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发光学家——百岁院士徐叙瑢

2022-03-29 | 来源 公号“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2021-03-28 |

徐叙瑢院士

徐叙瑢,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发光学会理事长、国际发光学常设组织委员会委员、信息显示学会亚洲分程序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主任,以及组建了天津理工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和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并且亲自担任首任所长。除各种学术组织任职外,还担任“红外物理国家开放实验室”等4个国家或部属开放实验室的学术委员。

孜孜不倦勇踏求学路

1922423日,徐叙瑢院士生于我国北方的历史名城山东济南。他的少年时代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之时,在他接受山东临沂孔子庙小学启蒙不久,日本侵略军就在中华大地上燃起战火。为了继续求学,他毅然南行,与山东各地近千名中学生一起,怀着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民族的担忧,背井离乡,跋山涉水步行入鄂,转读湖北郧阳国立山东中学,继而步行入川,在绵阳就读于国立六中,历经辗转千里的艰辛求学之路。1941年,他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时,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物理系学习。在那里他接受了敬仰已久的吴有训、叶企孙、饶毓泰、周培源、吴大猷等著名物理学家的教诲。当时,正处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攻读大学。他帮助教授抄录书刊,刻写钢板,油印讲义,他还做过教学模型、管理过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当过家庭教师,甚至还磨过豆浆。勤工俭学,一直到毕业。

宁静致远开拓发光路

1945年,徐院士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任助教兼做著名物理学家饶毓泰教授的研究生,并参加了中共地下外围组织。1950年,徐院士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晋升为讲师。这时,刚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正从各方面汇集人才,组织上决定调他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固体发光科学研究,这使他感到十分为难。他在光谱学专业已展开了攻坚战,放弃自己钟爱的研究方向又要中途改行。但是,他考虑到固体发光在我国是一项空白,国家又迫切需要,他毅然决然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决定。不久,他被派往前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习深造。在苏期间,徐院士从世界著名科学家莫特的一部专著上看到这样一个结论:导带电子是不可区分的。但他对此结论产生疑问,他不迷信权威,不拘泥于前人,勇于探求真理,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开始了他的研究和验证工作。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汗水伴随着时光流逝。徐院士以无可辩驳的科学数据证明:当用不同的方法使电子能量不一样时,导带电子在发光中的表现是不同的,从而证明了导带电子是可能区分的。他创造性地发现了不同能量的导带电子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开创了过热电子研究的先河,也澄清了前苏联和英国两大权威学派对发光衰减规律认识的争论中各执一词的偏颇。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子、著名光学家列夫•尼古拉•托尔斯泰评价:“徐的工作是一项非常漂亮的工作!”19555月,他获前苏联物理数学副博士学位,他的学术成果传向国际发光学界。国际著名发光专家安东诺夫、法国著名科学家达尼尔•居里等都在各自的专著中引用了他的成果。同年夏天,徐院士学成回国。从此,他一直致力于发展我国的发光事业和培育我国的新一代发光学家。回国不久,他和许少鸿、黄有莘教授等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协助黄有莘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光专业,培养了大批发光学专业人才。19659月,经中国科学院调整,成立了以发光学为主攻方向的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他先后担任研究员、所长等职务。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与许少鸿、吴伯僖等共同创建了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并一直担任理事长。1996年到北方交通大学后,创建了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在他的领导下,该所已建成由一批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构成的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建成了实验设备先进、实验手段完备的高新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已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部级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老骥伏枥摘取骄人成绩

