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三)

2009-11-02 |

19544月中美双方开始了接触。当时是在日内瓦召开印度支那国际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与美国代表团负责人亚•约翰逊(Y.John son )(后为美国副国务卿)分别代表中美两国政府开始了关于平民回国问题的初步接触。后来导致195581下午四时在联合国大楼内举行的第一次中美大使级会使。会议一开始王炳南大使发言正式通知美国大使说中国政府731决意提前释放阿诺德等11各美国飞行员。估计84可达香港。可是82美方代表约翰逊在会议中一再声称美国19554月就发表公告取消了过去扣留中国留学生的公告。他还向王炳南保证美国政府对任何想去共产党中国的人都不加任何限制。王炳南大使当即予以驳斥。他说“请问大使先生既然美国政府早在4月间就发表了公告为什么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博士还在6月间写信给中国政府请求帮助回国呢显然,中国留学生要求回国依然遭受种种阻难”。事实胜於难辩约翰逊理屈词穷无以回答。这一次会谈使中方在外交上取得了主动权。原来在这次会谈前周总理曾接到了6月钱学森写给父亲的家书中夹带给陈叔通副委员长的信在这封信中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国。陈将信交给了周总理。总理认为这封信对日内瓦谈判很有用他派信使送到日内瓦给王炳南并指示在适当时机对美方代表的诺言予以回击。这样美方不得不在84通知钱学森可以离美回国。

1955917钱学森和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的“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同船回国的还有一批回国受阻的中国人。经过5年的漫长岁月的艰苦斗争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于在10月初到达香港回到北京后的第二天他带着夫人和两个孩子来到雄伟的天安门广场面对着巍峨的天安门城楼这位在异国他乡遭受迫害饱尝辛酸的海外赤子感叹地说“我相信我一定会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周总理在五十年代未一次谈话中非常满意地对大家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虽然长期没有取得积极的结果但是要回来一个钱学森就这一件事情会谈也是值得的会谈是有价值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5]

这里我们还要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冯•卡门对钱学森的培养如此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他以一位顶级科学家具有伯乐慧眼选择到一个难得的英才外还有另一深层次的缘由冯卡门是匈牙利人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匈牙利人和中国人最聪明而且他对中国和清华大学亦有另一种感情早在1929他就访问过清华大学当时他就建议清华大学开设航空工程教学课程。1936年他派得意门生华敦德到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组任教授协助设计大型空洞设施。1937年在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侵略华北军事行动的前夕他重新访问北平清华大学时他得知清华园里已由航空工程课程即将孕育成长一个系他在回忆录中曾这样说我要告诉清华的学生下一代青年应该有勇气突破障碍靠自己的技术与研究、自己的能力、独立的实验为中国航空开创出个局面来。我想他如此重视对钱学森的培养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他是76到达北平在北京饭店和军方将领及清华大学主要人物会见会后参观了清华大学。77在华敦德的陪同下乘车南下准备去南京当车至济南时就得知“七•七”事变的消息到了南京会见了当时航空委员会周至柔时军(相当于空军参谋长)次日在周的陪同下飞到中国空军司令部所在地南昌参观了隐密的准备抗日的核心军事基地。后来乘一架三引擎的意大利飞机把他和华敦德送到九江然后乘轿登牯岭去见蒋介石和宋美龄。受到蒋、宋的热情招待席间谈话主要内容由蒋问、宋翻译由冯卡门解释陈述如何快速有效地发展航空事业的途径。回到美国后从华敦德等人处得知日本侵略者的暴引狂轰滥炸滥杀无辜在华中、华南、南京遍地瘟疫。惨不忍睹。这些都对这位有正义感的科学家产生了很深影响这些都使他可能对中国学生的培养对钱学森的培养产生积极作用[6]

3 钱学森亲自领导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化进修班的创建

1954年在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和主持下先后集中300多名专家开始制定《十二年的科学技术远景规划》1956年月5日规划顺利完成其中包含了56都是与国家工业发展密切结合的项目。周总理看后指示应增加基础研究方面的内容于是增添了第57项——即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

为推动力学学科发展规划的实施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郭永怀、张维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经过23个月的紧张工作力学小组勾画出发展中国力学学科的详细蓝图。但同时提出一个紧迫的问题,谁来承担具体工作?首先是要培养人才为解决力学人才短缺的困境以钱学森为首的领导小组提出了两条建议

