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段永基:出走的“中关村村长”

2012-08-02 |

封面文章——

段永基:出走的“中关村村长”

段永基是谁?

  他和柳传志私交甚笃,柳传志曾盛赞他是一个连柳本人都难以比肩的人物;“才华横溢、有思想灵性,在公司几乎无人能及”,这是部下对他的评价;他也曾因为卓越的能力被北京市政府“钦点”出任大型国企的总裁;有人说,他一手导演了整个IT行业的辉煌发端,甚至是创造了“中关村”这一概念。他的符号意义远超于他各种行政角色本身。

  他就是段永基。

  他是四通集团的掌舵者,也是中关村科技的总经理。他与中关村风雨同舟二十载,被认为是中关村真正的精神领袖,也因此被尊称为“中关村村长”、“中国互联网之父”。

  但如今,熙熙攘攘的中关村以及同样“熙熙攘攘”的互联网之上却难觅这位“前IT教父”的影踪。“中关村村长”消失了?

四季青乡来了些年轻人

1984年之前,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的四季青乡还只是一个 “菜园子”,四季常青但又稍显沉闷。这一年的春天,四季青乡来了一些年轻人,这七八位年轻人跟普通菜农似乎有些不一样。

他们大多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技术人员,他们纷纷辞去公职,揣着仅有的两万块钱一起下海,筹划并创办了四通公司。段永基就是其中一位。四通主要致力于办公自动化产品的开发经营。成立之初,公司对M2024打印机进行二次开发并投放市场,并获得巨大成功。

有不少人问,公司为何取名“四通”?

  “当时1984年我们创业的时候,根据当时的政府规定,任何企业必须挂靠一个行政单位。挂靠一个最低的行政机构,运作起来比较灵活,当时最低的行政机构就是乡级行政机构,所以我们挂在四季青乡。那么要有一个四呢,有四字就四通八达了,就起了四通这个名字。”段永基微笑着向我们解释道。

  四通者,四通八达也。创始人期望公司能如同其名字一样,联通四方,生意规模无限扩大,没有限制,长盛无衰。

1989年,段永基全面接管四通公司,他不囿于只搞一个产业,他带领公司“二次创业” ,进行多元化经营;第二年,段永基正式开始担任四通集团总裁。 1999年的四通集团,发展正如日中天,资产规模已达到42亿元,每年利润高达1个多亿。

“中关村村长”激情燃烧的岁月

  “财大气粗”的段永基此时正努力实践着自己“四通八达”、雄霸一方的梦想。

  1993年,段永基主持四通以500万港币投资创办了“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王志东出任总经理,当时的四通持有80%的股份。五年之后,四通在线完成了与美国华渊资讯的合并,创建新浪网,王志东担任四通利方与新浪网的总裁兼CEO

  段永基外表谦和温厚,内在却有一股不为常人知的果断、决绝甚至是“戾气”。为了削弱创业团队以及管理层的权利,2001年,段永基通过董事会成功将王志东逐出新浪,随后段步步为营,增持股权,加强对新浪的控制力,也为随后长期担任董事长铺平了道路。

  除了“村长”“IT教父”,段永基还有“中关村老狐狸”的美誉。他拥有丰富的政府资源并极其善用政府关系,凭借这一点,意气风发的段永基被政府挑中,出任中关村最大的国有控股企业——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关村也进入了短暂又轰轰烈烈的“黄金时代”。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后,过度包装上市的中关村科技深陷泥潭,截至20051130,中关村股份的流通股市值损失高达150亿元。在股东群情激愤的压力之下,无奈的段永基只能引咎辞职。

就在当公众认为段永基已经告别中关村之时,1218,中关村发布了一则“关于股东持股变动的提示性公告”,通过本次股权转让,段永基控制下的公司将正式接替北京住总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在此之前,他只是没有股权的总经理,这一则公告也标志着段永基开始真正地全面掌舵中关村。

