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28日,陈省身出在浙江嘉兴的一个书香宅第,其父陈宝桢取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语,为子命名曰“省身”。彼时辛亥革命刚刚打响,行将就木的清王朝已经步入崩溃的边缘,而神州大地正在大变局中迎来新的生机。但无人知道,在历史的另一端——数学,已经在这个古老水乡不动声色地翻开了下一页。陈省身在数学上天赋异禀。年幼时,家里并没有专门聘请教师教授陈省身算学,他只是在父亲的指导下简单学会了加减乘除。父亲离...
施一公校长与杨振宁先生相识于2007年。在杨先生百岁生日之际,施一公校长撰文回顾与杨先生近15年的交往。他说:“杨先生对于中国最重要的贡献,不仅是帮助国人改变了觉得自己不如人的观念,极大地增强了国人的自信心,而且一直理性务实地参与推动中国科学的发展。及至今日,他还在用他近一个世纪的经验与阅历,指引着中国科学界的未来。”
杨振宁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因为在宇称不守恒原理的发现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因此与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年仅35岁。他的工作不仅极大地推进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还深刻影响了现代物理学的多个领域。本文摘自《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王珊/苗千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2月版。《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书封1929—1937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度过了8年的幸福时光。杨振宁回忆说,...
1月24日,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纪录片全面还原了杨振宁的科学追求和家国情怀。“我们希望通过纪录片揭示杨振宁的研究成果对于每个普通人的意义,也希望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能激励年轻一代。”制作团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据介绍,在杨振宁先生迎来百岁华诞前夕,传记纪录片项目在得到他本人首肯后启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发行都得到杨振宁的大力支持。杨振宁还帮助制作团队获得此前未公开的...
陈省身(1911-2004),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整体微分几何之父”。2004年,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对全人类的贡献。2021年是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诞辰110周年,许多前辈和同仁撰写纪念文章,从各个侧面追忆陈先生的杰出成就和对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作为陈先生在南开数学所招收的最后两名学生之一,一直难忘陈先生对我的关怀和培养。这里也写下我与陈先生交往的回忆点滴,作为我的纪念。最...
陈省身曾言:“数学最终应用到我们的生活需要相当长时间。这也要求我们耐得住寂寞,过于功利的研究终究成不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