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周长海:践行清华精神 书写军旅新篇

2008-04-26 |

周长海,1974工物

最近,《清华校友通讯》编辑部来海工采访,我非常高兴,看到他们我又回忆起在清华的学习时光。水木清华那古朴典雅的校园、德高望重的恩师和伏案苦读的莘莘学子的影像,始终浮现在我的脑海。特别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我军旅生涯中,不断激励和鞭策着我,使我由一名普通清华学子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海军将军。

从清华毕业后,我先后任青岛海军潜艇一支队司令部作训科参谋、北京海军司令部参谋,后又到海军潜艇代职副艇长。1985年由正营职参谋破格提升为海军司令部军训部组织计划处处长。19929月,调任海军司令部院校部副部长,1999年又被任命为海军海潮出版社社长兼《海军杂志》主编。

20034月,组织上派我到海军工程大学担任训练部部长。从一名机关干部一下子到军校主管教学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这将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一直牢记王大中老师当年的教诲:科学的道路总是充满了艰难险阻,关键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办法。每每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王大中老师等老一辈当年拼搏攻关为国争光的精神,都会激励鼓舞着我。

200311月,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都发生了转变。学校安排我负责学科优化重组的筹划和落实工作。为此,从调研论证入手,我们积极抓住三校合并人心融合、资源整合的有利契机,针对原海军工程学院机电类专业力量较强、原海军电子工程学院信息类专业门类齐全、原海军后勤学院后勤指挥管理类专业特色鲜明的特点,按照稳步发展传统学科、重点建设军事学科、大力扶持交叉学科、积极拓展文理学科的建设思路,采取整体筹划、交叉融合、丰富内涵、拓展外延等措施,积极推进学科专业的优化重组。最后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多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互促进、主干学科与其它学科共同进步的综合化学科专业体系,为学校编制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改革中,着眼学校从过去培养以工程技术军官为主,转为以培养海军初级指挥军官为主的新要求,组织人员整合原有课程体系,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优化设计了现有的学历教育本科专业和任职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必修课、选修课、讲座课相结合,人文社科、军事职业基础、科学文化、学科基础、专业课程相衔接,指挥、管理、技术相融合的学历教育新型课程体系。

在加强军政素质培养方面,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拓宽军事训练平台。把入伍入学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当兵锻炼、木兰湖军事综合素质强化训练列入学员的必修科目,以艰苦的军事训练,强健学员体魄,培养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二是构建自我管理平台。学校让学员轮流担任兼职干部,参与日常行政管理,指挥阅兵、集会等重大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学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三是创新模拟训练平台。按照“模拟舰、亲近水、走向海”训练思路,让学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充分了解舰艇生活,熟悉装备的操作使用,强化提高学员的军政素质。在大学工作几年,我作为总指挥两次率队乘“郑和”号训练舰进行远航实习。今年暑假,组织的航海实习创造了参训人员最多、航程最远、训练海域最宽、训练科目最多的新纪录,还登上了祖国的西沙群岛。

针对信息化战争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注重学员创新素质培养。一是新学员一入学就选派教研室主任或知名专教授给予指导;加强了选修课、讲座课和第二课堂活动。二是优化课程实验内容,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增加到57%。三是在学员中广泛开展小创造、小改革、小发明活动。几年来,本科生先后27次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英语等全国性大学生大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2006年我率队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与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列全国第一,并一举获得了2008年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举办权。

2005年下半年启动教学评价工作以来,作为教学评价指挥部负责人之一,我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紧盯弱点,重在建设的原则,正确理解教学工作评价的导向和意义,把迎评促建工作与建设国内著名军内一流军事院校的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积极协助机关各部和全校上下扎实开展迎评建设。200711月18日至23日,总部评价专家组在学校进行了为期近一周的全面检查和评估,我校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在海工大任职的几年,是我军旅生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探索实践的几年,期间,结合工作实践参与的“海军综合大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研课题,获得2005年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因工作成绩突出,还提前由专业技术5级晋升为专业技术4级。作为一个清华人,在今后的军旅生涯中,我将牢记母校师长的教导,发扬清华精神,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母校增光,为母校添彩。

20071212 于武汉

(转自《清华校友通讯》复57期 )

相关新闻

  • 152009.01
  • 222021.02

    谱写新篇——纪念清华建校110周年

    谱写新篇——纪念清华建校110周年

  • 242018.05

    清华学子陈然:扎根边疆书写奋斗人生

    陈然,清华大学法学院2014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荣获清华大学法学院2014年“郑裕彤基层工作奖”,清华大学2014年启航奖金奖....

  • 122008.08

    清华三千志愿者服务奥运:用激情书写动人故事

    这是一个特别的暑假,清华大学共有3000余名学生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他们用热情和汗水书写着一个个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 022018.05

    寰球同跑迎校庆 湖畔共步写新篇

    4月27日上午,华盛顿地区清华校友们在清华华府跑群队长肖罡的带领下,顺利完成2018年度“迎校庆•全球欢乐跑”半马跑活动。

  • 212016.04
  • 272022.09

    渴望续友情 执着展新篇——纪念清华热八班同学入学六十周年

    2022年9月23日,清华动农系热八班22名同窗学友和当年热八班辅导员刘祖照老师,依托网络技术,利用“腾讯会议”平台,成功组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云聚会,共同纪念清华热八班同学入学六十周年。组织热八班入学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是全班同学的期盼,但受疫情和年龄的影响,今年再组织集中见面的纪念活动已不现实。于是半年前刘世铨、黄至炮等同学就大胆提出组织云聚会开展纪念活动的设想。我们这一生,亲身经历了祖国翻天覆地地巨变...

  • 142025.04

    浙江校友会 | 迎华诞 谱新篇 舟山校友举办“听雨煮茶”座谈交流活动

    为迎接母校114周年华诞,4月12日上午,清华大学浙江校友会舟山地区校友于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南洞艺谷举办“听雨煮茶”座谈交流活动,浙江校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陈威主持。活动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介绍舟山校友行业分布情况,二是自由交流。由于近期有部分新校友来舟工作,各位校友先是依次作了自我介绍,之后围绕业务知识、科研课题、实事热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既增进了校友之间的相互了解,又加强了不同...

  • 102022.10

    化整为零 续写新篇∣记大上海保卫战中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

    战斗动员三月以来,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疫情突袭上海,被感染的人,每天数以万计不断地增加,全市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上海到了最紧要的时刻!三月三十一日,市委和市政府联合向全市人民发出公开信,“恳请广大市民全力配合当前疫情应急处置各项措施……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守护我们的城市。”四月六日深夜,市委又致信全市共产党员“要紧急行动起来,尽锐出战,持续奋斗,全力投身到这场严肃的抗疫斗争...

  • 222021.02

    践行清华精神 追求身心健康

    践行清华精神 追求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