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吴冠中:心中有座彩虹桥

2024-02-26 | 闵捷 |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2024-02-23 |

最近,我在北京潘家园旧书市场,偶遇一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术》杂志。在这些旧杂志里,我发现了不少吴冠中的文章,如《要重视油画问题》(19792月号)、《绘画的形式美》(19795月号)、《虚谷所见》(19845月号)等。他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艺术前沿,大声疾呼现代的西方美术要开放”“油画的民族化一定要研究。他不仅呼吁融合中西,也将这一理念深植于他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一条风格独特的创新之路。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早年留学法国的吴冠中,一直致力于在中西文化间架桥,他曾说:从东方到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我的整个艺术生涯都奉献给中西文化的交融工作。”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他文学艺术最高勋章时,时任法国塞纽奇艺术博物馆馆长玛莉-戴莱士·波波在他的画展开幕式上说:他成功地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

自称“艺术的混血儿”的吴冠中,在《致观众》中写道:“我爱我国的传统,但不愿当一味保管传统的孝子;我爱西方现代的审美意识,但不愿当盲目崇拜的浪子,是回头浪子吧,我永远往返于东西方之间,回到东方是归来,再到西方又像是归去,归去来兮!”1993年,当时的巴黎市长、后任法国总统的杰克·希拉克亲手将巴黎市金勋章授予吴冠中。

记忆深处的留法岁月

我曾于1994年采访过刚从巴黎举办个人新作展归来的吴冠中,他介绍了巴黎个展的盛况。采访中,吴冠中说,在他青年时代就读的杭州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学生们觉得法国是他们的姥姥家,因为很多老师都是留法归来的,包括校长林风眠、教务长林文铮、西画系主任吴大羽这三位杭州艺专创校时代的铁三角。他们影响了吴冠中一生的艺术理念和创作生涯。所以,去法国留学,是他青年时代的梦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和师生们经历千里大迁徙,迁校过程艰苦卓绝,吴冠中依然坚持学习法语。1946年,28岁的吴冠中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以中法交换生的身份赴法留学。在他日后60多年的人生岁月中,他始终未忘情于巴黎的青年时代,他说:巴黎不是生养我的故乡,但确是我艺海生涯中学习的故乡。

那次采访之后,我写了《吴冠中三度巴黎行》的新闻稿,播发后,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全文刊登。从此,我开始了与这位艺术大师的交往。

为东西方文化架桥

上世纪90年代,吴冠中的同窗好友、旅法华裔画家朱德群和赵无极先后回国办展。吴冠中将他们介绍给我,我到中国美术馆的画展现场进行了采访报道。

19975月,朱德群50年来首次回国办个人画展,所以相当隆重,吴冠中热情地为老朋友张罗画展事宜。吴冠中把画展的消息告诉我,我在画展开展之前分别采访了吴冠中和朱德群。那是我第二次到吴冠中先生家,这次我走进了他的画室,并为他拍了照片。

吴冠中的画室在他公寓的深处,十几平方米的房间显得空空荡荡,深灰色的地毯上墨迹斑斑点点。吴冠中解释,画大幅水墨画时,他常常直接在地上作画。画室的正面墙上,并列悬挂着一幅取名《水田》的油画和一幅叫作《色色空空》的大幅水墨画。美术评论家称,这幅《色色空空》是吴冠中画风走向抽象的新作中最成功的一幅。

吴冠中的学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在一篇题为《寻美的苦行者吴冠中》中说:“吴冠中用形式美的解剖刀,全面地剖析了中国绘画,找到了中国绘画形式美的根脉:‘韵’。为此,万物在他心里都化为深情的诗和抽象的韵,他说那韵其实是‘虚’,中国文化讲虚以待物,才会有艺术之大美。他悟到了东西方艺术的精髓,深信美是自由的形式。”

1999年秋天,文化部为年届八十的吴冠中隆重举行了吴冠中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画展开幕式上,他依然穿着那件随意的夹克,在一片西装革履中格外引人注目。在他身后,那一幅幅凝聚着他心血的画作,写就的是他一生的辉煌。

吴冠中晚年致力于在东西方艺术之间架桥。他认为,“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的飞跃,它像树木,只能在土壤中汲取营养,一天天成长,标新立异不是艺术,拔苗助长无异于自取灭亡,但那种独创精神和毫无框框的思路,对我们则是极好的借鉴。”2002年,吴冠中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

南北两个诞辰百年回顾展

“一个人在青春期所企望的在老年便得到丰收。”这是一则古老的欧洲格言。吴冠中用他一生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印证了这句话。从少年时杭州艺专从艺,到青年时巴黎美院求学;从“文革”中背着画箱走江湖,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画作在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地频频展出,吴冠中以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心描绘着他生命的画卷。

2010625日,吴冠中平静地走完了他献身艺术的一生,享年91岁。

20198月,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香港艺术馆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先后隆重举办了吴冠中诞辰百年艺术大展。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吴冠中像在两个展览上都曾展出。雕塑中的吴冠中正在作画,他微蹙眉头,凝神屏息,目光炯炯。吴冠中之子吴可雨在香港艺术馆吴冠中诞辰百年展上见到这尊雕塑时,禁不住潸然泪下。

香港艺术馆吴冠中百年诞辰展策展人司徒元杰说,这尊雕塑表现的是2002年吴冠中先生在香港艺术馆楼顶平台上为观众现场示范户外写生的故事。雕塑家吴为山先生用写意、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一座真实、纪念式的铜像,再现了吴冠中先生的创作风格,也表达了他与香港艺术馆的情缘。

吴为山在《吴冠中的艺术生命之线》一文中写道:“这尊铜像选取他凝神专注写生、以刮刀涂抹油彩的瞬间……他是一位真的猛士、雅士,是一位不断向世界寻求美的敏锐者。他在东西方文化融汇激荡中,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艺术。”

在中法建交60年之际,回望吴冠中生前孜孜不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所做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看到了他心中的那座彩虹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