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与吴德鋐先生的最后一面

2019-09-16 | 来源 微信公号八卦“故”事2018-04-05 |

吴德鋐,西南联大1946届政治系校友,曾任西南联大上海校友会副会长。

2018年2月13日小年夜,吴老的女儿吴长艺微信告知:我父亲已于昨晚去世。顿感惊讶万分,难以置信。长久以来,习惯了在他家和老人信马由缰、山南海北地聊天,难道以后再也听不到他睿智的高见了?

要知道,几天前的2月8日,我和丁元元及他的朋友、曾出力帮忙修改35期《简讯》的严姗隽还相约去他家拜访。

相比几个月前,吴老的皮肤黑了许多,脸上也冒出了不少老人斑,或许是因为听力下降,说话的声音比之前响了不少,但发音有些不清楚,让人并不能完全听懂他说的话。虽然这让人有点担心,但想着老人家再撑个几年总是没有问题。

当天在他家天南地北聊了一个下午,很是愉快。吴老一直说希望在《简讯》上刊登2016年彭鄂英校友过生日时,她子女撰写的一篇祝寿文章,终于拿到了稿件,想要找出来给我们,结果怎么也找不到。

丁元元偶然在他家餐桌边发现一堆吴老练习书法的“弃稿”,内容有杜牧的《山行》、岳飞的《满江红》等,走笔自然,潇洒老道,我们三人都极喜爱,每人向他讨了一件墨宝。吴老于是也想起他给我写的条幅,内容是家父的两首诗《晨起即事》、《勖儿女》,还请人装裱好了,让我带回去。

相谈甚欢之后,怕他太累,匆匆别过。在吴老去世前24小时内,我们通了一个电话,他说想起来给我的条幅上还没有盖章云云。谁曾想再见已是天人相隔。

吴老家中灵堂,遗像中的他还是中年,戴一副知识份子标志性的眼镜,透露着慈笑。他的儿子吴止戈说,这是父亲“文革”前连续多年当选劳模、受到周总理接见后的留影,胸前还陪着两枚奖章。

他还说,那天我们走后,吴老很高兴,还拿出笔墨说,年轻朋友喜欢他的字,有空就多写几张。后来儿子看他写得字都歪斜了,知道老人家累了,赶忙叫他休息。

没想到,这竟然成了吴德鋐先生留下的最后几个字了。


相关新闻

  • 282016.03

    毕业前与吴德海教授合影

    毕业前与吴德海教授合影(铸42班提供)

  • 262023.12

    最后的一面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92021.11

    西南联大的另一面

    这些年对西南联大的研究出了不少佳作。光是影视作品就有2018年的纪录片《西南联大》,如今的电影《九零后》。不过,这些作品大多从学子成才的角度去探究,没有把西南联大放进一个时代,一段历史里,更没有把西南联大作为一种独特的组织,从组织建制的角度去研究。今天笔者想从西南联大三位领导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的角度,和读者朋友一起去看看西南联大的“联”与“大”,这是西南联大的另一面。1938年4月,梅贻琦(前排左五...

  • 172017.03

    庄惟敏:如何避免“千城一面”

    当下中国的城市建筑因缺乏地域特色而饱受诟病。一些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的所谓“城市地标”让人摸不着头脑,“千城一面”的城市面貌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大拆大建....

  • 152017.06

    那一面大纛永远高悬——《傅璇琮先生纪念集》书里书外

    著名学者、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先生于2016年1月23日去世。陌草又青,哲人其萎。傅璇琮的离去,在众多学人心中留下无尽的思念。一年多来,见于报章网络....

  • 192010.07
  • 062013.08
  • 282012.06
  • 172024.05

    他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院士专家研讨周光召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

    2024年5月15日,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70周年暨95华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理论物理所)联合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举办了“周光召先生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研讨会”。周光召的同事、朋友、学生等共聚一堂,畅谈周光召严谨唯实、爱国奉献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周光召先生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理论物理所所长周善贵说,周光召的科学思想不仅深刻影响...

  • 102019.07

    关于季羡林先生的最后记忆

    最后一次见到季先生是在2008年9月24日。当时老人的身体状况很好,肤色光润,精神饱满,面容轻松,反应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