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2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2020-12-11 | 查建国 夏立 陈炼 |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11月04日 |

参加“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25周年学术研讨会”嘉宾合影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101718日,金岳霖学术基金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分析》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2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国内外50家高校与研究机构的79名专家学者和16名研究生参会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郁振华主持。郁振华宣读了金岳霖弟子、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创始人之一、清华大学羊涤生教授的贺信。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副会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杨国荣,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哲学分析》主编成素梅,中国逻辑学会秘书长、金岳霖学术基金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杜国平分别致辞。

童世骏表示,金岳霖先生对于当代哲学研究的学术贡献,不仅在于其流传至今的经典文本,更重要的在于其传承下来的学术精神、理论方法与科研传统。杨国荣通过回顾金岳霖先生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总结出四个基本特征:以哲学家的身份从事哲学思考,并且通过自己的阐发与探索,进行创造性的理论克服与超越;以敏锐的时代意识,同步性地对当时新兴的符号逻辑予以关注与思考;重视哲学的普遍品格与哲学理论的民族个性,自觉引入中国哲学的智慧资源;以世界性眼光与开放性视野关注现代学术前沿,并予以积极回应。

成素梅提出,金岳霖先生的经典著作与理念传统为现代知识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人工智能和人机融合的高速发展为知识学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杜国平认为,金岳霖先生在逻辑学方面做出了诸多开创性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建立了若干原创性逻辑系统的思想、元逻辑思想以及逻辑应用思想。作为一位极具开创性的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的学术思想值得更多的学者加入研究,使得金岳霖先生的思想能够获得跨越时空的“激荡”与“回响”。

清华大学刘奋荣教授主持第一阶段主题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卫平教授作了题为“如果金岳霖读了《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言,从冯契对于金岳霖的思想继承与发展,返观了金岳霖思想的学术贡献与历史地位。他表示,冯契在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高度来评价和看待金岳霖的思想。通过对金岳霖思想、汤用彤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资源汲取,冯契将知识与智慧的关系问题的时代意义体现出来,并且将“中国将往何处去?”的时代问题延伸至“中国人如何在哲学上站起来”的学术追问。

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王路教授作了题为“《论‘所以’》与《关于<论‘所以’>》”的发言。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江怡教授作了题为“分析哲学在中国为何不受重视——兼论金岳霖的哲学遗产”的发言。他回顾了自金岳霖先生将分析哲学引入中国的百年历史兴衰史,并从三个层次解释了分析哲学所面临困难的原因,提出,哲学分析作为一种论证方法不仅属于分析哲学,所有的哲学研究都需要具备这种方法,而这正是金岳霖先生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遗产。

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张建军教授作了题为“层级逻辑观视域下‘第三类论证’”的线上发言。

中国逻辑学会秘书长、金岳霖学术基金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杜国平研究员线上作了题为“括号表示法”的发言。杜国平表示,恰当的符号表示法可以方便我们以一种更加明晰的方式、更有效率地表达逻辑思想,进而构建推理工具。与其他逻辑符号表示法相比,括号表示法在使用上还具有直观、更易接受、更加自然、更加方便、灵活的特点或优势。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英瑾教授作了题为“如何奠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哲学基础’?——一种基于‘蕴相殊’理论的重构方案”的发言。

南开大学哲学院翟锦程教授作了题为“对西方逻辑传入背景下中国逻辑研究的再反思”的发言。他首先介绍了西方逻辑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继而就我们如何认识对早期的中国逻辑研究有重大影响的西方逻辑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在重建当代中国知识体系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拓展逻辑观念、建立方法体系,挖掘出对中国哲学与知识体系起到支撑作用的中国逻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晋荣东教授主持第二阶段主题发言。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陈嘉明教授线上作了题为“略论金岳霖《知识论》中的几个问题”的发言。他回顾了金岳霖先生的学术著作与治学历程,认为金岳霖先生的《知识论》就理论深度与思维创见而言,是求真道路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他还在发言中就金岳霖先生的《知识论》中可能存在的五个问题作了讲解。

厦门大学哲学系朱菁教授线上作了题为“作为分析哲学中国化先行者的金岳霖”的发言。他回顾了分析哲学的发现历程,以金岳霖先生的一些哲学探索为例,探讨了“有没有必要提出所谓分析哲学的中国化?”“分析哲学的中国化究竟是什么?”等问题。通过援引金岳霖先生在《论道》绪论的文本视角,朱菁认为,金岳霖先生从思想文化的基础和结构上将知识论与形而上学进行了区分,并认为在哲学最为基础与核心的部分与某种文化最基础的概念或原动力是紧密相关的。在这个意义上,至少在形而上学的领域上,分析哲学的中国化是有必要的。

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滕路作了题为“知觉现象学与元认知方案”的发言。她从“现象力是否属于知觉现象学?”“如果不是,那它的认识论含义是什么?”这两方面进行了阐释。在她看来,对于元认知和认知情感应进行最新的实证研究,以证明现象力是一种单独的元认知状态,而不是知觉经验的构成要素。而对现象力的这种新的元认知解释对上述认识论观点提出了一些严峻的挑战,它与心智和认识论哲学中的情景记忆和直觉的讨论有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颜青山教授作了题为“定语形容词、名词限定词与Frege-Geach两难题”的发言。他提出,一旦“奇曲”(Geach)测试的机制阐明,那么逻辑表语和逻辑定语形容词区分中的大部分反例就可以得到解释,其结果是得到了一个改进的测试。“奇曲”区分本身已经暗含了一个描述性“弗雷格-奇曲”(Frege-Geach)难题,而他在辩护这种区分时则悄然包含了一种消除策略。从定语性中获得的一个洞见可以消除归属性“弗雷格-奇曲”(Frege-Geach)难题,即如果将一个归属性语句看作一个带有名词限定词(即定冠词)的专名,类似假言推理的推理过程可以重新解释为只是执行了专名的“改名规则”。

清华大学哲学系刘奋荣教授以“金岳霖讲席教授团组系列课程设计思路与实践”为题作了汇报。他表示,高校哲学学科的发展应当承续学术传统,通过多重形式,如建设“纪念馆”等载体将大师哲学的思想理念继承、传承下去。发言中他介绍了讲述清华大学系史的新书——《学术传统与思想创造》、清华大学的逻辑学研究中心及其开设的发言会和读书班等一系列活动,以及自2016年开设的金岳霖讲席教授团以及自2015年开设的金岳霖学术讲座。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郁振华教授通过梳理“清华实在论、北大观念论、延安唯物论”来回顾金(岳霖)—冯(契)学脉的发展历程,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关于冯契哲学文献整理与纪念的相关工作。郁振华提出,拥有传统分为“博物馆式的拥有”“牢笼式的拥有”“工作坊式的拥有”三种方式,我们倡议的是“工作坊式的拥有”的方式。这种方法是将已故大师的思想精华作为一种理论资源来关切和把握,以解释当代学界所际遇的时代问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的思辨事业携手推进。

主题发言过后,与会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围绕“知识论研究”“金岳霖学脉的传承与开展”“自然语言和逻辑研究”“分析进路的规范研究”等专题举行了10场分组会议。

在闭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王柏俊作了总结发言。他表示,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层次、高质量、多角度、全方位的学术探讨,作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所提交的论文具有很深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次会议的召开,通过研究金岳霖思想而纪念金岳霖先生,同时无疑也将激发学界对于逻辑、知识论等哲学思想的研究。正如童世骏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言:当下对于金岳霖先生最好的纪念方式是以他所期望的方式来从事他所献身的事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