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杨继绳: “三十年河东”成现实

2010-04-07 |

  杨继绳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1984年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新闻工作者。2000年初起为《炎黄春秋》杂志副社长。

“过去我干的是新闻,现在干的是旧闻。”杨继绳的语气里,有点自我解嘲的味道。

  作为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40多年的新闻生涯充满传奇,如今他是《炎黄春秋》的副社长,坐在堆满了各种杂志、书籍和文件的桌子后,他喃喃地说:这样也挺好,退休了还有事情做,而且越做路子越宽……

  一名投稿者的电话打了进来,足足讲了10多分钟,杨继绳一边接电话,一边拉开抽屉找投稿者的稿件,抽屉里放了那么多的东西,没想到的是,还真的找到了。放下电话,杨继绳用铅笔在那篇稿件上,重重地做了个标记。而在他新出版的《三十年河东》一书的目录上,也有他用铅笔打的一个个对勾。

  这本书是杨先生过去十多年来部分政经评论的集合,在他看来,所有画了勾的文章,都“仍有现实意义”。也许,只有翻开这本厚厚的书,才能真正体会到一种特别的感慨:那里面有太多的预言,如今已成现实,在纷纷扰扰中,我们终于没能摆脱规律的力量。

  时代进步的脚步,如此匆匆,甚至有些忙乱,可我们究竟铭记了什么?或者遗忘了什么?

  多年前的评论,仍有现实意义

  晨报:新闻被认为是易碎品,《三十年河东》中很多文章都是十多年前的,为何又要将它们结集出版呢?

  杨继绳:这十多年来我总共写了400多篇政经评论,此次挑了120篇,绝大多数对当下仍有现实意义,所以就出版了。

  晨报:书中《权力不能进入市场》一文,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什么?

  杨继绳:那是我199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当时许多人正为市场化唱赞歌,但我认为,并不是什么都应进入市场的,比如权力,一旦它也进入市场,就会丧失其管理能力,最终会导致不公的情况出现。这篇文章被几十家报纸转载,当时影响就很大。

  晨报:权力进入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杨继绳:权力与资本都是老虎,必须加以制衡和约束。权力不被制衡,资本不被驾驭,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从本质上看,权力和资本都是贪婪的,一旦二者发生恶性结合,就有可能导致罪恶。今天大家如此关注这篇文章,说明它仍有现实意义吧。

  警惕凯恩斯依赖症

  晨报:权力与资本的媾和,在许多国家都出现过,比如凯恩斯主义,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媾和的一种形式?

  杨继绳:2002年我专门写过一篇《凯恩斯依赖症》的文章,这次也收到书中了。确实有这样一种倾向,觉得离了凯恩斯就不行。要警惕这样的错觉,即“苏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说在经济生活中,以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为根本,将市场经济放到了“用”的层面上,这种想法很荒唐。计划经济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实践证明那是存在问题的,改革就是要从传统体制中走出来,怎么可以仍然坚持“苏学为体”呢?

  晨报:为何凯恩斯依赖症频繁出现挥之不去?

  杨继绳:因为改变这种依赖性的动力不足,30年来我们走的是渐进式改革道路,在不影响原有阶层利益的基础上,新的阶层成长起来,在没有涉及核心利益时,两者可以相安,一旦涉及到核心利益,就会出现矛盾,所以一些问题只能延宕下来,暂时无法解决。

  年近古稀,仍不悲观

  晨报:阅读您的著作,深深地感到杨老以天下为怀的胸怀与担当,遗憾的是,今天许多年轻人似乎已经失去了这种关怀,对此您怎么看?

  杨继绳:我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有什么担当?比他们更没担当。我在清华上大学,连陈寅恪、吴宓这些今天清华引以为豪的大师,我们都不知道,校友杨振宁、李政道得了诺贝尔奖,学校给学生开会,说他们走的是白专道路,要大家不要学他们。那时,我在清华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人文精神的熏陶,学校图书馆放着那么多书,就是不让看,相比之下,今天的青年人有网络,在信息选择上有了自主性,我认为,他们比我们更有担当,虽然我快70岁了,但我对未来不悲观。

  晨报:现实是,今天很多年轻人人文素养不够,这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啊?

