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胡沛成:“在其位而谋其政”的传奇人物

2016-06-24 | 石小平 | 来源 常州校友会 |

他对教育事业、对多党合作事业有着执著的爱。对培育英才,复兴中华的伟业有着不变的追求,不懈的奋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崇高师德和优秀事迹犹如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仅从中撷取几朵,展列于此。

胡沛成(1939年6月—2016年4月),江苏常州人。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曾任常州市政协副主席;河海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党委书记、校长;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常务委员、常州市委主任委员;江苏省人大代表。

在常州,说起“清华世家”自然会提到胡沛成,并由此联想到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想到九三学社常州市委。二十多年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从无到有,逐渐形成规模和办学条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逐渐形成声誉和影响,他为此身心全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担任九三学社常州市委主任委员的十年间,九三在常州的影响力増强,全市九三组织有了明显的发展,成员人数壮大了好几倍,吸纳了一大批参政议政能力较强、在本职岗位工作出色、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年龄较轻的同志入社,使成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初期的那种认为九三与其他党派不同,是个“学社”,类似学术团体的看法,得到了根本的扭转。胡沛成曾任常州市政协副主席;河海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党委书记、校长;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常委、常州市委主任委员;江苏省人大代表,还有名目繁多的社会职务。三年前,他卸掉了身上所有的“光环”,背起书包,走进老龄大学,他学PHOTOSHOP、学摄影、学文学,重拾文学旧梦和他那梦想成为作家的不了情结……

去年,一次偶然的体检,在肺部检出了癌细胞,还在人们深感惊诧和痛惜的时候,这位对人生一向充满自信,对生活一向充满乐观的慈祥老人却乐呵呵地说:不怕,癌细胞要和我做朋友,如果能释怀、看开,既来之则安之,正如有位法师所说:“面对它、接纳它、处理它、放下它”就一定能战胜它。是啊,工作繁忙,肌体经常长时间地超负荷运转,落下了癌细胞的隐患,今天,每当说起这位“在其位而谋其政”的传奇人物时,不免肃然起敬。

“尺牍”情深

胡沛成生长在一个充满书香的温暖家庭,他是家中的长子。父亲胡鹏飞和母亲齐季庄都是地道的常州人,且都是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的毕业生。

胡鹏飞曾和比他高一级的钱三强等同时被选入“清华大学生乒乓球队”接受指导教师马约翰(首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夏翔(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常州籍)等的指导。练就一身健康体魄的胡鹏飞,先后担任过航空学校高级班机械助教、交通部造船处工程师、青岛自来水厂技正(总工程师)等。常州解放后,携妻儿回到家乡工作。先后在教师、工程技术等多个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业绩。他主持设计的红梅Ⅱ型照相机1980年在全国机械产品质量评比中获国家仪表总局颁发的“质量优异奖”。 他改进了化工设备纳氏泵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使其寿命延长7~10倍;他主持完成的水煤气发生炉改型,两次获市科技奖。他还主编了《镇江专区水利先进工具选编》一书,产生了较大影响。

胡沛成的母亲齐季庄先生在清华毕业后,留校担任动物生理化学研究助理。卢沟桥事变后,她随校搬迁,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总办公处助理员、干事,并在昆明天南中学担任毕业班物理和英语课程。当时妇女界领袖邓颖超、宋美龄、李德全等领导的三会(全国妇女生活指导委员会、全国慰劳总会、战时儿童保育总会)办有国内首次为女工作人员所需的托儿所,齐季庄辞去西南联大的工作,扶老携幼来到重庆,在战时儿童保育总会搞外文翻译工作和编辑保育期刊,直到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6年春,她随夫来到青岛自来水厂担任水分析工作,此后,回到家乡常州,在芳晖女中(现田家炳实验中学)任教直至退休。虽然齐先生不是清华院士,但她是位成功的教师,也是位伟大的母亲,是位凡而不凡的女性!齐季庄热爱教育工作,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执着追求完美的教学效果。她热爱和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严格要求,热诚鼓励,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深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1986年,江苏省化工学会给从事化学工作整50年、为化学事业做出贡献的齐季庄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齐季庄先生曾当选为常州市首届至第六届人民代表和江苏省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对胡沛成日后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曾回忆说:“我小学时作文不好,母亲给我买了一本模范作文,当时叫做‘尺牍’,正好一次老师出的一道作文题《秋雨》,‘尺牍’上有,我就照抄,得了一个‘丁’,还被老师罚站了一节课,给我刺激很大,那年是三年级。后来我就写日记,练作文,而且请父母亲和姨母帮我改,改了抄,作文的等级逐步上升。小学五年级时,我得了常州市全市作文比赛第一名,得了一大包奖品。中学的作文有好几次被省常中语文老师作为全年级‘讲评作文’,还被《常州日报》登载,我用稿费——我第一次劳动收人,买了一支口琴作为纪念。勤奋努力有了进步和收获,对语文有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时很多老师和同学还劝我考中文专业呢!”正是在父母谆谆教诲下,1951年,胡沛成以全省1800多名考生录取120名的激烈竞争,录取在省常中读初中。1954年初中毕业统考,以总分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省常中读高中。1957年高考,被清华大学录取。

