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心中有山河 咫尺见匠心——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张宗亮

2020-11-20 | 何丽文 刘昱 梁礼绘 | 来源 中国电建昆明院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院”)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宗亮在11月3日举行的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上,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他是昆明院首位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

坚守初心 筑能源事业强国梦

张宗亮自1984年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毕业后,一直扎根西南边疆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科研工作。

30余年里,张宗亮主持和组织完成了国内外70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700万千瓦勘察设计科研工作。他参加中国水电基础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电站鲁布革水电站的设计工作,结合溢洪道闸墩设计工作,采用新型的预应力闸墩,使得该成果获得1989年云南省“五小”成果二等奖,收获了人生中第一项科技奖励。

此后的一个个工程实践,使他一步步实现了从工程师到设计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全国勘察设计大师的锤炼。

他主持完成了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观音岩水电站等水电站和红石岩堰塞坝综合水利枢纽勘察设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FIDIC工程项目优秀奖2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项等多个奖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并获批设立云南省张宗亮科学家工作室;所率团队获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诸多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成果推广应用后节约工程投资110亿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砥砺前行 科技辉映创新路

“创新是职业道德和工程理念的驱动,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应该是在确保工程安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创新来降低工程投资、提高综合效益”。这是张宗亮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张宗亮以创新的工作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组织开展了大量设计优化工作,有效减少了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约15亿元。

在糯扎渡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张宗亮与多位院士、专家学者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技术团队,首次提出特高心墙坝采用人工碎石掺砾土料和软岩堆石料筑坝成套技术,攻克了特高心墙坝变形控制和变形协调难题;研发了特高土石坝施工质量实时控制关键技术,开创“数字大坝”先例,保障了筑坝质量和大坝安全;构建了特高心墙坝勘察设计技术和安全评价体系,建成我国首座300米级高心墙坝。

建设黄登水电站大坝期间,张宗亮率团队研发和应用了三维地质模型、泄洪消能系统等数十项创新成果。

勇于担当 危难时刻显身手

2014年8月3日的一场地震造成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牛栏江红石岩村山体大面积垮塌,在牛栏江上形成了总库容2.6亿立方米、总方量1200万立方米的巨型堰塞湖,其危险级别及风险等级极高。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张宗亮以专业技术功底和扎实的现场查勘工作,率领专家组提出了基本排险处置思路及一系列排险处置措施,紧急编制了《应急排险处置方案报告》等,和团队创建了堰塞体风险识别与溃堰分析的应急抢险关键技术,攻克了堰塞体应急抢险快速响应与科学决策的技术难题,为堰塞湖排险处置决策提供重要支撑。依靠社会各方力量,仅用9天就完成红石岩应急抢险处置,为灾区人民尽早化解了险情。

险情初步解除后,抢险转入了以“保安减灾”为目标的后续处置阶段,张宗亮提出“除害兴利、变废为宝”的理念,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堰塞坝险情处置与开发利用保障技术与装备研发”工作。

如今的堰塞湖旧貌换新颜,红石岩堰塞坝已建设成为世界首座“应急抢险-后续处置-整治利用”一体化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于2020年6月实现首机投产发电并安全运行,为贫困地区带去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关新闻

  • 092016.05

    陈曦:不拘一格 心中有剑

    从西安交大少年班到清华、哈佛,再到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直到2010年,转了一圈的陈曦回到母校受聘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延续起他的交大情缘。

  • 192022.09

    清华海归博士孙夕庆:“我心中有一束光”

    “阳光是世间万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自然光。虽然现在人们可以设计出类似自然阳光的电光源,但是仍然没有一种电光源,可以完全模拟出自然阳光的这种全谱变化。“创业之初我就为自己设计了‘做世界上最好的光’的‘三部曲’规划:绿色之光、智慧之光和生命之光。”日前,在位于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帕兰斯光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孙夕庆(1982级无线电)向记者讲起自己研发光产品的“初心”,讲...

  • 092016.05

    陈曦:不拘一格 心中有剑

    从西安交大少年班到清华、哈佛,再到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直到2010年,转了一圈的陈曦回到母校受聘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延续起他的交大情缘。

  • 142022.06

    盲人教授富明慧失明二十年如一日坚守教学科研一线——心中有灯塔 人生有希望

    因病失明,上课时要用磁铁辅助定位板书……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盲人教授富明慧,二十年如一日坚守科研与教学一线,用知识照亮他人。前不久,富明慧与同事胡玲玲共同完成的“拉胀材料的力学行为机理和增强机制”项目,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何醉心科研?富明慧的答案是他的“两颗心”:好奇心和好胜心。享受追寻答案的过程拉胀材料...

  • 252011.11
  • 192023.02

    7位清华人荣获2021和2022年度何梁何利奖

    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有112位杰出科技工作者获奖,其中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66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44位。清华大学3位教师4位校友榜上有名,他们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董家鸿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2021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清华大学工物系首席研究员陈志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雪强(2006—2008博士后,计算机...

  • 272020.11
  • 102016.03

    我心中的清华

    清华的名字,是随着中考而逐渐变得清晰。在高中语文课上,班主任王文元老师用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朗读《荷塘月色》的时候,我心中的清华,就是那宁静而独处的自然世....

  • 012020.09

    女儿心中的父亲

    许少鸿(1921-2010),福建龙海人,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发光物理、材料、器件的研究及应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后在西南联大、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1950年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应用...

  • 142023.04

    江梦南:世界无声,心中有光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