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67年从清华大学冶金系金属学及金属材料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一直从事超导材料研究工作,五十年没变。毕业后,一直记得在校时大家说的....
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朱静进入了一个她不熟悉的研究领域——超导材料,而此前的60余年间,她一直从事电子显微学研究。在近10年的测定量子材料序参量的电子显微学方法研究基础上,朱静团队在超导材料中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朱静团队与合作者利用洛伦兹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实验中首次直接观察到了欠掺杂的YBa2Cu3O6.5样品中赝能隙态下存在的拓扑磁涡旋结构。相关研究成果2月22日发表于《自然》。两位审稿人评价该...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薛其坤获此殊荣。回应百年关切,于中国本土实验室中,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现“世界首次”;挑战世界难题,带领中国科学家团队,在高温超导研究中大胆提出与主流不同的学术思想。团结协作集智攻关、不惧成为“拓荒者”,培育青年创新...
薛其坤,1963年12月生,山东蒙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实验物理学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引领性重大科学突破的杰出科学家之一。他率领团队取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界面高温超导两项原创性科学发现,均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学术影响。作为第一完成人,他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作为首位中国籍科学家,他荣获国际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奥...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与部分“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南方科技大学青年学者,以“关于研究的三个层次”为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心得与经验。他鼓励青年科学家要不畏挫折失败,坚定冲击科学前沿问题的理想与信念,勇攀科学高峰。薛其坤在“科学探索奖”跨学科交流活动中与青年学者做分享以下为精选的分享内容在今天这个非常温馨的学术交流氛围中,我想从自己熟悉的三个领域来分别谈谈关于研究的三...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新冠病毒抗体研究中获重大突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发现了首个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
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杨振宁称赞这是诺贝尔奖级论文记者 顾淑霞 刘蔚如 2013年3月18日,在规模宏大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成为焦点人物——很多华人科学家和相熟的外国学者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5月21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出席中国科学院大学“明德讲堂”,做了题为“誓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我的科研之路”演讲。薛其坤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己的求学和科研经历,分享了从事科研工作的体会感悟,精彩的演讲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此次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张江实验室主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王曦院士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连续当选为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