CDMA先驱者遭遇滑铁卢

  有人说段永基是带着邪气的赌徒, 他不愿意平庸,所以他的投资带有很高的风险性。巨额投资CDMA项目对这位“中关村村长”来说算得上是一个拐点事件。

  90年代末,段永基投资40亿获得广东CDMA项目总承包建设权,协议约定,建成后将享有公司35%的权益。

  但到了2000年下半年,国务院已经决定CDMA网不再由民间来军民合建、军民共建,而是转给联通来建,要求中关村股份移交CDMA网。段永基又岂是平凡人,他拒绝移交并且加大投入。

  一年之后,国务院决定对CDMA网先移交后清退,在1120零点前要全部移交给中国联通,中关村股份照办了。但是,段永基表现出令人不解的“阳奉阴违”。

  段永基在把CDMA项目移交后,仍无视政策规定,四次为这一项目违规担保融资,并且他向所有的股东隐瞒了这一点。对CDMA项目的违规投资代价是惨重的,段永基因此受到证监会的严厉谴责和罚款,中关村由此陷入了长达数年的财务危机。

不过时至今日,段永基在回忆起这一事件时已非常豁达,他轻描淡写地回忆道:“当时中关村科技在做中国第三代移动通讯网,后来因为国家政策的调整,这个网就被并入联通了,当时国务院的命令是先移交后清算。就是把已经所有投入的资产移交给联通再清算,实际上是划拨行为了,这时候上市公司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黄光裕的“手下败将”

  2006年,受CDMA项目投资溃败的影响,中关村科技的巨额亏损使得段永基叫苦不迭,在亏损了几十亿之后,他不得不选择放手。

  彼时的家电“大鳄”、 中国首富黄光裕深为中关村众多的存量资产所吸引,并且希望成为自己地产业务的新平台,随后,黄光裕控制的鹏泰开始收购中关村科技的股权,深受巨额亏损折磨的段永基已深知无力回天,他不得不将中关村移交于黄。

  “我们的上市公司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很困难以后,当时市政府直属企业把他卖出去,后来卖给黄光裕的集团了,后来的事情就不太了解了。这是要服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时过境迁,再回首这段往事时,现年66岁的段永基多出了几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淡然与超脱。

  失败的滋味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我的基本想法叫做办法总比困难多。任何失败和挫折都不是末日,只有丧失信心、放弃努力才是末日。”当问他如何克服困难时,段永基做出了如上回答,眼神中也充盈着坚定与决绝。

  “中关村村长”折戟中关村,段永基开始进行战略性收缩。2008331,新浪宣布:段永基不再担任新浪公司董事会董事以及在新浪董事会的一切职务,即日起生效。

  在这以后,段永基开始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

在今年三月份接受腾讯财经访谈时,段永基表示自己从未曾离开企业界,“我在1999年到2007年,被政府调过去管政府的企业,四通在IT方面一直没有新的投入,有八年时间被边缘化了。2007年我回到四通以后,四通的2万名职工还是要发展的,所以我们开辟了两个新行业……当然还有四通原来的IT产业也在继续发展。”

年少时的一次“叛逃”

  习惯于“出走”,而不是固守,是段永基的特点。在媒体有关于他的简介中,有两条不能被忽视——

  段永基最讨厌的特点是懒惰、固步自封;段永基的生活信条是“不上高山突兀颠连,怎见人间足壮观。”

  就是这样,他投资多个领域,多线作战,他反对单一,并要求自己的小宇宙必须是动态、激烈并且常为新的;与此同时他却是对外保持“低调的静”,他似乎故意与周围环境保持一种距离感,因此,他虽是“中关村之父”,但在公众眼中他又如同“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自我的“动”与对外的“静”中,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保持“出走”状态,张扬自我,不愿被束缚。这位“中关村村长”,究竟为何如此热衷“出走”?

