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漆侠先生的学术贡献与治学方法

2012-10-17 |

漆侠先生晚年读书照

漆侠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历史系,195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肄业,受过当时占主流地位的近代实证史学的严格训练。新中国成立以后,漆侠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深受郭沫若和范文澜的影响。关于马克思主义对他治史的影响,漆侠曾说:“真正地读进去后,只觉得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天地,真是‘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眼前豁然开朗。想不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的好文章,缕析历史,解剖社会竟如此高明!”他对马克思的思想感到佩服之至。

2001年漆侠去世,身后留下520多万字的著作,2008年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为《漆侠全集》。漆侠的治史领域宽广,几乎涵盖自秦汉至明代各个阶段的历史,其中,在中国农民战争史、王安石变法、宋代经济史方面均取得重要成绩。

  1981年以前,漆侠以研究中国农民战争史为主、宋史为辅,曾先后出版《隋末农民起义》(1956)、《王安石变法》(1957)、《秦汉农民战争史》(1961)等著作。他研究中国农民战争史系统而全面,对秦末、汉代、魏晋、隋末、唐末、宋代、元末、明末等都有专题性研究,且始终把握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脉络,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推动者之一。

  漆侠早年跟随邓广铭读研究生时即开始研究王安石变法,1957年出版的《王安石变法》可说是漆侠的成名作。邓广铭在总结自南宋至20世纪的王安石变法的评议、研究时认为,八九百年来,大多数论著不是因为材料欠缺,就是因见识不高而未能真正客观地评价,只有“在50年代后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了漆侠的《王安石变法》一书,对于熙宁新法进行了认真的探索,超越了前此所有的同类著作”。

  随着对王安石变法和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思考的深入,漆侠认为很多问题若不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去考察,将很难继续深入。于是他将研究领域逐渐转向宋代经济史并广泛收集资料,于1987年、1988年先后出版两册《宋代经济史》,洋洋近百万言,全面论述了两宋300余年间社会经济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该书曾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并作为史学类经典被收录进中华书局《中国文库·新中国60年特辑》和商务印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历史学家王曾瑜评论说:“此书总结了过去,也开拓了未来,确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不论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角度看,还是从宋史研究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此后,漆侠又与山东大学教授乔幼梅合作出版了《辽夏金经济史》,这是第一部系统、综合论述1013世纪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济史的著作,不论是拥有的资料还是内容的丰富程度,都比以前的研究有所补充和提高。这部著作既集过去研究之大成,又把辽夏金经济史的研究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完成业师邓广铭的遗愿,漆侠毅然将研究重点转向宋学领域。宋学一向是中国古代思想史和宋史研究的热点,但在漆侠的遗著《宋学的演变和发展》出版之前,学术界一般多将宋学简单归结为程朱理学,研究方法也多从“思想”到“思想”。漆侠的宋学研究恢复了王荆公新学在北宋中后期的主导地位,同时把学术思想与政治发展联系起来考察程朱理学的社会作用,为宋学研究另辟了一条学术路径。遗憾的是在他遽归道山时,《宋学的演变和发展》中最重要的篇章还未完成。

  漆侠在教书育人上亦有突出成绩。他的教书生涯始于1953年进入河北大学之时。1981年,漆侠被教育部指定在河北大学举办全国宋辽金史师训班。1982年、1985年,他分别开始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一生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60余人。如今,他的学生大多数活跃在国内宋史研究学界,并已成长为宋史研究的中坚力量。1989年,国家教委主持“建国四十年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漆侠的《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治史、执教、育人》一文,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漆侠创建的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被学界称作“无中生有”的典范。从1983年组建宋史研究室到 2001年该研究室被评定为本学科唯一一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不到20年的时间,河北大学的宋史研究从无到有,再到成为国内外宋史研究重镇,漆侠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

  漆侠常说,治学没有捷径,简单地说就是多读书、多占有材料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始终强调材料与史观的统一。他认为,历史学科建立在客观历史实际的基础之上,因而包括文献和实物在内的各种材料是第一位的;而对史料的诠释和运用则决定于史学工作者的主观认识,主观认识的正确与否又决定于史学工作者的观点和方法。“一部有价值的、优秀的历史著作,像司马迁的《史记》,越是能够‘于序事中寓论断’,即观点和材料密切结合,就越有感染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漆侠笃信马克思主义,他认识到,社会经济在历史发展总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和决定性作用。因而,他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兼具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色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史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法一方面注重社会经济关系变化对历史发展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关注社会阶层地位的形成、变动以及阶层之间的矛盾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这也是漆侠马克思主义经济史研究方法的两个基本点。

  漆侠注重处理通史与断代史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必须“在专的基础上通,在通的基础上专”。断代史研究必须以通史为基础,这是学习和研究包括宋史在内的所有断代史的前提条件之一。他常说,只研究历史则研究不好历史,只研究宋史亦研究不好宋史。

  漆侠鼓励青年学子多承担教学任务,所谓“教学相长”,就是通过教学生,可以了解难点和问题所在,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就会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去学习和提高。因此,他认为“教学相长”是年轻学者成才的重要途径。(李华瑞)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08日第363

相关新闻

  • 232015.04
  • 242019.04

    陈梦家的学术贡献

    本文原载《中国史学家评传》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世民遵夏鼐先生之嘱撰写,并经夏先生审阅。

  • 012009.01

    首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召开

    12月13日,首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

  • 052011.01

    清华简首批成果发布 提供五大学术贡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成果发布暨出版座谈会举行   1月5日上午,备受学术界瞩目的清华简首批成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在清华大学主楼发布。

  • 222020.10

    清华政治学系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纪念钱端升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2020年2月25日是中国现代政治学奠基人、著名政治学家和法学家钱端升先生诞辰120周年。钱端升先生1917年入读清华学校,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归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27年始在北京大学兼...

  • 032014.11
  • 072022.12

    黄克智先生:我的学术人生

    本文是2018年黄克智院士在中国力学学会“大师面对面”活动中所作报告整理成的文章《我的学术人生》,已刊载于《力学与实践》2018年第2期。 今天到这儿来非常高兴,因为遇到很多熟人,其中有的是我过去的学生,有的是我认识的青年朋友,并且很多是从外地赶来。尤其让我感到很荣幸的是还有很多年龄超过青年这个阶段的朋友。所以今天我以非常愉快的心情来给大家做报告。我所要讲的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自我介绍。我叫黄...

  • 282009.12
  • 312009.07

    谷霁光先生的学术经历与学术个性

    谷霁光先生1907出生于湖南湘潭。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年后转入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起,先后执教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1945年11月开始,任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历史系教授、系主任。自此至1993年去世,在江西工作近五十年,许多重要论文,也有意识地放在江西的刊物发表,学界早已将其视为赣籍学者了。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兵制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以南北朝隋唐史为重点,代表作为《府兵制度考释》...

  • 202024.12

    一位有思想的史学家——刘桂生先生的学术人生

    作者与刘桂生先生(左)在一起刘桂生先生(1930-2024)是清华大学历史系和北京大学历史系双聘教授,国内知名且有国际影响的史学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在学术思想上,他广泛吸纳中外学术传承之精华,形成一套“入轨遵规,守正求精”的治学方法,主张为学须具“预流”之思想和“历史警觉性”之意识,要力求做到“四通”之境界,即“古今通、中西通、内外通”,尤其是“身心家国通”。生平著有《刘桂生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