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常压下高温超导新极限:镍基材料在45K实现零电阻与抗磁性2月18日,由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揭示了镍氧化物材料在常压下展现出高温超导电性。这一发现突破了经典的铜基和铁基超导材料的局限,将镍基化合物的临界温度推高至45K(约-229℃),首次突破了著名的“麦克米兰极限”——常...
我于1967年从清华大学冶金系金属学及金属材料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一直从事超导材料研究工作,五十年没变。毕业后,一直记得在校时大家说的....
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朱静进入了一个她不熟悉的研究领域——超导材料,而此前的60余年间,她一直从事电子显微学研究。在近10年的测定量子材料序参量的电子显微学方法研究基础上,朱静团队在超导材料中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朱静团队与合作者利用洛伦兹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实验中首次直接观察到了欠掺杂的YBa2Cu3O6.5样品中赝能隙态下存在的拓扑磁涡旋结构。相关研究成果2月22日发表于《自然》。两位审稿人评价该...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薛其坤获此殊荣。回应百年关切,于中国本土实验室中,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现“世界首次”;挑战世界难题,带领中国科学家团队,在高温超导研究中大胆提出与主流不同的学术思想。团结协作集智攻关、不惧成为“拓荒者”,培育青年创新...
11月21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26届院士大会增选了44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颁发了本年度的11个科学奖项。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向涛当选发....
9月18日,为推动高温气冷堆制氢技术和产业发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打造世界一流产学研用结合的新型协同攻关联合体,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实现,高温气冷堆碳中和制氢产业技术联盟在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述栋、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宗、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建兵、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权等出席仪式。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
作者张作义肖像画(张武昌绘)张作义在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核岛施工现场张作义(左)与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院士在核电工程现场山东威海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外景(新华社发)2023年12月6日,山东威海荣成石岛湾,中国核能领域迎来振奋人心的历史性时刻: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全球首座投入商业运行的第四代核电站,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20...
2023年12月6日,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中国山东半岛最南端的沙滩海岸。在这里,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顺利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开始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建成并运行了世界上第一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意味着清华核能科学家持续数十年,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牵头研发的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飞跃。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