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记华罗庚先生的一次发言

2009-06-17 |

“同学们,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了,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

——记华罗庚先生的一次发言

周益盛(19501952历史)

标题引用的是华罗庚先生在抗美援朝运动期间一次集会中发言的名句。事情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每一念及,仍记忆犹新。

华先生跟梁思成先生一样,也是清华大学名教授,一个是建筑大师,另一个是数学泰斗。梁先生分别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写成的《中国建筑史》和华先生的《垒数论》都是誉满中外的煌煌学术巨著。我在清华上学期间,有幸与梁先生有所接触。我虽无缘与华先生结识,只在那次集会上听过他的发言,但他给我的鼓舞却是异常深刻。我认为,他不只是数学大师,还是位演说高手。

那是195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在学校大礼堂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呈黑压压的一片。站在台上讲话的是一位年轻军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肖华主任。他以一名革命军人特有的执着和热忱,用一口极其流畅的普通话,向在场的师生员工,慷慨激昂地作报告,动员清华学子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击美帝国主义对中朝两国人民发动的侵略战争。全场听众无不肃然起敬,全神贯注地听取他的每一句话。他讲完以后,有一位个子颀长戴着银边眼镜文质彬彬的老师走向讲台,接着发言。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华罗庚先生。全场立即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他的话不多,但其言句句精警,语语叩人心弦,具有极大的鼓动性与说服力,听众无不为之倾倒。他要求同学们听党的话,立即行动起来,投笔从军,当一名伟大的志愿军战士,抗击美帝,保卫祖国。最后,他以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的音调高呼道:“同学们,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了,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话音刚落,全场又一次爆发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大会亦随之结束。接着各班级同学不约而同地自发组建起一支支队伍,举行反美游行大示威。歌声划破了漆黑而宁静的夜空,驱走了寒冷,清华园沸腾了,这是个不眠之夜。我们历史系人数虽少,但也结伴随行,没有落人之后。

在后来的几天里,学校里一团忙乱,广大学生奔赴征兵站报名参军,但不是所有志愿报名的人都能如愿以偿被核准参军的。后来知道,党中央发动这次运动,不只是为了征兵,旨在向全国人民进行一次反美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当时各班级、各系忙为参了军的同学们举办送别会,最后,由学校举行全校欢送会。那天,鼓乐齐鸣,热闹极了,一辆辆解放军军车,满载着参军的清华学子向大家挥别而离去。

与此同时,同学们在图书馆阅览室里争相传阅着《争取人民民主,争取持久和平》当时共产国际的机关报。在其扉页上,一字不漏地转载了华先生的发言稿全文,并冠以大型字号“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了,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作为报头通栏标题,极其醒目,给人以新闻传媒之快和影响之大的感觉。因为该期刊不仅是用汉语在国内发行,还以多语种在苏联和东南欧社会主义诸国同时发行,足见其范围之广和影响之大。同学们之所以传阅它,与其说是为了阅读它,不如说是为发言稿呐喊,为华先生能在这样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而深感骄傲和荣耀。因为只有像华先生那样的大人物既是清华大学教授又是举世瞩目的大数学家的言论和文章才有资格在它上面刊登出来。

时光逝去了半个多世纪,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早以美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中朝人民的完全胜利而载入史册,华先生本人亦于多年以后乘鹤西归(他是在后来赴日本讲学在东京举行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刚作完报告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之际,猝发心肌梗塞颓然扑倒在讲台上,经抢救不治身亡的),但先生当年在清华大礼堂的刻骨铭心的话语“同学们,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了,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不仅时常回响在我的耳际,也使参加那次集会亲耳听过他发言的人们,一定永记不谖。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平凡的真理(不知他当时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就是:任何人在工作中,无论是做学问、写文章,包括参军在内,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当说了就做,说做结合,或不说还做才对呀,否则,他将一事无成。华先生,作为一个疾残人(他足跛)自学成才,卒至于学术魁首,其成功的秘诀,恐怕也就在此吧!

相关新闻

  • 142025.06

    我在西南联大接触的一个中共地下组织——“文化小组”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212010.06
  • 212010.06
  • 022016.09

    师友信札日记中所见的周一良先生

    纵观周一良先生在解放后的经历,他的选择、他的遭遇、他的自处,都与他的家庭不无关系。他既有出身资本家的负罪感,也多少有一些红色民族资本家的光环。他在新政权下,总的来说是积极上进的。最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印行的《周一良全集》收入了《中国文化书院访谈录》。这是第一次发表。这个访谈是在1989年夏《毕竟是书生》完稿两年后的1991年秋天开始进行的,比《毕竟是书生》有更多的细节,也更为生动。出版座谈会上,一良先生...

  • 312021.08

    奚树祥:雨露滋润,铭记师恩——纪念先师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

    我1952年入学清华,是院系调整后建筑系招收的第一届学生。中学时大家都怀着建设新中国的强烈愿望,所以大多数同学都报考理工科。学生们当时已熟知梁思成先生大名,慕名报考清华建筑系的同学不少,仅我所在的杭州高级中学,这一届就有四名考取。

  • 052012.11

    简讯目录1~29期(文纪俊整理)

    筹备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情况汇报 欢庆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成立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及情况简介 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

  • 112019.09

    赵捷民:回忆西南联大

    1938年至1940年,我曾在西南联大历史系读书。1940年我从联大毕业后,又在昆明教书,一直与西南联大师生有着联系和接触,西南联大的往事深深地印在我....

  • 112009.12
  • 29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