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黄中孚:清华体育精神的优秀代表

2009-06-17 |

唐绍明*1952经济)

我对中孚先生的记忆从足球始。那是抗战以前的事了,常听人说,清华足球校队队长黄中孚,球艺高超,作风勇猛,踢起球来如猛牛陷阵,左冲右突,总能赢球,被人赞为“黄牛”。尤其是和洋兵足球队对阵,更是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参加过几次重要比赛,威名大震,有“南惠堂,北黄牛”的称号。久而久之,竟遭洋人嫉恨,在一次比赛中被对方踢断小腿骨,从此退出球场,令人惋惜。但他的事迹和精神早已传遍校园,广为人所乐道。

作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我无缘观赏中孚先生赛场上的英姿,但仿佛总能在赛场上看到他的身影。每逢球赛开场,看到清华球员穿着鲜丽的球衣,脚登坚实的球鞋,套上夹有垫板的厚厚的袜子,从体育馆鱼贯而出,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凛,像是武士上阵一决雌雄的样子,这时一股拼搏的热血立即涌上心头。慢慢地我开始懂得,在清华踢足球,不只是一场赛事,一项运动,还是勇敢、拼搏的体育精神的发扬,是清华“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而中孚先生正是清华这种体育精神的一位优秀代表。

我父亲和中孚先生是老朋友,但不知最初是怎样认识的。记得曾听父亲说过,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奉命赶在武汉沦陷前,将清华暂存在汉口的一批珍贵图书资料紧急赶运重庆。那时中孚先生夫人席均女士也在重庆,大家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帮助和支持,从此结为至交。席均女士有个妹妹,和一位姓杨的朋友一家,要从内地经香港转往外地,希望刚从北平避难到香港的我家(祖母、母亲和孩子们)能够给予协助。于是两家相约在香港湾仔合租了一套房子,各用一半,住了下来,直到后来母亲带我们去了昆明。

战时西南联大在昆明,起初很长时期没有固定的教职员宿舍,大家分住各处,有一部分家属还疏散到乡村去住。我们和中孚先生一家见面的机会变得很少了。但这并不妨碍彼此的关心和了解。陶渊明身居“人境”而没有“车马喧”,是因为“心远地自偏”。而此时的我们,正好相反,可以说是“心近地不偏”,为什么?是抗日的同仇敌忾,把大家的心拉得更近了,早已超越了各自住地的偏远。

抗战胜利,学校复员。我们沿广州——上海——北平这一路北上。19467月下旬到广州,不期然和先到广州参加善后救济总署工作的中孚先生相遇。他热情地邀我们到他家去住。而此时我们已找到一位堂姑家住下,虽说非常拥挤,但父亲不愿再麻烦别人,就婉谢了黄家的好意。于是中孚先生就带我们逛广州。他开着一辆军用吉普,带我们看了不少名胜。7月的广州,炎热难耐,街道破旧,人潮涌动,车开起来十分困难。只见他左拐右拐,不住地按喇叭,如入无人之境,一股子“牛劲” 又上来了。事后回想,真有点后怕,可是当时只顾新鲜,用现在话说,一个字:爽,令我至今难忘。

我们回到北方,他们留在南方,后来去了香港。1949年后音讯断绝,直到1983年,他趁改革开放的机会,忽地翩然而至。还是那么精神,那么热情,那么风趣。他遍访老友,也来看望我父亲。打那以后,他每次回国都给父亲打招呼,或是见个面,或是通个电话,或是留个便条,有时返美后还来信补叙。信中亲切地称我那年逾九旬的老父为“寿星佬”,而以“黄牛”自署,甚至称其住所为“牛宫”,把住地纽约写成“牛悦”。他毕生对“牛”情有独钟,一刻不忘以“黄牛”精神来策励自己,这也许正是对母校“自强不息”精神永志不忘的表示吧。别看他有股牛劲,他还有股细致劲呢。不知何时他记下了我父亲的生日,常在生日前夕,不远万里汇来一份“礼金”,表示祝寿。

中孚先生热爱母校——清华和西南联大,一直热衷于校友会工作。他长期担任香港清华同学会会长、美国清华同学会会长,经常风尘仆仆往返于大洋两岸、海峡两岸三地和东南亚,参加各种校友活动。他故地重游,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成都、重庆等地都留下足迹,和当地校友互致问候和叙旧。他几乎每年都来北京参加校庆纪念,在会上给大家展校旗,唱校歌,领校呼,还讲校史,介绍校友近况,有时还一边讲一边现身说法,演示健身之道——他是在美国麻州春田取得“体育学”学位的第一位清华人。他还经常给校友会写信,80年代初在《清华校友通讯》上开辟“黄牛专栏”,连续几期向大陆校友详细介绍海外校友情况,起到广泛联络的作用,弥补和恢复了海内外校友相隔三十余年的信息空白,也由此保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大家都很感谢他——这期间他强忍着失去爱子、爱妻的不幸。

他对母校的热爱,并没有停留在个人感情上,或止步于过去的人和事,而是着力于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寄希望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和成就。他深为母校育才有方,新人辈出而高兴,尤其对清华校友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国家领导人表示莫大的自豪。这反映了海外赤子、炎黄子孙对国强民富的期盼,饱含着对中国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中孚先生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对母校、对祖国的爱,深深感动大家,并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006110

* 作者为1921年入清华服务的图书馆老职员唐贯方先生(19011996)之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