  杨继绳:人文素养不够的情况一直都存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也有这个问题。那时所谓的“巨著”、“经典”,在今天看来,许多都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所以没必要特别苛责今天的年轻人。

  打破“车夫困境”

  晨报:造成这种延宕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杨继绳:社会的进步是各方面意见的合力来推动的,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平行四边形”,如果在这个四边形中,权势阶层的比重过大,那么,决策被干预的可能就非常大,就很容易走入“车夫困境”,最终成了给权势阶层服务的工具,成了他们的车夫。

  晨报: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车夫困境”?

  杨继绳:主要靠民主来解决。比如中央和地方分权,地方有相对独立的利益,有相对独立的事权和财权。地方有了财权和事权,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就会有相互竞争,也就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能这么快,这一点非常重要。

  改变应循序渐进

  晨报:中国社会正在迅速发展中,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化解发展所带来的问题?

  杨继绳: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国家也是一个系统,如果把其中的流弊看成是熵的积累的话,那么随着系统运转,问题肯定会越来越多,那么只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系统内负熵的加入,比如面对腐败可以加大反腐力度等,另一个是将系统开放,从外部获取负熵。如果错过了这两种选择,根据耗散结构的理论,一旦熵的积累达到某个临界值,则系统中某个局部(可能很小)的超常规行为,就可能最终导致系统整体出现“巨涨落”,原有秩序被彻底废除,另一种秩序被重建起来,这种“巨涨落”是以社会大震荡为代价的,这将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可是当一个系统如果不能有效清除腐败等流弊的话,这样的结果就难以避免。

  晨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负熵加入就是加强自我的革新,而系统开放就是加强和外部的交流?

  杨继绳:是的,这是一条循序渐进的发展之路,付出的代价相对会小一些。

(陈辉)

转自 北京晨报 201047

相关新闻

  • 082008.10
  • 042020.07

    十年磨一剑∣水利系校友绳顺民成就擘窠榜书

    以大地为书案,双目炯炯,凝神聚气,弓步弯腰,时而缓步如行独木,时而碎步轻捷如穿林渡水;手中120厘米长锋巨笔腾挪俯仰,一出手便墨香飘逸、酣畅淋漓……这....

  • 222019.03

    宗璞:迤逦三十年,四卷写沧桑

    从“南渡”到“东藏”,由“西征”到“北归”……迤逦三十年,90岁高龄的宗璞以顽强毅力终于完成了《野葫芦引》四卷本的收官之作《北归记》,并于年初出版。《....

  • 082008.12
  • 072024.04

    孙尧:相知一世——纪念入学三十年

    三十年,就是一世,说来弹指一挥间。其实,一路走来多有不容易。94的八月办入学,有人带着行李来,有人带着车子来,有人仅仅是午后散步一般,从家里过来。还有人带着女朋友来。带着女朋友来的啊,那都是人生的赢家。从此开始一个五年的过程,还有4+2的学制,都是青春正繁茂的季节。那是六人间的宿舍,公用的洗漱间和中厅。拼凑的台式电脑和音箱,就连台灯也要借用一下。宿舍轮流的值日,扫地打水倒垃圾,一样都不能少了。只要有...

  • 182009.08
  • 012015.09
  • 312012.03

    张泽石:一名志愿军战俘的三十年追问

    在经历了27个月的战俘生活之后,回到祖国的志愿军军人张泽石,又成为了“叛徒”。1980年被平反之后,他用了30多年去寻找历史的真相和“他们”的声音。1952年6月,志愿军战俘张泽石作为“朝中战俘代表大会的代表”被押至美军在巨济岛上的“最高监狱”,刚被一阵拳打过、又被高压龙头喷射出来的凉水压倒在地,他发着高烧,心中又一次发誓,“只要我能活着出去,一定要把你们的罪恶公诸于世!”张泽石所说的“你们”,是以美军为首...

  • 092009.04
  • 052017.04

    毕业十年

    不知不觉间,时间进入2017年,我们已经毕业十年了,2003级的小伙伴们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秩年返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