际上我们年级纪念毕业40周年的准备工作早在2022年6、7月就已经开始酝酿了,由1978级无线电系(现在的电子系)李艳和作为召集人,在毕业30年和入学40周年纪念活动的基础上,在校友会的大力支持和促进下,成立了“1978级毕业40周年纪念...

  • 052013.02

    范绪箕:“百岁航空人”追梦七十年

    他,是最早提出研制无人机的科学家;他师从冯·卡门教授,是钱学森的同门;他年至百岁仍在辅导学生从事研究,挑战了“人类从事科研年龄的极限”。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著名力学家和航空教育家范绪箕教授。   1月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为范绪箕教授举行的百岁生日庆祝会上,范绪箕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大家说我‘本人就是传奇’,要说传奇,就是我一百岁了还活着,我希望还能活下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努...

  • 232018.04

    古丽蓉:我们是清华人

    从踏进清华园学习的第一天/ 我们开始拥有一个特殊的名称: 清华人/ 从手持毕业证书的第一个早晨/ 我们肩负起一个庄重的职责:清华人/ 在人生的....

  • 112020.08
  • 122015.03
  • 192024.06

    我们的光召,我们的团队

    1960年前后,周光召在杜布纳工作。杜布纳是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地方,当时多国的联合核子研究所建在那里,中国专家组的组长是王淦昌先生。我那时是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的学生,我们学校的阅览室里有苏联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实验与理论物理》杂志。我学习的专业是理论核物理,经常在阅览室里看这个杂志。就是从这个杂志上,我注意到了周光召的名字。他那时不过30岁左右,这个杂志经常刊发他的英文或俄文的论文,显示出一位中国青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