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中国现代物理学先驱吴有训:学者校长的铮铮风骨

2008-04-27 |

  吴有训 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1897426生于江西高安。1921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后任该大学物理研究室助手和讲师。与康普顿合作对康普顿效应进行系统研究。1924年与康普顿一起发表论文《钼的Ka射线被轻元素散射的波长》,1926年秋回国,194510月任中央大学校长。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人间四月,春暖花开,南京大学教授冯端院士夫妇、胡宏纹院士夫妇、王业宁院士夫妇和王德滋院士一行7人来到南京大学浦口校区,祭拜先贤。

  在百年纪念亭前,一座真人大小的半身青铜像面朝南而立,目光深远,神态平静,俯瞰着南大美丽的校园——他就是南大的前身、老中央大学的校长吴有训先生,今年是他的111年诞辰。

  1945~1947年间,吴有训在中大执长。其间,冯端院士、胡宏纹院士是他的学生,后留校任教,冯端先生的夫人陈廉方女士、王业宁院士和她的丈夫林醒山教授以及王德滋院士当时都是中大学生。回忆起60多年前的求学经历,畅谈吴校长学者治校的理念、爱护学生的真情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风骨,几位先生不禁思绪万千。

  “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上世纪20年代初,从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物理系毕业后,吴有训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江西省第一批赴美国官费留学生考试,到芝加哥大学留学,后任该大学物理研究室助手和讲师,与康普顿合作对康普顿效应进行系统研究。

  冯端院士介绍说,在康普顿效应提出之初,并没有立即获得物理学界的广泛承认,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效应与经典理论有很大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康普顿所获得的实验证据还不充分,使相当多的物理学家不敢贸然相信,大家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感兴趣的观望态度。吴有训此时恰好就在这个实验室跟随康普顿进行研究工作,亲身参与了发现和确立康普顿效应的大量实验工作,采取了多种材料来验证,最后以“康普顿效应”为题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获博士学位。

  1924年,吴有训与康普顿一起发表论文《钼的Ka射线被轻元素散射的波长》,1930年他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经单原子气体全散射的X射线的强度》,这是中国物理学家在国内的研究成果载于国外科学学报的第一篇文章。

  冯端院士说:“鉴于吴有训在效应的发现和实验验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前苏联的学者提出,应该称之为‘康普顿—吴效应’,国内也有学者赞成这样的命名,但吴有训本人十分谦虚,不赞成用这种的名称,认为自己只是康普顿教授的学生而已。”

  康普顿从来没有忘记吴有训在这项伟大发现中的重要贡献,在自己的多种著作和多种场合都不断地提到吴有训的实验,甚至在晚年有一次与杨振宁博士的交谈中,还很有感慨地特意说道:吴有训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两个学生之一。

  “大学应以培养人才和研究学术为唯一目标”

  吴有训学成回国后,怀着一腔科学报国和教育救国的热忱,积极投身教育工作。他先后在江西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北大及南开合组长沙临时大学,后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吴有训任联大理学院院长。他以渊博的学识、循循善诱的方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中国现代物理学教育史上的一代名师。后人将其与胡刚复、叶企孙、饶毓泰誉为“中国现代物理学四大元老”。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后的庆功会上,一半以上参与其中的科技精英都是吴有训当年任教的西南联大、中央大学物理系的学生。

  上世纪40年代中叶,国内政局动荡,中央大学也经历了44换校长的风波,所以当1945年秋天吴有训出任校长的消息传到中大师生的耳中时,大家都十分高兴。冯端院士说:让一位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真正杰出的学者来当校长,这在南大校史上也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吴有训校长刚上任就遇上一个大挑战,便是抗战胜利后,大家急着返回南京,数千师生和家属加上许多教学设备都要运回南京,确实很不容易。胡宏纹院士回忆说:“返回南京后,学校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吴校长可谓功莫大焉。他极力排除各方面、特别是来自政治方面的干扰,在他的影响下,当时的教职工是各尽其职、认认真真,教学科研工作蔚然成风。”

  王德滋院士1946年到1950年在中大地质系本科就读。他对第一次见到吴校长的情景,犹历历在目。他回忆道:作为一年级新生,都很想见到仰慕已久的校长。听老同学说,见校长的最好机会是去旁听物理系一年级新生的物理课,因为吴校长要为他们讲普通物理课。于是,我们就等在教室门口。吴校长高高的身材,很朴实,穿一袭长衫,看到门口拥着一群学生,微笑着朝大家点点头。吴校长上课娓娓动听,喜欢做手势,讲了一会儿,就停下来,亲切地问学生听懂了没有,师生间的互动很好。

  吴有训十分重视基础课教学,主张“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不脱离科学前沿,大学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研究水平,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他提出,教授无一例外必须上教学第一线,并以身作则,亲自上讲台,为全校教师树立了榜样。

