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原局长、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导弹控制技术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1965级硕,精仪)的很多头衔,都和航天事业分不开。嫦娥六号落月前夕,栾恩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在后续常态化探索活动中,围绕更多真正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开展探测,不断取得成果!”航天之外,栾恩杰曾出版《村子诗集》。他用激昂豪迈的笔...
8月16日晚,《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名单揭晓。两位年龄相差59岁的清华人——清华大学精仪系校友、85岁的栾恩杰院士与同系在读博士生庞众望,同台捧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这一瞬间,不仅是个人的高光时刻,更是清华人跨越一甲子的荣光交汇。他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人生篇章,传递着穿透岁月的感动,更彰显着清华人精神血脉的赓续与传承。
1月19日上午,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委主任、原探月工程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清华大学精仪系1968届,硕)到清华大学调研。校党委书记胡和平在工字厅会见栾恩杰。 胡和平在会谈中感谢国家国防科工局对清华大学的支持,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合作。副校长康克军介绍了我校科研工作的总体情况。航天航空学院副院长陆建华汇报了我校参与“嫦娥二号”任务的有关情况,并对承担后续深空探测任务进行了展望。双方初步...
资料图:栾恩杰12日晚上,第8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在珠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嫦娥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获得“终身奉献奖”。 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巴基斯坦空军因合作建设、研发枭龙生产线,实现了中国飞机研发和制造技术的海外拓展,两家单位一同获得“携手合作奖”。 除此以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孙聪因率领团队突破了中国第三代重型战机关键技术,获得“技术先锋奖”;总参陆航装备局...
毕业20年回家的感觉
杨绛先生遗嘱执行人之一吴学昭,记录了杨绛先生“回家”之前,生命最后一段时光鲜为人知的内容,非常珍贵。
“无论是学生还是学者,你研究的课题都要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否则将毫无意义。”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
1955年11月底,应崇福谢绝美国师友挽留,由旧金山搭乘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国。12月12日,在船行近菲律宾的时候,他写下了这封给美国实验室共事的丘尔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