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踏遍青山人未老 探矿寻宝乐融融——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

2008-12-02 |

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哪里有矿产资源哪里就有他矫健的身影;他为我国的地质勘探事业奋斗了一生,如今82岁还活跃在国内外地质勘探领域的舞台上。他的名字叫裴荣富,现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年清华大学理学院地学系毕业生。

裴荣富学长近影

裴荣富院士(右3)在国外工作期间留影。

20061124,校友总会、校史研究室、党委宣传部的同志在中国地质科学院访问了这位热情好客、和蔼可亲的长者。在言谈举止之间,裴老始终洋溢着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初出茅庐 苦练野外地质调查基本功

20世纪40年代,年轻的裴荣富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贫穷积弱、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他立志科学报国,选择探索地球奥秘、寻找地下宝藏、研究矿产资源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一生矢志不渝。

在大学毕业后最初的七年里,裴荣富从实习技术员做起,在王曰伦、宋叔和、程裕淇等老一辈专家指导下,先后参加了辽宁青城子一带有色金属矿产普查评价工作,山西五台山一带铁矿资源调查工作等。通过大量的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评价等实际工作,苦练基本功,积累了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为后来从事该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攻铁矿 在实践中总结 合理勘查理论与综合勘查方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急需大量的矿产资源。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指出,地质工作如果一马挡路、则万马不能前行。如何多快好省地发现、勘查和开发利用蕴藏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地质工作者亟待解决的战略课题,也是裴荣富经常思考的一个科学问题。

1956年,作为地质部地质矿产司黑色金属处一名工程师,裴荣富负责全国黑色金属勘查技术管理,指导了白云鄂博、攀枝花、海南岛、庞家堡、镜铁山等铁矿和瓦房子锰矿、内蒙古铬铁矿按期完成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一年后,他调任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任主任工程师,领导综合地质勘查方法研究室,直至1972年援外。

解决“哪里有矿”是地质勘查工程师的首要任务,在矿产勘查实践中,需要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探矿工程等不同的勘查技术方法来获取发现与矿床存在相关的信息、标志和现象,进而发现和勘查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不同勘查技术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只能获取某一方面的指示指标,其成果通常具有多解性。裴荣富和他的同事们一道,在全国率先探索综合地应用多种技术方法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和指标,使其相互补充、相互验证,探索在矿产勘查中不同技术方法的合理组合,以期合理和科学地发现、认识和评价矿床。为此,他曾赴瑞典、芬兰专门考察,首开引进国外地质勘查先进技术与综合方法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论著和论文,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加速全国铁矿勘查、满足矿山建设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

独辟蹊径 创立异常成矿学说

超大型矿床虽然只占矿床总数的5%30%,却提供了全球矿产资源量的50%80%,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澳大利亚南部发现储量惊人的奥林匹克坝铜铀金银多金属矿床以来,对超大型矿床的寻找和研究一直是国际矿床学界长盛不衰的热点,引起全球性的广泛关注。

裴荣富在 “八五” 期间主持了地质矿产部重要基础研究项目《中国特大型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和预测研究》, “九五” 期间承担了国际对比计划项目《岩石圈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和国家科技攀登计划所属课题《大型特大型矿床地质预测研究》,“十五”期间又负责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矿产成矿规律研究与评价》并担任世界地质图类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125000000 World metallogenic map of large and superlarge deposits》首席科学家。通过对国内外超大型矿床的综合研究对比,他认为超大型矿床具有成矿偏爱产在某一特定地质背景和它们现存的构造位置上,它们对成矿元素(矿种)、成矿类型、成矿时代、成矿背景等均具有十分明显的偏在性。提出超大型矿床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促发异常成矿作用的产物,并由此创立发展了异常成矿学说。

放眼全球 走向国际地质科学舞台

20世纪70年代初,裴荣富服从组织安排,加入地质部援助苏丹铬矿勘查地质队,出任总工程师。他带领500多人组成的队伍在远离故土的异国他乡进行4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在系统完成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12个新的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铬矿体,探明70余万吨铬矿石工业储量,为促进苏丹矿业开发事业做出了贡献。两年后,他再次受聘苏丹能源矿产部,任技术顾问,负责红海山区铁矿勘查评价,发现该矿为海底喷流沉积新类型矿床,探明1530吨富铁矿,可经苏丹港出口创收,为苏丹矿业经济立了大功,获得苏丹能源部锦旗表彰奖。在苏丹期间,裴荣富在高温、干渴、蚊虫叮咬、疫情肆虐的艰苦条件下,不仅按时完成了预定的地质任务,开阔了科学视野、锻炼了专业能力,而且加深了与苏丹人民及非洲人民的友谊,提高了我国对外援助的声誉和效果。

