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们并不理解,为什么华罗庚会被称作“人民的数学家”?很多年前,他的外国同行也不懂,为什么华罗庚一定要把中国的数学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数学搞上去....
今天的人们不理解,为什么华罗庚会被称作“人民的数学家”?很多年前,他的外国同行也不懂,为什么华罗庚一定要把中国的数学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数学搞上去?一个天才数学家为什么非要从理论研究转向应用数学?何为“优选”?大概没有人比数学家华罗庚理解得更透彻。他一生面临一次次重大选择,也在一次次“优选”中定义自己的人生。华老来了,办法就有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过一阵“华罗庚热”。华罗庚所到之处,总会有...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祖籍江苏丹阳,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被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新中国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开拓者。1924年,华罗庚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1938年,被聘为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万哲先,1927年11月7日生于山东淄川,籍贯湖北沔阳。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1950年调入数学研究所;1978年任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万哲先主要从事代数学、组合论研究,在典型群、矩阵几何、有限几何和编码学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段学复先生1948年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是1956年,新中国的第一批一级教授,是1956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下设的计算技术和数学规划组的成员,该....
2018年12月13日,笔者采访了杨乐院士,围绕他曾经的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数学所同事——钟家庆教授进行了访谈。现将有关内容整理如下,以供研究当代中国数学史、科技史的学者参考。小标题为笔者所加。资料照片由杨乐提供。120世纪60年代初,部分同学合影照(左起:张顺燕、吕以辇、张广厚、杨乐、张南岳、孙继广、钟家庆、殷慰萍)1978年改革开放,相伴而来的是科学精神的回归。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科技...
近日,“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先生的中文版自传《我的几何人生》,与读者见面了。丘成桐曾说:“数学赋予我的,是探索这世界强而有力的工具。”几何人生,人生几何。他如何不停地挑战人类智慧之巅,如何畅游于文理世界,又如何倾注心力培养后学……带着疑问和崇敬,光明日报记者于2月20日在清华大学静斋专访了被誉为“数学皇帝”的丘成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