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传来,我的老朋友黎章民同志去世了,使我非常悲痛。回忆起几十年的往事,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我和他都是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文学院的,又....
2018年11月1日下午,“西南联大校友——马如瑛、李凌及子女晶磊英红奖学金”捐赠仪式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402会议室举行。云南师范大....
惊闻恩师溘然长逝,难抑心中悲恸。先生的离世,不仅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更让我失去了一位毕生追随的导师与精神楷模。提笔之际,先生报国之热忱、治学之严谨、为人之谦和犹在眼前。在此,为悼念我的先生,讲讲我和他的故事。2023年李德平院士在钱三强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接受采访1989年夏天,初入核工业系统的我,因为一个偶然机会和一次特殊任务,结识我的导师——李德平先生。在短短的两周任务期间,他扎实的数理知识、敏捷的...
1月5号晚,微信群中传来一条消息:“德高望重、为沉积学奋斗一辈子的冯增昭老先生与世长辞了!冯老师安息!”此后,微信群迅速添满了上百条悼念文字。冯先生是河南登封人,1926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并留校,任教于刚刚成立的石油系。1953年,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成立了北京石油学院(现在的中国石油大学),冯增昭先生遂成为北京石油学院的首批教师。自1952年至2022年,冯增昭先生在石油地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
当地时间8月4日凌晨,世界杰出科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在美国旧金山逝世,享年97周岁。中国科教事业发展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事件都与李政道有直接关系,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诞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诞生、中国高能物理的起步、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建立……“李政道先生对中国科教事业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永远在考虑他做的事情是不是对国家有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
百年清华,名师荟萃,陈仲颐先生当属其中佼佼者之一。在他100周年诞辰之际,理所当然地受到莘莘学子的缅怀,我便是其中的一员。古人说:得遇良师,三生有幸。在我的人生中,遇到陈仲颐先生这样大师级的良师,确实深感荣幸。
宗孔德先生千古宗孔德先生生平宗孔德先生祖籍河北邢台,于1920年10月22日出生于邢台沙河县北掌村,1926年至1928年在原籍读私塾和小学,1929年至1939年分别在北京第二十七小学和市立四中读小学、初中和高中,1937年至1938年期间因日本侵华被迫回原籍逃难,1940年考入西南联大电机系学习,于1944年毕业。宗先生大学毕业后随即参军,加入到抗日队伍的行列。他1946年退伍后任云南大理中学高中物理教员,1947年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助教...
张世英(1921—2020)我与张世英先生的学术之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黑格尔依然为学界所重,我自己则对黑格尔的哲学尤感兴趣。当时中国哲学界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学人中,张世英先生无疑是佼佼者。与贺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