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得,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秘书长: 唐杰副主任: 杨柳 兼职副秘书长: 陈伟强(校内)、贺臻(校外)、张乐(校外)秘书长助理:梅晓鹏(校内)、李小龙(校外)、王有柱(校外) 职能部门1、 联络部(办公地点:动振小楼206号) 职...
我们正年轻
2023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2周年,也是我们1978级本科毕业40年。许多同学都在期待着4月校庆日回到离别多年的清华园,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庆活动,看看母校的最新面貌,重新体验一下母校的校园气氛。实际上我们年级纪念毕业40周年的准备工作早在2022年6、7月就已经开始酝酿了,由1978级无线电系(现在的电子系)李艳和作为召集人,在毕业30年和入学40周年纪念活动的基础上,在校友会的大力支持和促进下,成立了“1978级毕业40周年纪念...
他,是最早提出研制无人机的科学家;他师从冯·卡门教授,是钱学森的同门;他年至百岁仍在辅导学生从事研究,挑战了“人类从事科研年龄的极限”。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著名力学家和航空教育家范绪箕教授。 1月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为范绪箕教授举行的百岁生日庆祝会上,范绪箕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大家说我‘本人就是传奇’,要说传奇,就是我一百岁了还活着,我希望还能活下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努...
从踏进清华园学习的第一天/ 我们开始拥有一个特殊的名称: 清华人/ 从手持毕业证书的第一个早晨/ 我们肩负起一个庄重的职责:清华人/ 在人生的....
1960年前后,周光召在杜布纳工作。杜布纳是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地方,当时多国的联合核子研究所建在那里,中国专家组的组长是王淦昌先生。我那时是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的学生,我们学校的阅览室里有苏联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实验与理论物理》杂志。我学习的专业是理论核物理,经常在阅览室里看这个杂志。就是从这个杂志上,我注意到了周光召的名字。他那时不过30岁左右,这个杂志经常刊发他的英文或俄文的论文,显示出一位中国青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