  “要全力保护青年学生”

  作为校长,吴有训对这一职位有着自己的一套理念:“第一,我是回报母校,第二,我是来办教育的,不是来做官的。”

  吴有训在中大执长期间,时局十分动荡。中大的青年学子们,目睹国民党统治下的种种腐败社会现象,以赤子之心寻求救国之路,“一·二五”运动、“五二〇运动等爱国学生运动风起云涌。

  1946年的·二五运动时,在国内外各方面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青年学生奋起采取行动来促进政协会议成功。中央大学和附近各大学中学学生举行规模空前的大游行,而在这次大游行中,为了保护学生,吴有训校长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支持学生的进步行动。

  冯端院士的夫人陈廉方女士当时就读于中大外文系。她说:“在游行那天,因为要步行几十里路,又累又乏。但听说吴校长也参加到我们的队伍中,并且走在前列时,同学们都受到莫大的鼓舞,精神振奋。”

  19475月,由中央大学始发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〇爱国学生运动扩展到全国60多个城市。血案发生后,南京警备司令部发布了中央大学戒严令,并向学校出示了一张逮捕名单,上有40多位学生。吴有训坚决拒绝军警进入校园搜捕进步师生,并且利用自己在科技文教界的声誉,联合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进行声援,才迫使撤除了戒严令。他一再表示:只要在位一天,就要全力保护青年学生。

  吴有训校长因实施民主办学和保护进步学生的做法,一直承受着当局从各方面施加的巨大压力。而作为一位科学家,他也有一种比较单纯的想法,认为自己不是来做官的,而是来办教育、搞科学的,只要做得正,自然行得通。但在当时腐败的政治环境下,最终仍难以行得通,无奈之下,他多次提出辞职要求。

  短短3年期间,吴有训共写了14次辞呈。1947年底,借赴墨西哥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之机,他滞留美国讲学访问,坚决不再任中大校长之职。

  新中国成立后,吴有训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继续为科技强国的理想而奋斗。不过,作为一位爱护学生的学者校长,他正直的人格、高尚的人品在南大校史上熠熠生辉。恰如王德滋院士所说:“我没有和他讲过一句话,没有听过他一堂课,60多年过去了,他崇高的形象依然确确实实地活在我们同学的心中。

(转自:科学时报 2008年4月22

相关新闻

  • 152024.04

    李政道致贺叶铭汉百岁华诞:中国现代物理学的骄傲

    2024年4月2日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原所长叶铭汉院士的百岁华诞(99周岁,按中国传统为100虚岁),其同窗挚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从美国发来贺信说,叶铭汉是中国核物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的骄傲。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当天在北京举行“叶铭汉先生与北京谱仪物理学术报告会”,百岁高龄的叶铭汉院士亲自参会。中国科学院高能所所长...

  • 142008.05
  • 192014.05
  • 222022.11

    清华校友周光召获得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2022年11月18日晚,中国物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本次大会公布了首批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周光召、赵凯华、陈佳洱、王乃彦、甘子钊、杨国桢、杜祥琬、赵光达、郑志鹏、赵忠贤等10位物理学名家获此殊荣。其中,周光召为清华大学杰出校友。10位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周光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84—1988年任清华大学...

  • 212024.10

    中国金属物理学开创者葛庭燧:无私无我 赤诚报国

    他是少有的几位参与研发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中国人;他发明用于测量金属内耗的扭摆仪被国际上命名为“葛氏扭摆”;他利用该仪器发现的晶粒间界内耗峰被科学界定义为“葛峰”……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庭燧,中国金属物理学开创者。“我与共和国同龄”1913年5月3日,葛庭燧出生在山东蓬莱大葛家村。葛庭燧的父亲葛启彬年幼时,曾在北京一家面粉厂里当学徒。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他徒步逃回家乡。从小就听父亲讲外国列强以...

  • 062017.12

    纪念吴有训先生诞辰120周年:他曾长期站在中国大学教育最前线(上)

    中国科学院前副院长吴有训(1897—1977)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国近代物理科研工作开创者,也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他在国内学术生涯的近一半时间....

  • 282012.08

    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在清华举行

    清华新闻网8月27日电(记者 刘蔚如) 8月25日,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物理学工作者们,以及学生代表、其他国家和地区物理学会的代表等500余人齐聚清华园,共同祝贺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八十周年。

  • 062024.08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始终心系祖国的科技事业

    美国时间8月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李政道始终心系祖国的科技事业。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为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在中国...

  • 122007.10
  • 062017.12

    纪念吴有训先生诞辰120周年:他曾长期站在中国大学教育最前线(下)

    在抗日战争期间和国共内战的烽火岁月中,吴有训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任教,他全力以赴、无怨无悔地坚持着“科学报国”的实践,并且总是站在“大学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