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友回家 | 送你一朵向日葵

2021-10-21 | 樊婷婷 刘楠 | 来源 公号“清华生命学院”2021-10-20 |

20211018日,生物系2001级校友“菠萝博士”李治中和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运营总监周优,应清华校友总会生医药学院分会和清华大学博士后联谊会生命学院分会的邀请,回到生命学院,与大家面对面探讨他们的职业选择与公益之路。学院党委书记吴畏老师和党委副书记谢莉萍老师出席座谈会,生命学院博士后赵雅娴担任主持人。

特邀嘉宾:吴畏老师与谢莉萍老师

Q:在职业道路的选择上,是如何抉择的?是否会因为没有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而对此前的学术经历感到惋惜?

周优校友说:

我认为所有过往的经历都是财富,得到的知识和能力都会成为自己的勇气与毅力,最后支持我们的选择与坚持。

李治中校友说:

我是博士毕业之后进入药企工作,后来才全职投入癌症科普的工作。科普事业带给我更多的是个人荣誉感与获得成就的满足感,是将我本科和博士阶段的系统性培养所锻炼出的科研思维,运用在如何看待问题,如何思考解决,如何控制变量进而得到最优解的日常工作中。我在药企工作时,通常需要与医生、病人和科学家多方交流,是这些经历让我能走得更远。

Q:现在科普事业也受到很多关注,大家可以如何参与科普,如何实现有效科普?

李治中校友说:

如果有这个想法就去做去尝试。科普的重点与难点在于“普”,而不是“科”。大家对许多专业术语习以为常,因而写出的文字里惯性地使用一些术语,这使得我们写的科普不易懂。因此我们要学会当“倒数第二名”,放低姿态,抛弃英文与专业术语,从受众的角度一点一滴地普及与推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不理解。做一个“科普人”,需要摆正心态。我们并不能够说服所有人,但是我们所做的一点一滴都是一颗种子,最终会在向着好的未来结果。

周优校友说:

现在我们有在招收志愿者的项目,对科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向日葵儿童”公众号加入进来。我们会对不同的项目招收不同的志愿者,并通过学习交流对大家提供培训,那么大家就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情况承担相应的工作,并得到锻炼。

Q:目前的公益领域现状如何?向日葵公益基金运营发展的模式是怎样的?

周优校友说:

公益项目由来已久。以前的公益项目通常是通过规模较大的基金会进行资助,资助的项目涵盖面很广。随着这个领域发展,大家渐渐开始专注“小而美”的项目。向日葵公益项目也是这样。我们专注于儿童癌症,这个疾病与成人的癌症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儿童癌症属于罕见病,但是每年也有不少患者。不过我们发现,儿童癌症有较高的治愈率。所以我们聚焦在这样一个群体,帮助这些孩子和这些家庭。

李治中校友说:

癌症科普的工作是一个慢慢累积进步的过程。从我个人的分享慢慢受到很多关注,受到很多帮助与推广,进而让科普和公益基金会慢慢地被大家熟知。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无私的出资人在背后支持我们的运作。因此,我们今后还可以做更多工作,帮助在不同的小城市的医疗发展,促进医务社工的工作。医务社工在帮助患者及其家人了解疾病以及医患沟通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希望能够大力发展医务社工,填补咱们国家在这个领域的空白。接下来我们想做更多直接帮助患者的事情。在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计划推动儿童罕见病的科研。我们可以开展横向项目,推动科学家在罕见病领域的科研,并且在儿童肿瘤等领域,让临床需求与基础研究结合起来,帮助罕见病的治疗。

分享后校友们与同学们交流互动

赠送出版的系列科普读物与文创周边

感悟分享

主持人赵雅娴——

一个半小时的活动,我们聊了很多话题,如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转行与取舍、在中国做儿童罕见病科普的困难与收获等等。在场的同学和老师们也与两位嘉宾进行了很多互动,聊天的过程轻松愉悦,时时迸发出阵阵笑声。与之前在《一席》和《脱口秀大会》中见到的一样,菠萝博士给我的印象是阳光、自信又坦诚,能够坚持自己想走的而不是别人希望你走的路,他的情怀和坚持都深深触动了我。跟优优聊天有种如沐春风的轻松感。她作为基金会的早期成员之一,在与她的交流中,我很少感受到她作为女性在职业选择和角色转换时的焦虑或挣扎,更多的是勇敢与从容,温柔与坚定。菠萝和优优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了解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想要加入他们。