1989年,裴荣富同程裕淇等一起赴美国首都华盛顿参加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地质大会,也是他正式走向国际舞台的开始。此后,他在第29届、30届、31届和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上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曾主持专题讨论,提交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并首次提出“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与演化”、“异常成矿与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等成矿新概念,他的论著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

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是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下属的主要由第三世界地质学家广泛参加的有关经济地质和矿床学的国际组织,以沟通东西方地质学家之间的友谊和共同解决矿床成因问题为宗旨。1990年裴荣富当选为第九届理事会主席并在北京成功地主持召开了第九届IAGOD国际科学讨论会。来自世界五大洲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名地质学家参加了这次地质科学盛会。这次会议对促进中外地质学家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国地质科学的国际影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为表彰裴荣富对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和国际地质科学事业所做出的积极贡献,2004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通过理事会讨论和投票,决定授予裴荣富终身荣誉会员(Honorary Life Membership)称号。这是国际矿床地质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至今世界上只有8位国际著名矿床学家获此殊荣。

60年科学生涯 凝炼从事地质科学五字箴言

裴荣富在60年的地质生涯中,先后出访过30多个国家,主持和参加过数十个国内外矿产勘查、综合利用和满足建设设计的项目,为我国和世界地质科学事业做了突出贡献。在多年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他总结凝练了从事地质科学的五字箴言:DECUT,DescriptionExperiment, Correlative, UnderstandingTheory。他认为在地质学上,描述(Description)是第一个重要的环节,将野外的客观实际正确地反映在图纸上是做好后面其他环节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相当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描述之后是实验(Experiment),将观察到的现象,从实际中的取样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得出实验结果,这是锦上添花。接下来是比较(Correlative),和国内外已有的成果相对照,在理解(Understanding)的基础上,分析思考其所以然,最后形成理论(Theory)。

取得好成绩 得益于母校优良学风和体育锻炼好传统

回顾自己取得成绩的原因,裴荣富认为得益于母校优良的学风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传统。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校期间听杨遵仪教授的课。先生当年刚刚从国外留学回来,年轻潇洒,思维敏捷。他上课时从来不带讲义,洋洋洒洒写一黑板后,罗列一堆参考书让学生课后自己看。老师们的教课都是启发式的,而不定期地抽查小考(Quiz)让每一位同学平时都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年清华还有一个好传统,理科学生必须选一门人文课程,而人文学科学生也必须选一门理科课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在工作后获益良多。

裴荣富在校期间爱好体育,尤其喜欢篮球,是清华铁马体育队队员。在国内知名篮球教练、清华大学体育教授牟作云的指导下,他和郭淦、郑哲敏、傅书弟等同学在课余时间苦练体育技能,为清华争得不少荣誉,在北京高校小有名气。体育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更培养了他敢于拼搏,不畏艰难险阻的意志。凭借这一点,在多年的地质生涯中,他攻克了一道道科学难题,度过了一次次在野外生存所遇到的危险。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他在82岁高龄还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同时代人少有的活力。

总结裴荣富学长的人生,用“踏遍青山人未老,探矿寻宝乐融融”这句话来概括是再贴切不过了。

黄文辉 梅燕雄

相关新闻

  • 222016.09

    踏遍青山人未老——赵宗鼐学长访谈录

    这位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在晚年依然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余热。踏遍青山人未老。“青山”不仅是赵老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也是赵老几十年来奋斗的事业,更是赵....

  • 062009.03
  • 232016.02

    裴荣富:踏遍青山矿业新

    从儿时父亲所供职的开滦矿务局到北师大地学系,从清华地质专业到矿产勘探“跑野外”,最后走向国际地质舞台,裴荣富由一个对地质勘探“不陌生”的孩童,深造为一....

  • 112020.08
  • 082023.01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葛修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4日20时47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葛修润1934年7月12 日出生于上海南汇。1952 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进入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并获苏联优秀毕业生证书,1959年归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我国...

  • 032009.12

    7位校友荣膺2009年新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2月2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09年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48人当选为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 252023.10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田开发工程专家韩大匡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韩大匡,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韩大匡,1932年11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大匡一直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油藏工程的综合性和战略性研究,以及油藏数值模...

  • 112017.09

    中国工程院杨士莪院士报告会暨院士传记赠书仪式举行

    9月6日上午,杨士莪院士报告会暨传记赠书仪式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

  • 262019.11

    他的名字与光源大科学装置紧密相连|专访中国工程院新院士赵振堂

    21年后的今天,这位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依然在为上海光源的运行开放、性能不断改进以及加速器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奔忙着

  • 222016.09

    发明中国自己的电机冷却技术——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

    “我要做成一两件外国没有的,或者外国人做不到的事。”这是电机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从清华大学毕业一年后,郑重立下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