  这或许跟他的独特经历有关。

  1965年,19岁的段永基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同年文革开始,学业相当于废止。后来,段永基开始不满同伴们的一些极端做法,渐渐地,他开始疏离昔日同伴。

 正是由于他的“格格不入”,1970年大四毕业之时,段永基被分配到甘肃省武都县工作。段自然是感到满腔的愤怒,在被发放边远地区的列车上,他毅然决然决定逃脱命运的安排,他跳下火车重返北京。

  当然,他也受到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八年没有户口,无法领到粮票,只能高价买粮票再去换粮食,因此在那八年里,段永基生活经常是捉襟见肘。1978年,段永基考上了北航的研究生,物质上的窘迫才得以缓解。

  但正是这次“叛逃”,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段永基似乎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日后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这次“叛逃”或许是他骨子里“不羁”基因的显现,也是他日后一次次“出走”的发端。

  有低谷,有失败,但绝不会是世界末日。告别中关村科技,离开新浪,四通始终是段永基最后的堡垒。

  回归四通后的段永基开辟了两个新行业,一个是生物能源行业,另一个是在海外发展资源产业,他性情张扬、敢于出新,从不固步自封;同样他行事低调,似乎故意与大众视线保持“藕断丝连”的关系,时时“出走”,偶尔回头张望,但这位“中关村村长”并未走远,他一直都在。(文/黄晓云)

访谈实录——

段永基:办法总比困难多

嘉宾:段永基 四通集团公司董事长

主题:创业生涯与人生感悟

主持人:张沉

访谈摘要:他和柳传志私交甚笃,柳传志曾盛赞他是一个连柳本人都难以比肩的人物;他也曾因为卓越的能力被北京市政府“钦点”出任大型国企的总裁;有人说,他一手导演了整个IT行业的辉煌发端,甚至是创造了“中关村”这一概念。他的符号意义远超于他各种行政角色本身。

四通=四通八达

腾讯财经:段总,好多人对你特别感兴趣,因为你是中关村元老级人物,最近在忙什么?

段永基:还是忙着四通的发展,因为我在1999年到2007年,被政府调过去管政府的企业,四通在IT方面一直没有新的投入,有八年时间被边缘化了。2007年我回到四通以后,四通的2万名职工还是要发展的,所以我们开辟了两个新行业:一个是生物能源行业,我们投资了一些留学生,一直在做生物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第二个在海外发展资源产业,当然还有四通原来的IT产业也在继续发展。

腾讯财经:在海外发展新能源和产业,主要是哪个洲或哪个国家,能透露一下吗?

段永基:我们的海外资源产业主要在非洲和澳洲,我们生物能源技术总部在国内,生产基地在山东省和吉林省。

腾讯财经:这个生物能源能具体说是哪一块吗?

段永基:我们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是用粮食做化工产品,就是做生物化工。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用生物质来做一些化工产品,包括生物能源。

腾讯财经:我们很多网友对段总个人特别感兴趣,当年可以说没有中关村的时候就有四通了,甚至说有了四通才有中关村的概念,当时四通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段永基:当时1984年我们创业的时候,根据当时的政府规定,任何企业必须挂靠一个行政单位。当时海淀区委书记贾春旺同志认为,挂靠一个最低的行政机构运作起来比较灵活,当时最低的行政机构就是乡级行政机构,所以我们挂在四季青乡。

可能你们年轻人不知道四季青乡,当年是北京郊区种菜的,为什么叫四季青呢,就是种菜的,一年四季在常青。那么要有一个四呢,有四字就四通八达了,就起了四通这个名字。

腾讯财经:没想到四通企业会这么发达,当时想到了吗?因为1984年中关村还是一个村子。

段永基:对,我们所有参加四通创业的人都没有会想到发展这么快,发展这么大。

腾讯财经:中关村一开始四通,包括联想还在你们身后。现在四通这些元老都在做什么呢,可以简单说一下吗?

段永基:我们当年是两通两海,四通、信通。两海是科海、京海,是最早的中关村企业。四通的元老,按年龄就退休的比较多,多数是退休的,像我,还有我们申总都是一块创业的,身体还可以,就还在企业第一线工作。

腾讯财经:我觉得十年间到2007年离开了四通,这期间您一直在做什么?