1957年以来,徐院士以代表团团员、副团长、团长等身份先后多次到前苏联、法国、英国、匈牙利、捷克、德国、日本、美国、芬兰、葡萄牙、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访问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多年的对外交流中,他已熟练掌握了俄、英、德、法等多国语言。19878月,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在北京召开了第八届国际发光会议,徐院士任地区组织委员会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会议开得非常成功,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江琦教授及国际上著名的发光学家普遍对我国发光学取得的进展表示赞赏。1994年,组织召开了国际场致发光讨论会。1999年,徐院士又与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主席、英国IBM技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共同主办了“第5届国际材联先进材料国际会议——显示材料分会(IUMRS-ICAM'99)”,获得圆满成功。1964年,徐院士利用光探针法,证实了场致发光中的电子离化倍增过程,证明了场致发光的碰撞机理。1988年,徐院士分析了影响蓝色场致发光的瓶颈过程,提出了分层优化方案。这个工作的阶段成果有两项是国际首创,并获得发明专利。在这项工作中,他发表论文70多篇,被邀请到国际会议上做报告7次。1994年,在国际场致发光学术讨论会上,徐院士的研究再一次轰动“发光世界”。他用流畅的英语,以充分的理论和实验室为依据,提出了第三代场致发光模型,从而使场致发光的全彩色显示屏有了实现的可能,这是中国发光领域中的又一创造。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徐院士十分重视科技的应用。建国初期,他参加了我国10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工作;在军事、农业、医学等领域也做出了贡献。他领导研制的新科技发光材料,使农作物更好地利用光照,增加产量;研制的黑光灯,可以诱杀农作物害虫。1982年起,他用选择激发的方法研究了上千例癌血清的特异荧光,为早期诊断癌症提出了新办法,该项研究成果获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与此同时,徐院士在能量输运、瞬态光谱、非线性效应等方面都有创新。由于徐院士在科学上的突出成就,他获得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200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虚怀若谷甘为后人梯

我国发光科研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凝聚了徐院士大半辈子的汗水和心血。80岁高龄时,徐老还是每天同年轻人一样照常上下班,早出晚归泡在实验室,指导着研究所的各项工作。提起自己的科技成果和获奖一事,这位在发光领域中默默耕耘半个多世纪的我国发光学科奠基人,每每都语重心长地说:我能有今天是历史的机遇,不要宣传我个人。要宣传爱国主义,宣传为人民服务,使学生真正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报效祖国。这样国家才能后继有人,才不被人欺侮,才会有希望。徐院士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他没有慷慨激昂的话语,他苦苦追求的就是我国发光学科的发展,而不是一己之利或小团体之利。他是胸有远见卓识的科技英才,又是诲人不倦、热情严谨的师长。徐院士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实精神,经常语重心长地教导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批判”文献,从中看到不足,找出应该发展的路子;二是“批判”导师,找出导师的不尽之处,从学习导师到分析导师;三是“批判”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在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到达炉火纯青的高度。徐院士强调集体的重要作用,他说:“只有在积累雄厚的科技集体中,才能有人才辈出,这就是学派的力量。”他总是鼓励大家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学习,要做出不朽的实验,以明确的物理思想和科学巧妙的方法,令人无以置疑地揭露某一现象或某个规律性。他常给大家讲“小红帽”的故事,不要像“小红帽”似的,在去外婆家的路上采花捕蝶耽误了要事。要循序渐进,反对哗众取宠和投机取巧。他要求学子们要走三步后,再回头看看第一步的正确性。徐院士着眼祖国科技长远发展的大局,大力扶持中青年学者,甘为人梯。他常说:“我的责任就是把青年一代带到国际比赛的起跑线,让更多的年轻人超过自己。”他教育年轻人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不要过多留在专家身边。徐院士一直担任国际发光委员会委员,为了扶持年轻人,他向委员会提出辞去委员职务,并推荐我国一名年轻学者接班。目前,徐院士已发表论文200多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00名,博士研究生74名,博士后7名,他们都已成为科教战线的骨干和优秀人才。如今,从东北到海南,从新疆内地到东海之滨,几乎都有徐院士的弟子、同事和合作者,他们交口盛赞徐院士是知识渊博、学风严谨、胸襟开阔、平易近人的师长。“徐叙瑢教授的名字是和我国发光学科的开创和发展分不开的。除了他本人在发光学研究上的成就之外,他培育了我国发光学科的主要骨干,帮助建立了主要研究基地。我国发光学是学术交流活动开展最活跃、最有成效的物理学分支之一,这更是和徐叙瑢教授的努力分不开的。”这是世界著名的中国物理学家黄昆教授对徐院士的评价。宁静致远拓发光路,虚怀若谷当后人梯。如今徐老虽已满头银发,不能工作在科研一线,但精神矍铄、壮心不已,满怀豪情地指引我国发光显示领域的研究走在国际科技前沿!

