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周小川连任央行行长 被寄望成为中国格林斯潘

2008-03-18 |

陈家林 刘斌 戎明迈 王婉婷

  引领央行应对国内外复杂因素

  昨日下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周小川续任央行行长。这位能讲一口流利英文的“技术型、学者型行长”由于其几年来实行坚定的货币政策被称为全球最“坚决”的央行行长,并打理着1.5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资产。在头顶众多光环同时,人民币先生面对国内前所未有的物价和房价猛涨、资产膨胀、经济减速和国外次贷危机等内忧外患的复杂形势,被寄托了中国格林斯潘的厚望,继续引导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在风雨中前行。

  市场化、国际化政策推进者

  在历任央行行长中,唯独周小川被称为人民币先生,足见其作为人民币代言者的公共角色。在其担任央行行长的5年来,因其货币政策的透明化、国际化而颇享荣誉。

  在其担任证监会主席之时,周小川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之星”中的“决策者之星”。因其在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越来越像美国的‘华尔街’而非赌城‘拉斯维加斯’”。

  担任央行行长之后,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其为2006年度最佳亚洲央行行长,原因是采取了多种手段致力于货币政策改革,促使人民币平稳升值得以实现。

  货币政策与行长的个人风格有密切关系,而周小川在业内被认为较具国际化观念,经济学界学者评价其在尊重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更注重内地金融业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是一位坚定的市场化改革推进者”。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说,周小川上任以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非常透明、非常国际化,市场的反馈也比过去敏感多了。

  “周小川的学术功底比较扎实,我听过他的几次重要讲话,他虽然讲得断断续续,但对事物的见解入木三分,听完后非常受启发,有点像格林斯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如是评价。

  社科院金融研究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则表示,从整体上看过去五年,周小川行长对于市场的判断很好,央行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体系建设逐步深化提高,外币政策也有所成效,货币政策趋于多元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认为,过去的五年,宏观调控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严峻局面,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国外次贷危机也在扩大,周小川带领的央行,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的上行,保证了经济的稳步发展。感觉周小川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高超。

  央行面临反通胀挑战

  “不能让老百姓的钱毛了”,这是周小川去年最著名的一句话。

  目前,反通胀战役仍处于相持阶段,虽然周小川不断表示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实际的负利率,中美利率倒挂,和谨防调控超调等国内外双重掣肘,令货币政策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央行举步维艰的同时,业界难免争议纷纷。

  郭田勇表示,大家对周小川的连任充满期待,因为目前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到每一个企业、股民,牵动大家的神经。周小川此前的一系列调控措施也不是没有争议,但是相信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是经过央行深思熟虑的,都是进行了认真分析之后才决定的。

  易宪容则分析,央行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制定货币政策方面权力太小,欠缺独立性。市场的变化比较快,央行无法及时出台政策,及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这是法律的问题,不是央行的问题。而对于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易宪容建议“把利息加上去。”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周小川行长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有一定的成效,无论是在开放、货币政策上,国家对于他还是肯定的”,同时他又说,“央行面临货币政策的挑战比较大”。从央行来讲,面对的问题包括货币政策、金融安全、新业务管理,其中货币政策挑战比较大。要有针对性、预见性地考虑问题,重在审时度势,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变化,制定政策。

  说到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势,赵锡军表示,以前只是从消费和出口两个方面调整,现在需要出口、消费、投资三个方面都进行调整,这三个方面都和货币政策有关。

  专家建议加息择机而动

  郭田勇认为,下一个五年,周小川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是: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一方面,中国的金融业将全面开放,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将引向深入,国内金融环境复杂化。另一方面,目前的宏观调控既要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又要防止超调,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压力巨大。但周小川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国际化视野,由他来掌舵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央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谭雅玲也支持央行继续加息,她表示,“未来价格下降无论在内部还是外部都不可行,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根据美联储降息所降的点数,来选择加息的时机和条件。”

 ■主角

  “人民币先生”周小川

  被誉为“人民币先生”的周小川,出生于1948年,1975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1985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主修经济系统工程。

  在担任政府官职之前,周小川主要作为研究人员从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政策性研究。

  1986年至1991

  周小川开始在政府任职,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与吴敬琏等人设计中国经济改革整体方案。

  1991年至1995

  任中国银行副行长。1995年至199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在这期间,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并成为IMF(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成员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币自由兑换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1998

  任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行情,股吧)行长,任内周小川开始推动解决不良资产的改革,以剥离建设银行不良资产为目的而成立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是中国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的第一个试点。

  2000

  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宣布证监会要成为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凡市场能够决定的都要由市场决定,市场不能起作用处,要尽快创造条件让市场起作用”,并取消了32项行政审批事项。

  2002年至今

  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坚定运用货币政策,压制高企的通货膨胀。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83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