1) 在若干大学设立力学专业。(清华大学1958年才能成立力学系学制5)远水解不了近渴。

2) 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可以从19571958年重点工科院校毕业生青年力学教师以及部分相关科研院所的青年科技人员中挑先优秀人才加以培训[7]

经国务院批准由高教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在清华大学创建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化进修班编制隶属清华大学中科院副院长张劲夫大力推动了这一高品位的人才培养工程。

高教部195695发文如下。

195695 教育部文件(56)2辛乃字第1924

根据国务院科学规划委会的建议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清华大学举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初期分设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两个专业每年共约招生120人左右此外可根据辅导工作的需要及房舍可能容纳的人数吸收高校力学方面老师2030人进修。

工程力学研究班学员来源拟从各专业四年级中选调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专门培养两年结业后除少数继续作系统论文外其余即分配至科学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担任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学习内容主要有数学理论力学固体力学(包括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力学实验哲学等论文阅读)。关于外国语准备开设英文课师资问题主要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及清华大学负责解决。

经过紧张的招生筹备工作终于19572月在北京动物院西直门外博物馆路59中科院植物所院内开办。因当时清华大学缺少房舍1957年秋才迁回学校每年招生100学制二年至1962年共办了三届招生309人。

当时还组成了以钱学森亲自领导的班务委员会, 并订立班务会议章程:

清华大学附设自动化进修班、工程力学研究班班务会议章程(草案)

本班班址暂设北京西直门外博物馆路59号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院内。

会议定名为清华大学自动化进修班力学研究班班务会议本班根据高等教育部及中科学(562辛乃字第1924)联合指示附设在清华大学。

班务会议的职责为根据联合指示贯彻本班的培养目标经常领导检查督促本班的工作并通过清华大学向高教部及中科院汇报工作。

本会议的委员由联合指示指定。本会议每四周开会一次必要时得召开临时会议或扩大会议。

本会议根据联合指示设立常务委员三人具体领导本班工作并向本会议经常提出报名。

本章程经本班班务会议通过经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批准呈教育部及中国科学院备案。附班务会议委员名单

钱伟长(兼班主任)  清华大学

钱学森 中科院力学所

张维 清华大学

张元九 中科学自动化所

钟士模 清华大学

杜庆华 清华大学

力学班班主任为钱伟长具体工作由杜庆华负责反右运动后郭永怀接任班主任自动化班班主任是钟士模。钱学森亲自讲授“水动力学”和“宇航工程讲座”

钱学森深感技术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基础性将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化进修班作为在国内培养技术科学人才的“试点”。钱学森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思想和治学风格, 以及他那渊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深入浅出的生动讲授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员对这些学员产生无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历史证明钱学森的这一具有预见性和战略性的眼光为我国工程力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了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创建。

其实钱学森的这种想法早在美国被迫害的岁月里就孕育了有史料证明19549月初, 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郑哲敏(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院士)来到钱学森家里他在回国前,特来向钱老师辞行。钱学森特别叮嘱郑哲敏说[5]“你回国后,要极力宣传两件事情一件是运筹学,希望你和清华大学钱伟长教授说一说这个学科美国也刚刚开始研究。我想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加强计划性方面运筹学起着重要作用另一件是要讲力学对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像流体力学是马上能够应用的……”钱学森回国后就创建工程力学研究班自动化进修班难道不是他的早年设想的一种具体实施吗?

1958 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创办后钱学森一直关怀着它的成长1991111,力学系刘清等15名博士研究生联名给他写信向他请教同月14日他回信给予热心的指导他说

我想工程力学系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方面是精深的力学理论另一方面是工程实际急待解决的问题。您们必须以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要得到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工程师的欢迎。万万不可只发表论文不解决实际问题让工程师们觉得有你没有你一个样!

怎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深入实际。但到了现场实际就在眼前你也可能抓不到问题的要害。原因何在?缺少分析洞察问题的能力!怎样培养分析洞察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7当工程力学系成立40周年年际,他于930回信[7]说“回顾一个世纪、工程力学走过了从工程设计的辅助手段到中心主要手段不是唱配角而是唱主角了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要跟上时代呵!”——这是多么深切的期望与鞭策啊!