段永基:被政府调到中关村,因为1999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关村综合实验区的一个文件,在那个文件里说,为了使中关村高新技术综合实验区长足发展,决定成立两个机构,一个机构叫中关村管委会,一个机构叫中关村科技,是个企业平台,我被调到中关村科技工作了。

腾讯财经:我们知道中关村科技是个上市企业,前年有个问题特别热,就是黄光裕争夺案,你对这个事情,有什么感受吗?

段永基:当时中关村科技做中国第三移动通讯网,后来因为国家政策的调整,这个网就被并入联通了,当时国务院的命令是先移交后清算,就是把已经所有投入的资产移交给联通再清算,实际上是划拨行为了,这时候上市公司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这之后,当时市政府直属企业把它卖了出去,后来卖给黄光裕的集团了,后来的事情就不太了解了。

“一开始对互联网一窍不通”

腾讯财经:我们是做互联网的,我们知道段总是互联网的鼻祖级人物。我们的门户之一新浪网就是你创建的,当然为什么想创建新浪网,目前新浪网开始开微博,你怎么看呢?

段永基:当时我们创建了新浪网的前身叫四通利方,当时不是做互联网的,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的概念,只是想做一个软件,主要是挂在Windows的系统里的一个外挂的中文平台,是以这个为企业的核心任务来发展的。但是后来Windows98里面内部已经有了这个中文内码了,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外挂平台显然就没有意义了,这是一个压力。

第二个,大概在1995年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正在法国留学的汪延,一天晚上12点我请他到办公室谈,谈完之后我很欣赏这个小伙子,所以我就决定给他拨专门经费,专门的编制,设一个互联网部门。那时候我对互联网基本上一窃不通,汪延设了互联网部门之后就搞了一个法国世界杯,那是新浪互联网部门第一次扬名全国的机会。

这时候又遇到了一个硅谷的一家台湾人办的互联网企业,叫华渊,所以两家合并了,合并了以后四通利方占大股,华渊占小股,名字就是公平一下,要用华渊的sina,怎么翻译中文呢,是我们一个普通职员突然想起来就叫新浪吧,这样子就诞生了新浪。

腾讯财经:没想到后来新浪真正发展成了现在传播的四门户,当时没想到吧?

段永基:因为当时没有盈利模式,非常困难,所以新浪对于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主要贡献就是开辟了一个新浪小道,就是走入了上硅谷、上纳斯达克上市的模型。一直到2000年,我们才请到非常懂电信管理的专家设计了一种模型,就是后来都采用的模型,才成功的实现了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其实这是新浪应该说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真正贡献在这里。

办法总比困难多

腾讯财经:回到你的个人问题,你业余爱好做点什么?

段永基:我只有两个爱好,一个看书,一个打高尔夫球。

腾讯财经:一般看什么方面的书?

段永基:看书很杂,历史的书,传记的书,企业发展的书都看。

腾讯财经:你们那一代,我们媒体称之为第一代企业家,我们看第一代企业家活跃的有你、柳传志,但是有很多人淡出这个商圈或企业家圈了。你觉得第一代企业家共同特点是什么?第二,你们一直发展很好的,你们的优点或者有什么秘诀不被淘汰?

段永基:我们和你们不一样,我们叫做志大才疏,你们是才大志疏,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经历过的风浪比较多,每个人都经历过风浪。所以我们比较顽强,比较坚强。

腾讯财经:您创业最早,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克服和度过呢?

段永基:我的基本想法叫做办法总比困难多。任何失败和挫折都不是末日,只有丧失信心、放弃努力才是末日。

腾讯财经:回到刚才的问题,你们说第一代企业家志大才疏?

段永基:我们说志大才疏不是假谦虚,那个年代是封闭的,所以我们的世界人类文明的财富,包括文化方面的财富,包括社会管理方面财富,包括技术上的财富了解很少。

腾讯财经:段老师,你是像冯仑说的那样,是野蛮生长出来的吗?