博士生路小佳——

在复杂多元的互联网舆论场,做“科普公益”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还是有一些人,他们决定做了就勇往直前,凭借自己的微小力量,去凝结微小的力量,一点一点地点燃星星之火……菠萝学长和UU学姐丰富且有趣的人生,让我们看到了生物学毕业生的不一样的精彩。他们现在做的儿童肿瘤科普和未来要做的科研与科普的桥梁,都是科普公益事业的希望与标杆。希望我们有一天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学所研和他们一起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实实在在地为公众的健康做点什么;也祝福学长学姐和万万千千的公益人能够一起开拓并见证健康成熟的中国科普公益行业的到来,葵花籽们可以在更加温暖阳光的环境下实现个人价值与公益理想。


相关新闻

  • 252023.09

    从清华园到深圳湾!2023深圳清华校友迎新日欢迎校友“回家”

    清华潆水木,南粤绽紫荆。伴随着悠扬、典雅的古琴、萨克斯、吉他旋律,9月23日的2023深圳清华校友迎新日活动中,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一期美丽的校园迎来数百位“回家”的校友。

  • 252021.04

    游子回家:一场紫荆花的接力——京津冀清华校友共迎母校110周年华诞座谈会举行

    追逐着春的脚步,紫荆花悄然盛开,景明风和的清华园也迎来了游子归家。清华大学110岁的生日越来越近,这场紫荆花的“接力”从大湾区经由长三角,由南至北,跨越山河,终于回到了我们梦想启程的地方。月色荷塘,清澄如故。4月23日晚,来自京津冀地区的清华校友齐聚清华园,重温青春韶华,共谋母校发展,携手迎接清华110周年校庆的到来。校长邱勇、校党委书记陈旭,副校长吉俊民、杨斌、尤政,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等出席校友座谈...

  • 052009.06
  • 222021.04

    乘着歌声回家——八十年代校友原创云歌会成功举办

    4月18日,“乘着歌声回家——八十年代校友原创云歌会”通过Zoom会议的形式在线成功举办,海内外数百位校友齐聚云端,共同在优美的歌声中回忆了曾经的青葱岁月,并且为母校110岁华诞遥寄出祝福与思念。上午9时许,云歌会在1985级汽车系校友商德明和1979级无线电系校友蔡红梅饱含深情的主持中拉开帷幕。1980级机械系校友邱柯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发起人,首先介绍了本次节目的筹备情况。本次云歌会从征集到的百余首优秀投稿作品中精...

  • 192011.01

    徐荣凯校友为清华百年校庆创作歌曲《我要回家》

    近日,徐荣凯校友专门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创作的歌曲《我要回家》在清华师生、校友间传唱。

  • 032004.11
  • 212016.03

    回家的感觉 ——清华大学[1980级] 李稻葵 访谈纪实

    李稻葵学长出生在北京。童年时,跟随父母下放,辗转到湖南、江西和四川等地,16 岁回到清华园读书,是清华经管学院第一届本科生。大学五年,是李稻葵学长人生....

  • 282016.03

    20年后回家

    毕业20年回家的感觉

  • 262021.03
  • 222025.08

    拉斯维加斯校友会基本情况介绍

    一. 校友会简介 拉斯维加斯清华校友会的成立,是借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在拉斯维加斯召开,校友们汇聚一堂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风, 于2025年1月7日开始筹备, 1月12日正式成立。经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和执委会,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分别为刘伊宏和王宏宇,秘书长朱文力。会长为宋智达,副会长王若梅,秘书长佟哲新。成立后发展迅速,在八个月的时间内,成员以300%的速率增长。二. 校友会宗旨与使命 拉斯维加斯清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