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语言学大师王力

2009-04-09 |

在广西籍学者中,著述最丰者,当数博白人王力教授。

高深的学问,丰赡的著述,使这位从桂东南大地走出去的学者赢得了世界声誉。五大洲许多国家的大学汉语专业都把他的《古代汉语》作为基础教材,美国把他的《汉语诗律学》列为研究生必读书,俄罗斯把他的《汉语语法纲要》定为必修教材,台湾的大学汉语教材,也大都以他的著作为蓝本。王力先生历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业已遍及全世界。1980810,北京学术界召开庆祝王力先生80寿辰暨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美国、日本、香港等地也同时举行类似活动。尽管誉满天下,著作等身,王力教授仍作诗自勉,“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剩勇写千篇”,令普天下的学人钦敬有加,仰慕不已。

王力先生自小家境贫寒,求学之道,历尽波折。异乎寻常的努力加上命运的眷顾,使他一次次渡过难关,向着既定的彼岸驶去。14岁高小毕业便失学,在父亲开的杂货店里当了小伙计。后杂货店破产,17岁的王力便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18岁时被乡人发现“知识广博”,聘为私塾老师,教着十几个李姓孩童,每月轮流到一户人家去吃饭。一日在一户人家饭毕,发现一间空房里堆放着14箱书籍,一看,经史子集,一应俱全。主人爱才,答应借出。王力运回家里,一读为快。这可以解释为王力命运中第一次腾飞的根基。

  1924年夏,24岁的王力不甘老死林泉,在师友的资助下,终于离开故土,到了十里洋场大上海。由于没有系统学过中学课程,加上英语底子差,不能投考正规大学,只好就读于上海南方大学国学专修科。半年之后,英语考了100分,名列全班第一。

  两年后,清华国学院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尽管考题深广,应者如云,王力还是凭借他多年苦读的功底脱颖而出。清华国学院以“研究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材”为宗旨,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海内外学人所景仰。当时考试完毕之后,还要填一张表,表上有“师从何人”一栏,王力想了一下,便填了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大名。其实,章太炎并没有上过王力的课,但王力在上海听过太炎先生一次讲座,也算有了“师从”关系。32名研究生中,王力是师从赵元任先生研究语言学的唯一一人。修业期满,撰成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指导老师梁启超先生在论文封面写下“精思妙语,为斯学辟一新途径。第三、四、五以下,必更可观,亟思快睹”,文中还有“开拓千古,推倒一时”等批语。这在先生给学生的评语中,是极为罕见的。赵元任则相反,专挑毛病,“未熟读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从此以后,“言有易,言无难”就成了王力做学问的座右铭。

清华毕业,在先生的鼓励下,王力不顾经济拮据,语言不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赴法国求学之路。巴黎五年,艰辛备尝。32岁的王力,终以数十万字的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令法国语言学界刮目相看,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夏,王力回到阔别五年的祖国。从此以后,辗转于清华、西南联大、中大、北大之间,教书育人,成果斐然。

1944年欢送罗常培赴美考察,西南联大教授在昆明大普吉镇合影。

左起: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

  20世纪90年代初,201000万字的《王力文集》问世,洋洋大观,令人浩叹。

  王力先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很丰富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红土地塑造了他的顽强执著,故乡水滋养了他的睿智聪颖。提及王力的名字,广西父老乡亲都自豪不已。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楷模在前,察察可鉴。(彭匈)

转自 右江日报 2009年3月2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