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梁光扶:投身西部建设 书写核科技人生

2008-02-05 |

本文选自2007年9月“中核集团先进事迹报告会”。

梁光扶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陕西铀浓缩公司的总工程师。四年前,他曾作为支援西部建设的优秀清华毕业生,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以亲身经历,介绍了自己扎根西部,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如今,梁光扶仍然坚守着献身核事业的坚定信念、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奋战在核科技的第一线。

我是梁光扶的同事,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这位功臣为核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感人事迹。

走出大山 成才于核事业

梁光扶出生在广西壮族一个贫困山区的农村家庭。1985年,他以地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被誉为“核工业摇篮”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0年,梁光扶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后,怀着 “越是祖国最需要,越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就越是能干成事业的地方”的崇高理想来到了陕西铀浓缩公司。当时,全班20多个同学,都选择了到北京、上海、广州等收入高、待遇好的大城市工作,只有他一个人选择了西部,选择了月收入不到100元的核工业单位,因为梁光扶是革命先烈的后代,全家曾有十八口人跟随邓小平参加了百色起义,先后壮烈牺牲,仅留下了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奶奶。可以说,他是听着奶奶的故事长大的,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从小就熏陶着他、感染着他,他也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

工作3年后,他第一次回家探亲。看到六十多岁的父亲,为了支撑这个家,常年到工地上背几百斤重的石料,压弯了脊柱,染上了多种疾病却没有钱医治的时候,他不禁潸然泪下,更让他难过的是,作为儿子他竟拿不出钱来给父亲看病,不得不伸手向在广州工作的同学去借。他矛盾极了,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却挣不到大钱;他想孝敬自己的父母却又无能为力。坐在父亲的病床前,他犹豫着说:“爸,我想辞职,去广州和同学多挣点儿钱。”父亲一脸严肃地说:“儿子,你好糊涂啊!你应该知道咱们家为了国家的解放牺牲了十几口人啊,你现在的工作虽然挣钱不多,可它却是祖国的大事,是为国争光的大事啊,你现在离开,对不起咱们的祖辈啊!

父亲的一番话,让瞬间犹豫迷茫,梁光扶顿时清醒过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竟如此地理解他、支持他,这也使他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今后一定要在核燃料事业上干出点名堂,做出一番成就!

刻苦攻关 奉献“568

1993年,对于陕西铀浓缩公司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的 6 9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了公司,提出了“发展核技术,开发新能源”的战略方针。党中央、国务院对核工业的高度重视,给核燃料工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动用了总理预备金,在陕西铀浓缩公司建设国家“八五”、“九五”重点项目,即“ 568 工程。建成这项工程,将大大提升我国核燃料产业的生产能力,解决制约核电发展的瓶颈问题。

梁光扶被任命为工程技术负责人。这个任命让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常常是整日整夜地坚守在工作现场,有时一干就是30多个小时。一个炎热的夏天,为了找出一个自控参数异常变化的原因,他顾不上吃饭喝水,连续工作了19个小时,第二天凌晨三点多钟,当完成工作任务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汗水早已湿透了衣服,裤子和凳子紧紧地粘在了一起。他扶着桌子,足足站了十几分钟,麻木的双腿才渐渐恢复了知觉

一个难关被攻克了,然而,更复杂的难题还在等着他,“ 568 工程建设初期,需要接电缆线头。每一股电缆里有近百根细线,每一根细线的直径只有 2 毫米 ,成千上万根细线混在一起,稍不小心就有可能接错,如果接错一根的话,就会使整个工程前功尽弃。为此,梁光扶像绣花一样细心地组装着每一根电缆。电缆沟内十分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个人半蹲在里面。为了避免失误,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梁光扶几乎一天不喝一口水,常常一蹲就是一整天。一天,两天,三天,一根,两根,三根……电缆线每天都在顺利地连接着,可是由于长期缺乏饮水,梁光扶整个夏天嘴唇全都干裂着,人也瘦了一大圈。

