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张朝阳是神话型 高燃是福将型

2007-08-02 |

道可道,非常道。每一个成功的融资案例,都能找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项目好、团队好等,但每一个成功的融资案例,背后都有各自不为人知的艰辛。

  他们都是幸运的,因为拿到了事业的启动资金,但他们的幸运来之不易。这就像希腊人写的一出出喜剧,每一出都各有精彩。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找到风险投资的故事,今天听来犹如神话。

  张朝阳:神话型

19961113,张朝阳怀揣一张22.5万美元的支票在北京机场着陆,他用这些钱创立搜狐的前身——爱特信信息技术公司,为中国人提供互联网接入和搜索服务。

  这张支票的来历,足以让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惊羡:这个来自中国西北的瘦小伙子,只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会议室里,向那些老外投资人讲了个神奇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真的像小伙子讲的那样发生了,他不仅会扬名世界,更能成为亿万富翁;如果没有发生,他也不需要做任何的赔偿。

  这是西方风险投资的概念被引入中国的第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张朝阳1986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时就给自己定下方向:做互联网。1996年,他游说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老师爱德华。罗伯特和尼葛洛。庞蒂,每次都紧紧围绕两个词:互联网、中国。

  尽管张朝阳的故事被描述成神话,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要承受多少磨难才能成为故事叙述中的英雄。

  那几个月我经历了多么大的压力和艰难!要不是在清华和麻省理工读书时经受过魔鬼训练,我肯定挺不过来。张朝阳说,自己那时不仅找麻省理工的老师,还找很多公司,开始全都失败。

  有一个老板,他骗我把我正在求助的公司名字告诉他,回头就去劝这些公司不要投我,说等我这一年失败了,磨炼之后再去找他们。结果绝大多数公司就真的不考虑了。

  张朝阳获得风险投资的故事像个神话,因为1996年的中国人,对海外资本还太陌生。

  张朝阳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主动向外寻求融资,这个过程,除了实力说话,还要一些运气。比如MYSEE总裁高燃

  高燃:福将型

  2003年夏天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时,高燃在央视《对话》节目里第一次看到了蒋锡培,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过了几天,他在校园里遇到了来做讲座的蒋锡培。蒋也早就听说过高燃,千里马和伯乐就此相遇了。

  2004年,在报社做了8个月财经记者的高燃有了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想法,做了一个商业计划。第一份给了当时在北京的杨致远,没有回音;第二份就给了蒋锡培。

  现在回想起那个粗糙的计划书,高燃自己都觉得惭愧。一没团队二没技术三没资源,简直就像空手套白狼。但蒋锡培却认为:第一,这个行业有机会;第二,他看好这个年轻人。他作了一个口头承诺:出资1000万元占65%股份,高燃以智力出资占35%.

  得到消息后,高燃马上找来清华自动化系的几个博士,凑起一个团队准备大干一场。两个月后,蒋让高燃去江苏开董事会。20来个人当中,只有3个人支持这个项目。1000万元不是小数目,蒋锡培一个人拍不了板。最终,蒋答应给高燃100万元。临走时,他拍着高燃的肩膀说:这个项目有非常大的风险,但你这个人没有风险。

  高燃的电子商务计划果真失败了,但他并没放弃。20052月,他遇到了清华同学邓迪,两个人合并了公司,创立MySee.com(视频网站)。12个月后,他们融进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蒋锡培在这个过程中追加了100万元,总共200万元的投资今天增值了至少10倍。

  蒋后来坦露了他当年的想法:即使项目失败,对高燃也是很大的帮助,而100万元的损失对我而言并不大。如果没有这100万元,他一样会成功,只是迟早而已。

应该说,高燃是幸运的,蒋锡培是讲义气的。但能让投资者觉得即使亏钱也要帮助他,这样的机遇毕竟很少,打动投资方的原因有很多,分时传媒CEO何吉伦靠的是自己一段苦难经历

(选摘自:艾瑞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