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百岁院士杨遵仪:一生寻找一颗“金钉子”

2007-12-24 |

在中国地质大学,刚毕业没几年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记忆,秋日的午后,一位银发苍苍的老者在校园骑着单车,矍铄的身影引人注目。

他就是我国古生物地层学教育的奠基人杨遵仪院士。鲜红的中式服装,温文尔雅的言谈,前不久,在杨院士百年华诞之际,笔者有幸走近这位百岁老人,倾听他的同事、学生讲述其地质人生。

走进杨老家,一个独特的收藏引人注目,那是为了纪念一次划时代的界限层面确定工作,艺术家和科学家合作,制作的一把独具魅力的金钉子壶。一把小壶,记录着老院士的地质百年。

两亿多年前,地球大陆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地壳运动,整块大陆四分五裂,这是地球从古生代到中生代过渡的重要标志。这次剧烈的地质活动,被详细地记录在地层的某个深处,地学界称之为金钉子。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际地层委员会正式成立了二叠纪三叠纪工作小组,一时间,寻找金钉子成为全球地学界的热点,各国科学家纷纷出动,希望能收获这一代表着国家科学荣誉的金钉子

年过七旬的杨遵仪担任了中国地质大学工作组长,开始在整个华南地区寻找标准的地层剖面。经过千里奔波,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牙形化石比传统认识中的菊石更有代表性,就向国际地层研究组织提出了建议,很快在各国的研究工作中得到证实。200110月,中国浙江长兴煤山地层正式成为全球标准剖面,已经90多岁高龄的杨遵仪主持了国际盛会。

杨遵仪找到了事业上的金钉子,也为人生铆上了一颗金钉子

上个世纪30年代,目睹了旧中国政治经济的腐败沦丧,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的杨遵仪毅然转入了进行实务研究的地质学。1939年秋,在美国耶鲁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一边是条件优越的挽留,一边是正遭受日军铁蹄蹂躏的祖国,何去何从?他选择了归来。

作为我国古生物地层学教育的奠基人,他创造过无数个第一:领衔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古生物学教程》,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层古生物专业,开设了第一个生物地层学课程。他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质学》(英文版),是继李四光之后系统向世界介绍近半个世纪中国地质研究进展的专著。

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对我国北祁连山、南祁连山、贵州中部、青藏高原和华南等地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这些地区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基础,并为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众多头衔中,他最为看重的仍然是教授席位,最得意的还是教书育人提携后学,数十位院士、一大批地学界国内外知名学者从杨门走出。

著名地质学家殷洪福院士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出版研究生论文时的情景,其间需要中英文同时提交,当殷洪福拿到导师修改过的英文论文,又是惭愧又是欣喜——自己的内容剩下不到一半,字里行间全是老师修改的痕迹。正是这篇处女作让殷洪福在地质学界一举成名。在恩师的生日庆祝会上,殷洪福无限感慨,这样的修改比自己重新写一遍都难,现在很难再找到杨老师这样的人了。

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有把自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的生命才会有价值,一生才会有作为,才会活得有意义!”庆祝会上,老人的这番话让听者动容。

(来源:人民日报 20071115日)

相关新闻

  • 112008.03

    宋叔和院士献身地质事业的光辉一生

    邬介人宋叔和院士是著名地质学家,是我国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领域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是终身献身于地质科学事业从事地质工作长达七十多年的老一辈专家学者;是地质学界后来者的良师益友,更是年轻地质工作者的光辉榜样。宋叔和院士为区域成矿学、矿床地质学、矿产勘查地质学和成矿学研究以及古生物学和地质教学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地质人生平凡而伟大,并以自己的献身精神和成功的找矿实践为中国地...

  • 292010.01
  • 292022.03

    发光学家——百岁院士徐叙瑢

    徐叙瑢,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发光学会理事长、国际发光学常设组织委员会委员、信息显示学会亚洲分程序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主任,以及组建了天津理工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和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并且亲自担任首任所长。除各种学术组织任职外,还担任“红外物理国家开放实验室”...

  • 262021.07

    百岁院士王希季:中国航天“拓荒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是我国目前在世的“两弹一星”元勋中最年长的一位。7月26日,王希季迎来100岁生日。回首百年人生,主持我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研制、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研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与中国共产党同岁的王希季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国家需要,所以我回来了时间倒回到1950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海风拂面的上午,驶向东方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甲板上,几十名中国...

  • 172009.06
  • 132022.10

    黄培云:一颗报国心 一世“粉末”情

    黄培云(1917—2012),金属材料及粉末冶金专家,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中南矿冶学院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1917年8月23日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省福州市。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创立了著名的粉末压制理论和烧结理论,研制成功多种用于核、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的粉末冶金材料;提出了非规则溶液活度系数的计算模型、二元系参数计算三元系参数的方法及模型,以及多级快速...

  • 092012.04
  • 172018.12

    百岁杨苡:她是呼啸而来的奇女子

    百岁的妈妈记忆力超群,还能记得她童年时许多趣事。在家里请的私塾先生教课时,她如何让小猫去捉弄老师;军阀混战,她慌忙离开学校,把可怜的小黑蚕落在教室里的....

  • 192022.09

    百岁杨苡的翻译人生

    刚刚过了 103 岁生日的杨苡(1938-1940外文),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是著名翻译家,代表译著《呼啸山庄》畅销数十年。在她看来,翻译是“一种奇妙的文字游戏,它使你夜不能眠,但最后你尝到它的甜味”。“这是一种玩法”是她现在的口头禅女儿赵蘅有时甚至觉得母亲就像一个小女孩,“并不是她样子有多年轻,而是她仍然思维活跃,活力四射,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好奇”杨苡近照。赵蘅供图“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文字游戏,它...

  • 152019.04

    72年投身力学教学科研的黄克智院士——“健康加勤奋,一生不虚度”

    71岁开始练习网球,黄克智已坚持20多年。说起这项运动,他热情高涨,“其实我和老伴的球艺并不高,但我们乐在兴趣,享受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