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于文虎院士 “振动”的升华

2004-04-16 |
于文虎院士 “振动”的升华

于文虎院士 “振动”的升华
作 者: 宋海鹰 发布日期:2004-04-16

个头儿不高,比较瘦,戴一副白边眼镜,这是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山东电力研究院总工程师于文虎院士留给我的第一印象。采访那天天气很热,他身穿一件白色短衫,还系着领带,显得干练、精神。

  于文虎出生于1941年,初中毕业竟然没考上高中。但是在196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校动力系燃气轮机专业。在清华,他门门功课都是第一。人受点挫折是好的!他颇有感触地说,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山东电力试验研究所。当时山东的电力极为紧张,把干部职工搞得焦头烂额。那时我总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能研究出一种平衡方法,既省力又经济,那该多好!从此,于文虎开始了汽轮机的振动平衡研究。

  六七十年代,国内所有的用以解决机组振动的平衡方法,均以刚性转子假设为基础,而不考虑转子的变形。而潜心于振动研究的于文虎发现,凡是振动超标机组的转子都出现弯曲,这是用传统的刚性理论解释不通的。对此,他请教工程技术人员,查阅大量的资料,不辞辛苦奔波在各大电厂,无论是走着、坐着,他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终于,他从一块用砖垫起的木板凳得到了启发,他发现当一个人坐在中间时,木板就会弯下去,而两头都坐上人,弯儿就变直了,一个生活中简单而又常见的现象,使他豁然开朗了。于是他的单个挠性转子平衡理论与方法初步产生了。那年他32岁。早就听说了于文虎院士在技术上叫劲的故事,现在谈到技术问题,他神情特别专注:在技术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忍让,技术无国界,不论对谁,哪个国家,在技术面前我是当仁不让的!他的一位同事给我们讲了于文虎院士跟日本日立公司交锋的故事。那是世行货款项目,又是山东省的第一台60万千瓦机组,由日本日立公司技术制造,按合同规定汽机的调试也由日立公司负责。进入调试阶段后,日立专家和山东电力局各研究了一套方案,但双方方案出入很大,日方专家自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公司,对山东的研究方案根本不屑一顾,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方案实施。结果,一个个问题出现了,而且一个个问题都被于文虎言中!日方专家服了,在此后的整个调试过程中,每走一步,都要与于文虎共同研究,结果调试进行得非常顺利,事后日方专家专门送酒感谢。

  19922月,于文虎考上清华大学热力汽轮机械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令很多人不能理解!已经是51岁的人了,又有了那么多的荣誉,还拼搏什么呢?对这件事,于文虎院士有自己的想法,他说:山东电力发展得很快,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我虽然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现场经验,可远远不能跟上发展,迫切需要在理论上提高和拓展。另外,我现在带了一批年轻人,应该对他们负责,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一个榜样,学无止境!我曾对我儿子说,现在给了你一个跟老爸比赛的机会了原来,当时于文虎院士的儿子也正在我校学习。1995年,于文虎戴上博士帽的那一刻非常激动,他说:我环顾一下四周的同学们,很有些自豪,只有我这个老头子站在这些年轻人中间!”3年的学习使于文虎如虎添翼,他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研究手段,组织起多学科的联合作战,将数据采集、网络通讯、故障诊断、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先进技术融于一体,研究出大型电站的热力系统、锅炉、汽轮机组、化学汽水品质等状态的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此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199912月,于文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附 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