今天从各种照明、显示、传感到通信、医疗、生物检测、智能穿戴、科学仪器等等发光无处不在,发光学带给我们绚丽多彩的世界。

1981年德国柏林参加ICD学术会议

19832月长春物理所能谱实验室

198711月于日本参观集成光学实验室

1989921日于西柏林参加学术会议

199356日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放实验室学术汇报会

19935月于天津理工大学王永生博士答辩


相关新闻

  • 152022.07

    送别徐叙瑢院士!他曾在33岁时打破诺奖得主论断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发光学科奠基人徐叙瑢,因病于2022年7月1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今年4月,在徐叙瑢院士迎来100周岁生日之际,《中国科学报》特别报道了徐叙瑢院士令人敬佩的百岁人生。谨以此文缅怀徐叙瑢院士。在我国,提到发光学,就不能不提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叙瑢。4月23日,是他的100周岁生日。徐叙瑢倡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作为主要创建人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和“铁道部信...

  • 072023.04

    矢志光学耀中华——缅怀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叙瑢

    “徐叙瑢教授的名字是与我国发光学科的开创和发展分不开的。”这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黄昆生前对您的评价。195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不久,亟须各方人才。得知固体发光在我国是空白领域且国家迫切需要时,您毅然放弃了自己钟爱的研究方向,服从组织决定,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固体发光科学研究。这次改行,让您潜心发光学研究几十个春秋。出国深造归来,您先后倡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组建了我国发光学会,开创了...

  • 152022.07

    徐叙瑢院士逝世

    7月14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叙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徐叙瑢,1922年4月23日出生于山东济南,1941年至1945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至1951年间,任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被中国科学院派往苏联科学院列别杰夫物理研究所深造,在苏联科学院获物理数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

  • 032024.04

    百岁院士叶铭汉捐赠300万元设立基金

    4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物理学家叶铭汉在百岁华诞之际,向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教育基金会捐赠300万元,成立“叶铭汉基金”,用于奖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的青年科研人员,支持他们开展高能物理研究。“我父亲捐赠的原因很简单。发展中国的高能物理是他的终身事业,为此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也常说‘中国高能物理今后的发展将有赖于一代又一代青年学者的不断努力’,...

  • 212023.12

    应用光学专家潘君骅院士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潘君骅,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18日在苏州逝世,享年94岁。潘君骅,1930年10月出生于上海市。1952年清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前身)工作。1956至1960年,到苏联列宁格勒普尔科沃天文台学习,获副博士学位。1980年,调至南京天文仪器厂,主持2.16米光电望远镜研制工作。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受聘于苏州大学现代光...

  • 112020.09

    百岁哲学家张世英在京去世

    据北京大学哲学系网站消息,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美学家、哲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黑格尔著作集》中文版主编、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哲学教...

  • 262021.07

    百岁院士王希季:中国航天“拓荒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是我国目前在世的“两弹一星”元勋中最年长的一位。7月26日,王希季迎来100岁生日。回首百年人生,主持我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研制、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研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与中国共产党同岁的王希季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国家需要,所以我回来了时间倒回到1950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海风拂面的上午,驶向东方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甲板上,几十名中国...

  • 292021.03

    缅怀!百岁院士沈善炯逝世,曾攻克金霉素打破美国垄断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2020年2月13日,《中国科学报》以《沈善炯:炯途多舛 科学向善》为题,回顾了沈善炯院士战乱中求学,不畏艰险、从加州理工学院学成归国,攻克金霉素打破美国垄断的经历,以及后期在生物固氮研究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以下为全文。沈善炯:炯途多舛...

  • 152020.10

    “接地气”的施一公院士:科学家需要挑战过去

    说到施一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九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在即将举办的2020浦江创新论坛年会活动上将会出现这位重磅大...

  • 262022.10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记理论物理学家欧阳钟灿院士

    欧阳钟灿,1946年生于福建泉州。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1984年获清华大学光学专业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主要研究液晶、生物膜理论、DNA生物大分子弹性性质及蛋白质折叠,研究成果在理论方程构造以及物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