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有人说他是经济改革的中流砥柱,有人说他是经济学界的“左派旗帜”,截然不同的标签集于他一身。他踽踽独行,沉默是金。
1938年至1940年,我曾在西南联大历史系读书。1940年我从联大毕业后,又在昆明教书,一直与西南联大师生有着联系和接触,西南联大的往事深深地印在我....
陈寅恪不仅是杰出的史学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列其门墙的,济济一堂;私淑成名的,不在少数。只是学术上的耀眼光芒遮掩了他教育上的突出成就,长期以来,学界多研究其史学思想,对其教育思想则关注得不够。事实上,作为终生从事著述和教学的人,教育思想不仅是其整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如今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做些探讨,以求教于学界。一提起陈寅恪,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
贺麟(1902—1992),四川金堂人。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1919年入清华学校学习。1926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奥柏林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攻读西方哲学,获奥柏林大学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30年到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德国古典哲学。1931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1955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著有《近代唯心论简释》《文化与人...
听冯珏(冯友兰外孙女,现TOM在线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讲冯友兰(1895-1990,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的家族故事
20世纪80年代,陈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时,曾师从张岱年和冯友兰。几年后,博士毕业,他遵从系里安排,为冯友兰先生提供学术帮助。这工作一干就是5年,直至1990年冯友兰去世前,陈来都常伴其左右。最近,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在北京大学开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