19794月底的一天钱学森在中央党校讲课时笔者把正在评审的由高教部组织编写的中国第一本《自然辩证法讲义》方法论篇请他审阅因其中有我写的控制论与系统方法一章。5月上旬的一天我接到他的秘书王寿云电话约我去国防科委的办公室面见钱老。此后我有幸每月应约到钱学森办公室多次探讨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方法论、系统论与系统科学哲学等问题并与他有几十次通讯往来。19801210 日他来信给我说“我们应该形成一个研究集体。也搞点接力。”要我负责组织一个方法论写作小组。1980 1226日来信说:“我们的集体已经成立。所以几天前见到张维同志时我告诉他我有幸有你这样一位同道。他也把你的大名记在笔记本上了。”并给我们小组起了一个笔名“华方”(即清华大学方法论研究小组之意)。我们小组成员都是教研组的老师有曾晓萱、寇世祺、范德清、刘元亮、姚慧华他指定我为组长并规定我们小组每月讨论两次每月到他办公室研讨一次。19811017来信为我们的书列出了一个详细提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一、战斗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指导科学研究二、技术革命和科学革命三、认识论。第二部分四、系统学——巨系统论五、生理心理学——脑六、思维科学——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七、人工智能人机综合体。第三部分八、科学研究的认识过程(P1TTEEP2 )九、智力的开发智力教育十、第四产业。全书为2030万字。后经过反复讨论由我综合形成了十五章的体系结构由刘元亮、曾晓萱等编写了《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198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还完成两篇论文。至今我还保存了上万字的讨论记录。

19814月中旬我们到他办公室讨论后他告诉我说今年是清华70周年大庆我亦是清华的校友今年准备回校参加校庆当我问是否要陪同他参观时他说你和王寿云去参加在雅宝路空军招待所召开的由系统工程学会等三学会发起的有关科学决策的研讨会张维(副校长)会陪他的于是回校后我给张维教授打了电话通报了此事。这天他非常高兴地回到了母校参加了庆祝活动。

为什么多年没有参加而在这一年想起回校呢?我后来回想他曾不止一次说过他与清华同庚“人生七十古来稀”啊!也许是感悟到与清华之情缘吧!记得1979年我第一次见他时他指着我戴的红色清华大学校徽说我也有一块这样的校徽。颇有思念之情。2001夏天当中国科协要筹备一次庆祝钱老90寿诞的大型活动时我写信给张维教授建议我校有关单位也应该联合搞一次庆祝活动而且我还特别安排请钱老的秘书涂元季来清华给全校博士生讲课专门介绍了钱老的学术思想以及对祖国的重大贡献。后来由于张维教授不幸逝世中断了联系20011130 《新清华》的报导中得知我校工程力学系与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等21个单位发起2001111920日在我校主楼接待厅召开了“新世纪力学研讨会——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的回顾与展望”的学术讨论会。有庄逢甘、郑哲敏、林家翘、钱令希、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我校陈希书记等200多人出席。与会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充分肯定了钱老对我国力学和航天事业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以及他创建的一系列新学科对国家建设产生的深远意义。代表们对钱老的科学思想治学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给予高度评价。对他90寿辰表达了衷心祝愿。

2008年春节胡锦涛主席亲自看望了钱学森同志这两位校友相会引起我的遐想从我校档案馆找到一些材料作为一篇清华大学科学史史料提供出来与学术界和清华大学校友分享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致谢 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清华大学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以及我校黄延复和郑兆昌教授(原力学研究班学员)的帮助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 1 ] 魏宏森 维纳在清华 [J ] .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0(1) : 60 -63 .

[ 2 ] 魏宏森 N. 维纳在清华大学与中国最早计算机研究 [J ] . 中国科技史料, 2001, 22 (3) : 225 - 233 .

[ 3 ] 宋健 控制论和系统科学与中国有不解之缘 [J ]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1) : 4 - 7 .

[ 4 ] 黄延复 华敦德在清华大学 [M ] // 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70 - 78 .

[ 5 ] 祁淑英, 魏根发 钱学森 [M ] . 石家庄: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 40 - 68, 184 - 230, 224 .

[ 6 ] 冯•卡门 协助清华创始航空工程研究经过 [M ] //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71 -274 .

[ 7 ] 庄逢甘, 郑哲敏 钱学森科学思想与力学 [M ] .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 59 - 63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