段永基:其实冯仑他可以是野蛮生长,我们不是,我们毕竟是在文革前就上大学了。文革前那会还不是叫野蛮生长,还是很规矩的。

腾讯财经:在同类企业家当中您差不多跟柳传志是同一个时代的,您怎么看柳传志呢?

段永基:他非常执着,非常专注。

腾讯财经:像我们腾讯老板都是第三代企业家,你怎么看待这批新兴企业家身上的特点,以及中国未来的企业家会出现什么样的势头呢?

段永基:所以我们说你们是才大志疏,你们学的是全球的文明、全球的知识,我们在那会是接触不到的。另外你们走南闯北、云游四海,见多识广,所以你们知识比我们丰富,了解比我们多。但是你们遇到的磨难比较少。不管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坎坎坷坷,所以我说你们是才大志疏,承受灾难、承受困难的能力会弱一点,这是我比较担心的。

腾讯财经:经历的波折少一些?

段永基:是。

腾讯财经:而且北京四通集团,除了你刚才说的开拓新能源和生命科学这一块,传统产业这一块怎么样?

段永基:我们在IT方面也有一些新的投入和成长吧,当然因为我们投的那些公司都不叫四通,所以外面人都不知道。我们有一个公司叫华旭金卡,主要做我们国家北斗网络系统的地面承接技术工作的,另外也承担着很多国防方面的任务。

腾讯财经:四通自己默默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外界都不太知道。我们知道段总向来是很低调的,是跟你个人有关系吗?

段永基:也不完全是,比如华旭金卡公司,原来是电子部占大股,当时就叫华旭金卡,只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他们觉得老不挣钱,就退出了,我们慢慢收购,就变成控股了。我们一直坚持过来了,现在也在盈利。

下海初衷是实现自我价值

腾讯财经:很多媒体把你比喻为中关村之父,您怎么看?

段永基:这个不敢当,中关村最早是两通两海,最早第一个公司是陈春先的华夏硅谷,后来就是王洪德的京海公司,第三个是科学院物理所陈庆振同志带头创办的科海公司。后来还有金燕静的信通。

其实整个中关村是这一大批第一代下海的人共同创造出来的,只不过后来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淡出了。所以两通两海就只剩下四通在那儿了,所以就这么说,其实还是不敢当。

腾讯财经:你谦虚了。最近科技部部长万钢同志说,当时你们在中关村一些科研知识分子在摸索中前进,也不知道当初是什么样子,只是你们开始创新,打造出一个中关村。当时你们是不是有这种理想,想把企业做大,或者是想摸着石头过河?

段永基:其实来四通的人很多,包括我自己,没有你想的那么高远,有远大的目标、宏伟设想。当时粮食老不够吃,我们从小就挨饿。但是后来农村一改革,什么都有了,那么后来就想农民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其实最早下海的人都是这种想法。就是我们自己价值的实现,不要浪费生命,然后自己闯出一条路来,然后给国家做出贡献。当时我们这些人的想法还是很狭窄的。

腾讯财经:很简单的理想。

段永基:对。

腾讯财经:最后一个问题。段总是第一代企业家,看到了很多中国三十年改革的沉浮,包括一些企业家的沉浮,你个人的财富观什么,你觉得一个企业平稳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段永基:人和企业一样,一个人要立得住,你得有一定的道德的基点。企业也一样,所以我们四通有个口号,叫做先做人、后做事,你先把人立住了,你这个事才能立住,这是最基础的。但是人立住了,事业干不成的也有,还有机遇的问题,判断的问题或突然事件的问题。但是最根本还是办企业和做人一样,你得有你的道德底线。你们现在年轻人比我们优秀,希望你们能够发展得更好更快。

腾讯财经:好的,谢谢段总。

人生感悟——

●我得基本想法叫做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一代企业家志大才疏,每个人都经历过风浪;

