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陈清泰:从厂长到国家智囊

2009-10-21 |

陈清泰(1964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系)

1985年,继饶斌和黄正夏之后,陈清泰成为二汽的第三任厂长。虽然陈清泰早已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但他对汽车工业的关注仍一如既往。

  从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到中央高层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智囊,陈清泰所经历的角色个个出彩。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超前地提出,中国的汽车工业应该及时地将发展轿车作为战略重点,才能抓住国际汽车产业转型的机会,迎头赶上。新世纪里,他又为汽车工业未来发展不遗余力,他主张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征收汽车燃油税,用经济驱动力来调控汽车业发展,引导大众购买小排量轿车。

  而他当初的梦想在实践中也正一步步实现。东风汽车,当年的他曾工作过的二汽,正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依靠自主开发的原则,打造出技术先进、品牌优良的中国汽车。但他也冷静地指出:迎接汽车社会的到来,中国还需要做很多的准备。

  虽然陈清泰早已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但他对汽车工业的关注仍一如既往。记者多次在不同场合见到这个70岁的老人时发现,他思维缜密,条理清晰,平和地发表着对国内汽车业的真知灼见,特别是谈到新能源汽车时,难以掩饰的兴奋就会洋溢在他的脸上。

  早在清华大学学习汽车专业时,陈清泰内心就有一个强烈的渴望:希望毕业后能够到企业从事汽车制造研究的工作。但由于表现出色,陈清泰毕业后一直被学校留用,直到19707月,陈清泰来到刚刚组建的二汽,他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从事汽车研究工作了。

  在二汽期间,陈清泰经历了种种非工作以外因素的干扰、但他仍然一心扑在工作上,刻苦钻研技术。1980年,他成为二汽副总工程师,1982年任总工程师。1985年,继饶斌和黄正夏之后,陈清泰成为二汽的第三任厂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二汽摆脱了70年代末期的困顿格局,但在改革开放大潮冲击下,却面临着更大的危机。在旧体制的环境下组建的二汽,原来依靠那种全国支援建设的局面不能够再维持了。眼看着国家不少三线企业垮掉,陈清泰忧心忡忡。

  陈清泰认为,二汽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就面临两个方向:一个是把产品线拓宽到商务车领域,从原来生产中型卡车转变为生产轻型卡车和重型卡车;另外一个,就是向轿车进军。“必须上轿车”,陈清泰坚定了自己理念。

  但在当时计划经济浓厚的氛围下,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十分严格,二汽生产什么车型,研发什么车型,都由国家直接管,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回忆起当时十分刻板的管理制度,陈清泰依然难掩内心的感慨:“当时的汽车工业可以说处处是禁区。例如,一个企业是生产重型卡车的,如果它生产轻型卡车,那是不行的。在向轿车生产转型的过程中,尽管我们当时也向国家计委写了报告,但是,这个力度是绝对不够的。当时,我就琢磨如何才能跨过这道门槛,如何才能得到国家的认同。”

  虽然困难重重,但陈清泰锲而不舍,终于在1987年,陈清泰有了向国家领导人直接建言的机会。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出浑身解数,陈清泰等人的提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认可和支持。“这个会议纪要的出台,标志着国务院关于轿车工业第一个文件的诞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清泰说道。当时的国务院批准了二汽可以筹建一个年产30万辆轿车的项目,分两期实施。从那以后,陈清泰的轿车梦想开始了实际性的运作。

  之所以能获中央批准,陈清泰事后回忆道,这与二汽当时提出不向国家要钱而只是要政策有关,“原来企业都是靠国家来管,改革后,我们就有了一些自主权,可以多生产一些汽车,赚一些钱。”就这样,陈清泰利用滚动发展的办法,搞联合开发、出口导向,从而能够把中国的汽车生产水平提高。

  现在看起这个做法并无特殊之处,但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之举。二汽得到了发展轿车的机遇,也为后续的几个汽车项目做了有力的铺垫。同时,中国也开始对如何发展汽车工业有了新的思考。

  1985年,陈清泰又提出成立二汽财务公司,这也是全国首例。通过这个公司,二汽可以控制企业的资金、结算等,使企业资金运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我的特长不在当官,而是技术。”因为是搞技术研究出身,陈清泰对技术有一种特殊的偏好。即使在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之中,他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企业中技术能力所处的地位是什么?

  不久前,陈清泰发表了一篇关于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文章。“这其实就与我一直注重技术研究工作有很大关系。我早在做厂长的时候,就主张成立技术工程研究院,在技术方面做很大的投入。当时技术工程研究院有2000多人,从产品到技术研究已经是相当配套。”正是因为引导二汽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几次大的改革浪潮中始终处于先发地位,1988年,陈清泰被评为首届优秀中国企业家。

  19927月,陈清泰离开二汽,到国家经贸委任副主任。从企业领导到政府官员,陈清泰的身份发生了巨大转变。但这种转变并没有让他产生任何不适应。因为有了在大型国有企业做管理的经验,他在考虑问题的视角上就更加开阔。另外,在和政府多年的沟通过程中,陈清泰也了解政府的运行规则。所以,到了政府部门工作,陈清泰依然是得心应手。

  19983月,陈清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后,陈清泰主要做政策研究。这时,他更多地从宏观角度谈论汽车,研究涉及的面也宽广了许多。即使这样,陈清泰依然对汽车行业情有独钟。他向记者说:“我承认我有汽车情结,从小就很喜欢汽车。到了经贸委,管的面宽了,就不谈汽车;到了研究中心,我就从宏观角度谈汽车。”

  对于近年来国内车市接连出现的井喷景象,陈清泰冷静地指出,中国的汽车社会还没有到来,还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他主张应该加大力度征收汽车燃油税,用经济驱动力来控制,提倡小型车。

  陈清泰还认为,不应该就汽车看汽车,汽车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汽车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应该充分认识到汽车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如今的陈清泰有了更多空闲时间,除了汽车,他重新拾起了多年前的爱好:做手工活。这也许和他汽车专业工科出身有关。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在北京寓所的阳台上研究他的发明,那里是他充满无限创造乐趣的小天地。(管宏业)

转自 《汽车人》 2009101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