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学长于1979年考入清华大学。在高考之前,王学长就坚定信念要考入清华学习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技术,最终如愿以偿。 当时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是学校对....
他是一位谦逊而严谨的学者,在他身上,展现出了作为科学家与管理者的双重才华。从项目带头人到院士,变化的是工作角色,不变的是为核工业发展献出所有的执着信念,他就是主持研制出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专用设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念念。行胜于言,取得历史突破20世纪70年代中期,陈念念参与了某国产核心元件的参数测试工作。这种元件用量很大,而且对其参数、性能要求极高,因此,在试制成功后,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鉴...
9月4日,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王岩,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朱亮一行赴天津核工业理化研究院走访调研,并看望慰问校友。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核理化院原院长王黎明,天津清华校友会会长庄宇、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玉林,核理化院副院长刘成业、党委副书记陈璐璐等陪同调研。
华南大地,粤西某机场,一场飞行试验正在紧张进行。伴随着引擎轰鸣,计时器上的数字不断跳动……座舱中的飞行员竖起大拇指,战机顺利滑出,一飞冲天,再次出动时间较以往大幅缩短。牵头这次飞行试验的,是空军某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王恒(清华大学2003级航院)。以快制快是未来战场的制胜法宝,怎样才能让航空兵部队反应更快?那年,王恒经过慎重思考,提出一个大幅提高战机再次出动效率的设想。但这一想法触碰到业内公认的“安全...
如今,83岁的王玉明还工作在科研一线,带队伍、做研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助人为乐,不遗余力,写诗、摄影……精神矍铄、乐此不疲。今天,我们就从王玉明院士的故事中汲取养分。
2015年4月26日,晴空万里。今天是清华大学104周年校庆,也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百岁寿星王继明先生祝寿大会。 祝寿大会是环境学院主办,王继明先生的....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北川中学的王佳明成了家喻户晓的“抗震小英雄”。今年,作为清华大学2016届毕业生,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以一名....
航天发射,探索宇宙的壮丽征程;核电建设,追求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深海远航,求解蓝色深渊的奥秘……这些重大尖端领域的背后,有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流体密封技术。密封的反义词是泄漏,它在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小到门窗管道、容器泵阀,大到航空航天、流程工业,涉及安全保障、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多个层面,是确保设备和系统正常运行与安全可靠的关键技术。例如,在一套年产30万吨的乙烯装置中,...
【新闻中心讯】“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北川县中学高三学生王佳明日前被清华大学录取。
2022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闻黎明先生不幸辞世。闻先生为闻一多之长孙,在闻一多研究、西南联大研究以及抗战时期第三种力量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其代表作有《闻一多传》《闻一多年谱长编》《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西南联合大学的抗战轨迹》《西南联大·闻一多——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知识分子》等。为纪念这位学术贡献和人格魅力兼备,在史学界内外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