第三代企业家才大志疏,承受灾难、困难的能力会弱一点。

人和企业一样,要立得住,得有一定的道德基点

●其实最早下海的人是这种想法。就是我们自己价值的实现,不要浪费生命,自己闯出一条路来,然后给国家做出贡献。

成长轨迹——

段永基简历

段永基,男,19467月出生于甘肃省靖远县,毕业于靖远二中。现任四通集团董事长,他是“中关村的里程碑式人物”,他见证了中关村的成长,是中关村公认的“村长”。

段永基1965-1970年在清华大学学习,1970-1978年在北京176中学任教。1979-1981年在北京航空学院读研究生,1982年—1985年,任航空部621所研究室副主任。

1985年—1987年,任四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OA部部长。1987—年1991年,任四通集团公司副总裁、第一副总裁。1991开始,任四通集团公司总裁。

段永基的“二次创业”、“与巨人同行”的经营战略思想,在业界广为流传,并成为其他企业效仿的榜样。

1989年以后,段永基先生开始全面主持四通集团公司的工作。1991年,四通公司提出以股份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发展方针。1993年,四通整合旗下若干骨干企业,在香港股票上市,取得在国际市场进行资本经营的能力。

经过不懈的努力,四通集团分别与日本三井、松下、三菱、美国的TRW、微软等著名大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办了若干大型合资企业,逐步形成了包括票据打印机、商用和税控收款机、工控、图文、半导体芯片等产品的电子经营系统,建立和发展了照明电气产业,并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为重点,努力培育和强化面向21世纪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加之当时对日本人的产业链控制战略缺乏认识,公司在办公室机器(OA)更新换代后,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后来,段永基受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出任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与此同时,他辞去四通集团总裁职务,改任董事长。

编辑手记——

段永基的“一次别离”

我们是在几个月前某个商业论坛的一隅发现了“无人搭讪”的段永基,我们很难将这个安静、低调又有些落寞的长者跟昔日叱咤风云的“中关村村长”、“中国互联网之父”这些身份联系起来。从“天下谁人不识君”到“贫居闹市无人识”,也不过是几年的时间。

“这个不敢当,其实整个中关村是这一大批第一代下海的人共同创造出来的,只不过后来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淡出了。”段永基谦虚推诿着说,言笑晏晏。

坐在我们面前的段永基淡定、超脱,习惯在说完一段自己认为可乐的话后自己“哈哈哈”笑上大约8秒钟,这也让我们每一个在场的人卸下对“中关村村长”这一名号的敬畏,对话过程中心情舒畅、如沐春风。

更为关键的是,他似乎不在意外界的褒与贬,对于公众的遗忘也表现的相当大度、从容。

同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柳传志似乎就活跃的多。段永基似乎是远离了公众的视线,而关于柳传志的新闻,几乎每周都在更新着。

对于柳传志,他是由衷地赞叹:“他非常执着,非常专注”。但当时,段永基与这位联想元老也曾暗地里互为竞争对手。1993年,四通电子在香港上市,段永基曾颇为自得地说:“最为得意的一笔就是公司上市,联想比我们晚一年多,方正比我们晚两年多。”

他们更是“好哥们儿”。联想上市后不久便遇到资金问题,据说段永基是拍着桌子压下反对票,为联想的4亿元贷款做了担保。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来柳传志也在四通发展惨淡之时施以援手,帮助四通获得了巨额贷款,渡过难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今,新的“一茬”企业家正冉冉升起,很多第一代企业家也已经淡出商圈,但是以段永基、柳传志为代表的很多第一代企业家仍然坚守在企业第一线。

“我们第一代企业家志大才疏,第三代企业家则是才大志疏。我们经历过的风浪比较多,所以我们比较顽强,比较坚强。”段永基笑言道。

经历过三十年改革沉浮,经历过各种兴衰得失,段永基更能从容地面对外部环境的“变”与“不变”。不过他也担心年轻一代企业家“才大志疏,受到的磨难少,承受灾难、承受困难的能力会弱一点”,他告诫新一代企业家“人和企业一样,要立得住,你得有一定的道德的基点。”

或许,段永基们之于我们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精神导航,精神导师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力量就犹如狂躁症发作时的镇定剂。无论他在或不在我们眼前,这股力量都从未“别离”。(文/黄晓云)

转自 腾讯财经 2012年8月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