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让八闽大地再创辉煌--访福建省省长习近平

2004-06-04 |
让八闽大地再创辉煌--访福建省省长习近平

让八闽大地再创辉煌--访福建省省长习近平
作 者: 发布日期:2004-01-02

(习近平:197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现任福建省省长)

5月的榕城,夏意浓浓。

记者眼前的习近平,较7年前做福州市委书记时的习近平,更成熟,更稳健,更平易近人。记者以习近平"千万不能忘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这句在福建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引起代表们热烈反响的"名言",作为切入话题,开始了这次采访。

习近平简要介绍了他讲这句针对性极强、令他自己也感触颇深的话的缘由和初衷。他说:"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个人物质利益原则和趋利性与党的宗旨的矛盾冲突,少数人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责限制为收税和管理的片面认识,使一些干部逐渐淡忘了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只记住了政府是管理人民的,时时处处将自己摆在了与人民相对立的位置,有时甚至利用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亲属和小集团谋取私利。在'三讲'教育中,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虚化,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做口号来喊,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欺压人民群众、损害人民利益的问题,反映非常强烈。针对这一问题,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新千年之初召开的第一次党组会议上,重温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一文,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千万不能忘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时刻牢记人民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必须为人民谋福利。谁用人民的权力来管、卡、压人民,谁用人民的权力来为自己或少数人谋利益,就请他离开人民的政府!"

习近平还着重批评了少数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只注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去干事,而忘记"为人民谋福利"的根本目的。特别是一到没钱没物干事情的时候,就马上想到"人民群众",提出了诸如"人民公路人民建"、"人民事情人民干"等一些冠冕堂皇的口号,向人民群众集资搞摊派。有的甚至为自己搞"政绩形象工程",挖空心思让人民群众出钱、出物、出力,这都引起了群众的极大不满。

习近平说:"坚持党的宗旨,要着眼于最大多数群众,让最大多数群众满意,是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核心高度重视,反复倡导并长期坚持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他还把'能否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则强调,'在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时刻牢记和坚持实践党的宗旨,这些都是我的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

习近平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最基层干到一省之长,他心中始终激荡的是"人民"两个字。在任省委副书记、分管农村工作时,看到山区的农民还住着茅草房,船民一家人终年挤在一条小船上,这位铮铮的汉子忍不住声音哽咽了,"解放都快50年了,有些群众还和解放前的居住条件差不多,我们这些做'公仆'的,心里能不内疚!"他深入山区、闽东沿海对农村茅草房和连家船问题进入实地调研后,立即向省委,省政府写出报告,提出了解决茅草房和连家船民问题的思路和工作方案,得到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后,又亲自协调各方力量抓工作落实,现在这两项工作都已于去年底全部完成。他在回答记者最有成就感一两件事的提问时,说解决了千百年来一直未解决的福建山区农民住茅草房问题和连家船民上岸定居问题是他最欣慰的,也是有点成就感的事。

"清代郑板桥曾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一个封建时代的县吏尚且有这样的爱民之心,我们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难道不应该做得比他们更好吗?"习近平目光炯炯,像是问别人,更是在问自己。

当记者问至新千年的岁首,您高票当选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对此您有何感受时,习近平深情而又坚定地答道:这次福建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选举我为福建进入新千年后的第一位省长,我既感到十分荣幸,又深感压力很大,可以用"三个惟恐"来表达:一是惟恐任期内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保持过去的良好势头,有负党和人民重托;二是惟恐全省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很大提高,让人民群众受惠不多;三是惟恐自己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群众不满意。大庆铁人王进喜曾有一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我有信心,有决心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我的重任。"春蚕吐丝,鞠躬尽瘁",过去我一直以此要求自己,今后我仍然将此作为座右铭,时时刻刻鞭策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力争使人民更满意。 (刘丽君、万安伦)

(原载《中华英才》242期)


附 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