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在苏州中学求学的日子

2007-11-21 |

作者:钱伟长

作者系中科院院士,著名力学家、数学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在苏州中学求学的日子在苏州中学迎来“府学千年,新学百年“的庆典活动之时,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百年苏中》。《百年苏中》分为三卷:“三元春秋”、“碧霞春雨”、“道山春晖”。看到书名,我就想起了七十多年前,在苏中求学那难忘的一千个日日夜夜,在三元坊苏中校园内,碧霞池、春雨池畔,道山亭前,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乳汁,浸润在诸多名师的教诲熏陶之中,确立了我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

  1927,北伐胜利,江苏的许多中学、师范进行改组。苏州的省立一师改组为江苏省立苏州中学。苏高中成立后,校长、教师都是新聘的,理科教师几乎清一色都是东南大学的讲师,文科教师都是在地方上聘的。像我的四叔国学大师钱穆就被聘为国文首席教师,沈同洽是英语首席教师,杨人楩是历史首席教师,还有吕叔湘等,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国内各大学的名教授。

  1928年秋季,我考上了苏高中,但只考了最后一名。据闻我的考分很差,就是国文的文章写得好,可能得首名,才被破格录取的。也有人因为四叔钱穆是首席国文教师,认为有漏题可能,苏高中校长汪懋祖曾派人到无锡调查,据报我的国文本来就不差,其他科目,只有历史还不差。可是这次中外历史、地理是一起考的,中国史只占四分之一的分量,所以也显示不出来,这样还是以殿军录取了。

  苏高中三元坊前,有个苏州图书馆,藏有很多文史方面的书,而且这个图书馆和苏高中只一墙之隔,不到十分钟就能到达。当时苏高中的吕叔湘等对中国文化也有兴趣,他们成立了一个很密切的团体,首先推出一本高中国文选,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主讲人就是四叔钱穆。这本教材自三代起一直到南宋为止,每一阶段选两三篇有时代性的代表文章,这本教材重点是讲清每篇文章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写出来的,在当时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使学生学会了写文章要有的放矢。在作文中往往结合当时的重大问题,反对不着边际的空论。

  我那时很用功,但数学、物理、化学等还是由于小学、初中基础差而很困难。我最怕的是分数和小代数、平面几何等。高中要学三角、大代数和解析几何,对我都非常困难。只有生物学,我喜欢显微镜中的图像,那时我们喜欢细胞,叫教生物的吴元涤老师为“细胞”,叫他的儿子(是同班同学)为“小细胞”,我们是喜欢才这样叫的。在苏高中我喜欢的教师是地理教师陆侃舆,他是第一本中国分省地图的创作者。上地理课主要是教我们怎样看地图,要我们画一省一省的分省地图,山、河、湖、城市、铁道、公路的表示方法,让我们懂得比例尺寸、经纬线、回归线以及海和边界等知识。每画一省,一定要注明城市、河、山、湖的名称,还要上色。我们第一次理解汉、满、蒙、回、藏的区域,知道了五口通商的意义,知道香港、澳门和远东半岛、台湾原来都是被列强侵略割让的领土等。尤其是比例尺的运用,学了不少平面几何,并懂得了相似形的重要性了。学地理可以用死记的办法进行,本来我在学国文的时候,也是用的这个办法,这本事我用得得心应手,所以地理学得很好,这对我一生都是很有用的,现在我每到一处心目中就会有幅地图。

  有了苏高中打下的基础,到考清华的时候就看出来了。陈寅恪对时任清华教授的四叔钱穆说起入学考试中的国文考试题,他和杨树达教授都主张出对对子的考题,他和杨树达在几种选择中,选中了孙行者,本来是针对胡适之的,但答卷中竟有学生答了祖冲之,他们认为祖冲之也不错,而且把这个学生写的《梦游清华园记》的考卷找了出来,是一篇很妙的赋。这篇文章他主张给100,四叔钱穆一看很像是我的笔迹。隔了一个星期后,陈寅恪又公布了历史试卷,考题也是他出的,只有一个题,即要写出廿四史的全部书名、作者、卷数和注者,结果很多考生考得很差,只有一个考生考了个满分。后来查出来,这两个满分的考卷都是我的。《清华周刊》上也登出了《梦游清华园记》这篇赋。

  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应归功于在苏高中所受的教育。

  读了《百年苏中》,勾起我对母校深深的怀念。孔夫子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但恐怕谁也说不清,百年以来苏高中培养出了多少杰出人才。感谢《百年苏中》为我们记录下了二百多位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外交大使、名师贤达等当年求学苏中时的足迹,让我们循着他们的人生起点去探究他们的生命轨迹与精神家园。

  我为苏州中学这面高高飘扬于杏坛之上的旗帜骄傲!我祝千年母校永葆青春!

(来源:光明日报 20071120日)

相关新闻

  • 182011.03
  • 112022.05

    李政道的求学历程

    李政道大家都知道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不能。”政道在年轻的时候,在逃离日本帝国侵略者统治的路上,长途跋涉,孤独逃难,身无分文,不知前途在何方,走过了艰辛的求学之路。1926 年11 月24 日,政道诞生在上海一家殷实的家庭。父亲名李骏康,1918 年金陵大学农林毕业,后进入一家德国洋行从事化肥进口。李骏康先生原居住苏州,1925 ...

  • 212010.09
  • 292021.03

    缅怀!百岁院士沈善炯逝世,曾攻克金霉素打破美国垄断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2020年2月13日,《中国科学报》以《沈善炯:炯途多舛 科学向善》为题,回顾了沈善炯院士战乱中求学,不畏艰险、从加州理工学院学成归国,攻克金霉素打破美国垄断的经历,以及后期在生物固氮研究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以下为全文。沈善炯:炯途多舛...

  • 282016.12

    任鹤天:过去的事情

    小时候最喜欢听的一首歌是“我坐在高高的白杨树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想不到现在我自己来讲过去的事情了。

  • 072022.04

    灵魂诗人王佐良:心智的风景线

    英语文学泰斗王佐良的头衔很多,比如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外国文学组组长,但在最了解他的人眼中,在他的心里,排在第一位的或许是“诗人”。

  • 162018.03

    吴启迪教授谈:生命、同济和江上舟

    “虽然九死一生,但我还是很乐观,别人都说我坚强。其实,我当时精神状态是比较亢奋的,因为满脑子想的都是同济还没进入‘985工程’。”

  • 032012.08
  • 232009.02
  • 082022.11

    刘跃进:记忆中的水木清华

    从姜老的书房出来,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映红了西边的天空。时惟早春,寒意未尽,而我内心却温暖如春。西溪旧地,道古桥边,谈话间,一个甲子的风云,好像在指缝间倏忽滑去,留下来的是对水木清华不舍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