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都市欲望,都市变化

2007-05-03 |
一些艺术家工作室相对集中出现在市区某地是2000年北京城市的一个悄然变化,2002年艺术家工作室开始进驻原七机部下属的798工厂,他们租用厂房改造为工作室,同时画廊也纷纷涌入,逐渐发展成为今天闻名于世的798艺术区。这之前大部分艺术家的工作室都在郊区,全北京的画廊也没有几家,几年的时间除了798艺术区外,还出现了草场地、酒厂艺术区、环铁等几个艺术家工作室、画廊云集的地方。不仅如此,发展北京文化创业产业也成了倍受市政府重视的事情。与此同时,从2004年起,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国际、国内市场也在短时间内在兴起,价格迅速攀升,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艺术家从之前从未卖过画到现在画室里留不住画,画廊从圈里人创办的几家激增到由不同行业的人投资开办的几百家,集聚的变化简直让人觉得有些疯狂。城市生活就这样一天天地在发生改变,让人没有喘歇的机会,当你稍微定定神却发现连城市的摸样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泰康顶层空间将于2007年4月28日-5月17举办名为“都市欲望”的展览,展示费菁和傅刚两位建筑师及其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建筑和城市设计作品。这不止是关注建筑设计形态等具体问题的展览,更是希望透过建筑设计之一斑了解城市时代精神之全豹,希望透过承载着城市时代精神象征的建筑从宏观上关注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这两位建筑师应邀开展北京大山子城市设计、京杭运河杭州段两岸城市设计等等项目,因为这里我们熟悉、关心,它与我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它连着我们的艺术生态系,影响的可能是当代艺术与城市与社会的关系。
费菁和傅刚现为美国注册建筑师,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后相继赴美国学习建筑和艺术,在纽约工作生活了近20年,这期间纽约艺术区的发展、迁移他们都亲眼见证。最近,阔别多年之后回到国内,他们对自己生长之地的城市更是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从研究某地区的DNA开始,关注它的变迁。比如大山子地区,从曾经的荒郊野外到后来的国营企业片区,又随着近年国营企业转型而一夜成名为当代文化重镇等等。他们关注城市中不同文化形态的区域,比如五道口地区,原来的城乡结合部、曾经的流行文化热点、今天的世俗商业生活的一个片断;比如大栅栏,北京城历史久远的城门外三不管地方,曾经的商业和文化繁荣之地,今天面临彻底被改变的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等等。在他们的课题组里,建筑、城市、景观、时尚等等与设计二字相关的内容都在他们的研究范畴内。费菁和傅刚两位受过国内外双重教育,又具有职业北京精神的建筑师,有对当代城市文化生活的热切关注,有对城市变迁的熟知了解,又有目睹纽约类似变化的经验和由此带来的预见,使得他们的研究与创作是多角度、全方位的,由他们来做大山子城市设计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这也是我们邀请他们举办这个展览的主要原因。希望借这个平台给关注艺术生态发展的业界人士和关心城市规划设计的广大社会人士的目光一个共同的焦点,为艺术发展的社会化进程做一点工作。
2004年底至今,费菁和傅刚作为访问教授为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学专业学生讲课、指导课题设计,直接授课和辅导设计的学生已有数百名。他们和各课题组的学生们共同研究城市问题。他们觉得城市像人一样如同生命体,而不是无生命的物件。他们认为要理解城市,理解当代中国城市,首先要了解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而要深刻理解他们的需要,首先是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挖掘,因为只有反映自己内心真实的东西,才可能是好的设计,设计是对内心世界的具体而曲折微妙的表达。因此,在他们领导的课题组工作过程中,没有既定的设计任务书,而是选择一个具体的城市地段,通过深入现场感受现实生活的躁动,从那里找到自己真实生存状态的影子,去捕捉时代的脉搏,然后才谈得上设计。通过《建筑创作》和《北京规划建设》杂志的传播,这些建筑教育新探索在很短的时间里已经产生影响。
另外,在紧张教学工作同时他们也在继续着自己的研究与创作,如这次展览包括的“果冻原型系列”就是他们的近期创作。这些貌似不同的作品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空间形式复杂但结构体系简洁,他们有意识地应用新技术但不为技术手段本身所制约。这些作品力图表达对当代中国城市和生活状态的理解,具体的事件或说主体清晰可辨,然而它们的背景均匀甚至模糊,难分主次关系。
这些作品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认为整个国家和城市的快速变化需要和人们在慢速之中才能享受奋斗成果的需要是相互矛盾的,人们被卷在这对矛盾中无法脱身,奋力挣扎,努力较量。他们的作品正是这种现实的反映,正如费菁和傅刚所言:“当代中国人通过这些光怪陆离的城市和建筑外观,无意中表现了身居一个特殊时代人们精神上的挣扎和寻求解脱的无限渴望。”
如果将一个城市比做一个人,它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就如同一个人追求快速发展的欲望,这个大的欲望携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的具体欲望席卷而来,无法阻挡。以“都市欲望”命名这个项目,也许正反映出两位老师对当今时代特征的一种理解吧。(唐昕)

相关新闻

  • 302020.12

    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当下与未来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42023.02

    沈从文与文化自信——纪念沈从文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沈从文1938年在昆明“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个人也是如此。有自信才有力量去创造,才能取得更大成就。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沈从文,把诚朴的态度放在创作上,踏踏实实,集腋成裘,打出了一片文学天地,成为著名的作家。在此过程中,他心里鼓荡着的正是对自己文学创作力的自信。几十本小说集的出版,《从文自传》《湘行散记》《边城》广为传颂,他的信心更足了。全面抗战爆发后,...

  • 012009.01
  • 052019.07

    对话吴军:中国有两个城市比较像硅谷,新生代公司有国际视野

    吴军博士,智能搜索科学家、美国硅谷风险投资人、畅销书作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谷歌中日韩搜索算法主要设计者、腾讯公司前副....

  • 092019.05

    马清运:与“丑”的持久对抗 对“成功”的冥思遐想

    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期间,马清运在甲所接受了采访。马清运,清华大学建筑系1983级,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马达思班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地意田园文化....

  • 222015.12

    宫鹏:健康与气候变化:保护公共健康的政策相应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作为《柳叶刀》人类健康与计划变化委员会的主要参与单位,与《柳叶刀》编辑部联合发布了《健康与气候变化:保护公众健康的应对政策....

  • 012009.01

    中巴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论坛举办

    1月14日,中巴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拉 开帷幕。

  • 292007.04

    10:00贺美英教授 给82级校友介绍清华的变化

    10:00贺美英教授 给82级校友介绍清华的变化详细到食堂以及宿舍的具体变化

  • 262007.10

    挪威首相清华演讲“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3月27日,在华访问的挪威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访问清华,并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就国际合作与气候变化发表了演讲。

  • 112021.03

    韩国教授朴胜赞:没开玩笑 中国变化太快了!

    韩国龙仁大学教授、韩国中国经营研究所所长朴胜赞(2000级博,经管)是中韩两国1992年建交后,最早一批来到中国的韩国留学生。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在韩国驻华大使馆工作多年,如今回到韩国专注学术研究,仍然经常来中国、在各地探访。朴教授经常说:“中国的变化太快了,如果不经常过来看一看,就会跟不上。”那么在他眼中,中国社会有了哪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呢? 韩国龙仁大学教授 韩国中国经营研究所所长 朴胜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