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黄中孚:清华体育精神的优秀代表

2009-06-17 |

唐绍明*1952经济)

我对中孚先生的记忆从足球始。那是抗战以前的事了,常听人说,清华足球校队队长黄中孚,球艺高超,作风勇猛,踢起球来如猛牛陷阵,左冲右突,总能赢球,被人赞为“黄牛”。尤其是和洋兵足球队对阵,更是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参加过几次重要比赛,威名大震,有“南惠堂,北黄牛”的称号。久而久之,竟遭洋人嫉恨,在一次比赛中被对方踢断小腿骨,从此退出球场,令人惋惜。但他的事迹和精神早已传遍校园,广为人所乐道。

作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我无缘观赏中孚先生赛场上的英姿,但仿佛总能在赛场上看到他的身影。每逢球赛开场,看到清华球员穿着鲜丽的球衣,脚登坚实的球鞋,套上夹有垫板的厚厚的袜子,从体育馆鱼贯而出,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凛,像是武士上阵一决雌雄的样子,这时一股拼搏的热血立即涌上心头。慢慢地我开始懂得,在清华踢足球,不只是一场赛事,一项运动,还是勇敢、拼搏的体育精神的发扬,是清华“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而中孚先生正是清华这种体育精神的一位优秀代表。

我父亲和中孚先生是老朋友,但不知最初是怎样认识的。记得曾听父亲说过,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奉命赶在武汉沦陷前,将清华暂存在汉口的一批珍贵图书资料紧急赶运重庆。那时中孚先生夫人席均女士也在重庆,大家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帮助和支持,从此结为至交。席均女士有个妹妹,和一位姓杨的朋友一家,要从内地经香港转往外地,希望刚从北平避难到香港的我家(祖母、母亲和孩子们)能够给予协助。于是两家相约在香港湾仔合租了一套房子,各用一半,住了下来,直到后来母亲带我们去了昆明。

战时西南联大在昆明,起初很长时期没有固定的教职员宿舍,大家分住各处,有一部分家属还疏散到乡村去住。我们和中孚先生一家见面的机会变得很少了。但这并不妨碍彼此的关心和了解。陶渊明身居“人境”而没有“车马喧”,是因为“心远地自偏”。而此时的我们,正好相反,可以说是“心近地不偏”,为什么?是抗日的同仇敌忾,把大家的心拉得更近了,早已超越了各自住地的偏远。

抗战胜利,学校复员。我们沿广州——上海——北平这一路北上。19467月下旬到广州,不期然和先到广州参加善后救济总署工作的中孚先生相遇。他热情地邀我们到他家去住。而此时我们已找到一位堂姑家住下,虽说非常拥挤,但父亲不愿再麻烦别人,就婉谢了黄家的好意。于是中孚先生就带我们逛广州。他开着一辆军用吉普,带我们看了不少名胜。7月的广州,炎热难耐,街道破旧,人潮涌动,车开起来十分困难。只见他左拐右拐,不住地按喇叭,如入无人之境,一股子“牛劲” 又上来了。事后回想,真有点后怕,可是当时只顾新鲜,用现在话说,一个字:爽,令我至今难忘。

我们回到北方,他们留在南方,后来去了香港。1949年后音讯断绝,直到1983年,他趁改革开放的机会,忽地翩然而至。还是那么精神,那么热情,那么风趣。他遍访老友,也来看望我父亲。打那以后,他每次回国都给父亲打招呼,或是见个面,或是通个电话,或是留个便条,有时返美后还来信补叙。信中亲切地称我那年逾九旬的老父为“寿星佬”,而以“黄牛”自署,甚至称其住所为“牛宫”,把住地纽约写成“牛悦”。他毕生对“牛”情有独钟,一刻不忘以“黄牛”精神来策励自己,这也许正是对母校“自强不息”精神永志不忘的表示吧。别看他有股牛劲,他还有股细致劲呢。不知何时他记下了我父亲的生日,常在生日前夕,不远万里汇来一份“礼金”,表示祝寿。

中孚先生热爱母校——清华和西南联大,一直热衷于校友会工作。他长期担任香港清华同学会会长、美国清华同学会会长,经常风尘仆仆往返于大洋两岸、海峡两岸三地和东南亚,参加各种校友活动。他故地重游,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成都、重庆等地都留下足迹,和当地校友互致问候和叙旧。他几乎每年都来北京参加校庆纪念,在会上给大家展校旗,唱校歌,领校呼,还讲校史,介绍校友近况,有时还一边讲一边现身说法,演示健身之道——他是在美国麻州春田取得“体育学”学位的第一位清华人。他还经常给校友会写信,80年代初在《清华校友通讯》上开辟“黄牛专栏”,连续几期向大陆校友详细介绍海外校友情况,起到广泛联络的作用,弥补和恢复了海内外校友相隔三十余年的信息空白,也由此保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大家都很感谢他——这期间他强忍着失去爱子、爱妻的不幸。

他对母校的热爱,并没有停留在个人感情上,或止步于过去的人和事,而是着力于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寄希望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和成就。他深为母校育才有方,新人辈出而高兴,尤其对清华校友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国家领导人表示莫大的自豪。这反映了海外赤子、炎黄子孙对国强民富的期盼,饱含着对中国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中孚先生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对母校、对祖国的爱,深深感动大家,并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006110

* 作者为1921年入清华服务的图书馆老职员唐贯方先生(19011996)之子。

相关新闻

  • 132017.12

    高鸿信:传承清华体育精神

    三位清华人,同一面国旗,我看到的是清华体育精神的传承。

  • 252011.03
  • 112025.01

    清华体育精神闪耀2025厦马赛道

    “无体育,不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清华体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运动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2025年的厦门马拉松,是清华体育精神闪耀的舞台,来自全国各地的清华校友汇聚于此,用奔跑诠释着清华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在这场盛大的赛事中,清华大学厦门校友跑步协会积极行动,组织志愿者为参赛校友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他们的付出,正是清华体育精神中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生动体现。一、温情补碳会...

  • 172009.06
  • 302007.11

    “火炬传递”传承清华体育精神

    清华举办“‘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薪火相传”火炬传递活动   【新闻中心讯 记者 顾淑霞 摄影 郭海军】伴随着清华大学大礼堂内1000余人热烈的掌声,校长顾秉林和校党委书记陈希点燃火炬,并把火炬传递到学生代表手...

  • 072023.06

    卡尔加里清华校友参加卡城马拉松,彰显清华体育精神

    2023年5月28日,卡尔加里清华校友会组织了一支十八人的队伍,参加卡尔加里马拉松比赛。参赛的十八位清华校友及其家属来自各个行业,不仅是卓越学术的代表,更是注重身心健康和积极生活方式的典范。此次活动不仅凝聚了校友们的热情和团结,还展现了清华人“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精神。卡尔加里马拉松是该市最重要的体育盛事之一,此次吸引了超过9,200名参赛者。这场比赛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是为慈善事业筹集资金的机会。据...

  • 282017.02

    凝聚清华校友力量 传承清华体育精神——清华大学天津校友足球队成立

    为了更好地践行清华大学“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加强校友之间的凝聚力和相互联系,在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董事长高应钦学长和天津校友会秘书长郝玉林....

  • 182021.03

    永不磨灭的体育精神——从清华学子珍藏的史料谈起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12020.08

    校庆纪实:校友方阵闪耀马杯 绽放清华体育精神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82007.12

    薪火相传的体育精神

    ——清华大学加强体育塑造学生强健体魄记者 王亮  走进以“工程师摇篮”而闻名的清华大学,没有一丝沉闷的感觉,热火朝天的体育锻炼场景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