那时,他把宿舍当成了工作室,桌子上、床上、墙上、门上都贴满了图纸,当时的梁光扶只有几身衣服,从夏穿到秋,从秋穿到冬,而就这几身衣服也全是同事们送给他的。一床被子,他冬天御寒,夏天把棉絮掏出来当薄被盖,他没有时间去逛市场、上商店,一个纸壳箱子装下了他全部的家当,梁光扶,这位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对生活的要求几乎是零。然而,作为科研用的计算机、工具书、测量器等用品却一样都不少。为了吃透技术,他身上始终带着两三个笔记本,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计算数据。他要“把学到的技术吃到肚子里,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梁光扶把工作看成了生活,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融入到了“ 568 工程的攻关上,真是一孔一线总关情,一钉一铆赤子心哪!

由于“ 568 工程是引进工程,在外方提供的合同中,一些关键性的技术资料完全被封锁和保密。如果不能掌握这些核心技术,我方将很难处置系统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这就必须完全依赖对方,失去工作的主动权。面对这种情况,从未退缩的他边攻关边学习,凭借着自己扎实的数学物理功底,从最原始的公式开始推导,反复计算数据,反复实验,最终建立了完整的运行物理模型,创造了专用的计算方法,制定出了系统中可能出现的三百多个问题的预案,实现了原进口运行系统的国产化,为“ 568 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这个时候,28岁的梁光扶恋爱、结婚了。他从单身宿舍楼搬进了鸳鸯楼。后来,妻子怀孕了,检查的医生欣喜地告诉他说:“是双胞胎呀!”,这本来是让天底下父母都高兴的事,可是梁光扶却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久久地沉默不语,而他的妻子则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梁光扶两眼望着妻子,心中犯了愁:“568”工程正处在攻坚阶段,工作这么紧张,家里的收入又不多,双方的老人都不在身边,一下子多出两个孩子,今后该怎么办呀?!“知夫莫如妻”,妻子走到他身边,轻声说,“梁子,你别再犯愁了,明天我就去把孩子打掉”。梁光扶紧紧拉住妻子的手,深情地说:“孩子不能打,‘ 568 工程也不能放下!”

随着“568”工程的顺利进展,他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辛勤结硕果建功成典范

五年的辛勤攻关,梁光扶经过上千次的试验,先后绘制了三万多份图纸,验算了九百多万个数据,光方便面都不知道吃掉了多少包。终于,一个个难关被攻克了, 1999 3 15 ,“ 568 工程全面竣工投产,新系统的生产能力比原系统提高了25倍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在核燃料循环的关键环节上实现了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大跨越。梁光扶本人也荣获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工程技术类)和“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他的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些荣誉对于这位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这其中凝结着他无数不眠之夜的汗水与艰辛,这正是“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568”工程建成投产了,梁光扶满怀着成功的喜悦踏上南下的列车,第一次带着结婚4年的妻子回老家拜见自己的父母。这也是他参加工作十年后第二次回老家。一回到家,他就去看望94岁高龄的奶奶。走到奶奶的床边,看着卧病在床的奶奶,他流着眼泪,细细地向奶奶讲述着自己这十年来的成长历史和幸福生活,自豪地讲述着“ 568 工程建设中所取得的一个个成就。老人听到了,也好像听懂了,轻轻地点着头,微微地笑着。3天后,这位参加过百色起义的老人带着满足与安慰,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或许老人想最后再看孙子一眼,或许她想听到孙子所取得的成绩,这样,她才能走得安心,走得放心。我们无需去猜想老人的安排,但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正是有了无数个像梁光扶一样位卑未敢忘忧国,无私奉献写人生的科技工作者,中国的核燃料事业才有了坚强的支撑;正是他们坚持用一丝不苟,“零”差错标准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中国的核燃料事业才蓬勃发展;也正是他们继承了甘于吃苦,勇于开拓的优良传统,中国的核燃料事业才不断创造着新的业绩,书写着新的辉煌!  

                                  (作者:王理珩、原勇、汤虹、陈登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