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我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可没人知道郭永怀抵得上两个我啊!”这是1968年郭永怀因飞机失事去世的噩耗传来时,钱学森悲痛中发出的感叹。钱学森与郭永怀这对师兄弟之间的情谊令人感动,现将二人相识30载间的故事写下,以飨读者。
纪念中国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诞辰105周年
钱学森院士(1911—2009)离开我们转瞬已逾六年。国内外记述、忆颂、崇扬先生功勋和风范的书文如海似潮。观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我出生于抗日烽火之中,成长在红旗下,受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航空专业成为我决心报考的专业。1953年我考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58年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在这里我有幸遇见了许多老一辈航天科学家,如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和庄逢甘等。在与他们的近距离接触中,我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品德,那就是爱国、奉献、求真和创新。他们的言传身教,...
钱学森多次强调:“称我为‘导弹之父’,是不科学的。因为导弹卫星工作是‘大科学’,是千百万人大力协同才搞得出来,光算科技负责人就有几百,哪有什么‘之父’....
在“航天四老”中,有一个人因为在我国海防导弹研制中的突出贡献和传奇事迹,被誉为我国“海防导弹之父”。他就是海防导弹武器系统的总设计师梁守槃。梁守槃我国第一种地地导弹总设计师1956年,当钱学森受命筹建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院时,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的梁守槃被点名调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为最初的10个研究室之一的发动机室主任。梁守槃1937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专业,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一年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