母亲的“尺牍”,勤奋好学的习惯,胡沛成在清华,整天钻图书馆。第一年学高等数学,除了听课,做习题外,还找来原版别尔曼特的《高等数学教程》和斯米尔诺夫的《数学解析教程》,认真读,做笔记。他掌握大学学习规律,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下课后对课堂笔记本加满批注和补充。课堂笔记本成了他最珍贵的财富,虽经多次搬迁,一箱笔记本至今仍保存得很完好。六年的清华大学,六年各门功课全为“优秀”,被表彰为学校十名优秀团员之一,毕业时被授予优良毕业生奖状。

有一篇记载胡沛成母亲的文章这样写道:“2004年的一个初夏的雨天,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前往常州老城,虔诚地来拜访这位94岁高龄的齐季庄老人。老人知道我们要来,特意打电话给在清华做校长的儿子,请他马上回来一起接待母亲的母校来的老师。只因儿子今天要去海南出差,她才作罢。

坐着与老人聊天,聊70多年前的学校、聊70多年前的老师、聊70多年前的西花园,仿佛恍若隔世,又好像就在昨天。

就是这么一个家庭里的这么一位女性,培养的两个儿子成为两位大学校长。这个家庭祖孙三代先后8人考入清华大学。她和先生是清华、儿子和儿媳妇是清华,女儿和一个孙女还是清华,真是名副其实的“清华世家。”

胡氏兄弟沛成(左2)、庆成(右1)、东成(左1)与母亲齐季庄在一起

“帆船驾手”

大学毕业后胡沛成在水电部海河设计院(现水利部天津设计院)工作,参与和主持了多项水电站设计。19%年调入河海大学水电系任教十年,1985年被派到常州,参与筹建河海大学机械学院(现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在家乡常州参加筹建大学,胡沛成 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推动,特别的责任感。他竭尽全力投人到事业中,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去拚搏。一个大学初建,困难重重,一切从零开始。当时在武进三井乡圈了一片农田,从校园规划到学科和专业建设,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学生素质培养,不仅吸取先行高校的办学经验和教训,而且形成自己特色和影响,终于迈出了自己坚实的步伐。他始终信奉一条:“只要想干,只要能干,就一定会成功”。他用“帆船驾手”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因为“帆船驾手”目标清晰,能不断调整风帆的角度去适应风向,使自己的船驶向目的地。事实上,处在社会之中,经常会有不同的风吹来,但有了明确的目标,不管今天刮东风,明天刮西风,目的地不能变。胡沛成正是坚定地做一个成熟的帆船驾手,10多年时间,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按重点大学的要求,办起了12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专业,3个学院,8个系,8000多名在校生;有450亩土地,12万平方米建筑。他先后任机械系筹备组副组长、系主任;机械学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常州校区党委书记、校长。1995年被授予“江苏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988年,快50岁的胡沛成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马凯(Marguette)大学考察高等教育半年。作为访问学者是不能带翻译的,从初中到大学,胡沛成学的都是俄文,只是在八十年代听了点“英语九百句”,“Follow me”之类的广播电视节目,后来接受了三个月的强化,就到大使馆去签证接受interview,顺利通过,就去了美国。在美国半年时间,听了三门课,还用英文在美国土木工程师学报发表了两篇论文。1995年又赴美加进行短期考察访问。他长期从事水电站和水利机械的设计、科研和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水电站用爆破膜取代调压塔”的研究设计,经多个水电站实际运行,十分成功,获河北省科技奖,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此外还主持了“射流泵优化设计和CAD”、“纺织厂染色循环泵试验研究”、“火电厂二次滤网试验研究”等多项有实用价值的科研项目,曾获南京市、江苏省科技奖。

当了校长,后来还同时担任党委书记的胡沛成,党政一把手一肩挑,还有不少社会兼职,工作担子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但是他没有放弃他的专业,丢掉他的业务,坚持带研究生,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仍然承担科研任务,并且要求自己努力做出像样的成果。1999年,成果获得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主持翻译出版大型工具书《美国机械设计通用手册》,获严恺科技二等奖。此外,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两篇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能源学报遴选发表。主编、主审或参编多部全国统编专业教材。1992年起,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两栖”党员的情怀

1985年,胡沛成准备去常州参加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筹建,成行前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书面通知他,已被批准加入九三学社。1985年10月和1986年9月相继成立了九三学社常州市直属小组和召开了九三学社常州市第一次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常州市第一届委员会。1991年换届,老主委孙载坚要调到九三江苏省委工作,为此,九三市委希望胡沛成兼任新一届市委的主任委员。当时,由于学校正在建设过程之中,他担任学校行政工作,压力很大,加之对于一个长期埋头搞业务技术的人,能不能做好党派工作,他心中没底。其时,中共常州市委副书记曹锦成亲自与学校党委书记夏兆镛交换意见,面对孙载坚同志多次动情的谈话,胡沛成深知,九三学社秉承的“民主与科学”精神,更需要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界同仁及其所联系的群体,发挥好参政党作用,共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就这样,他一干就是十年,对九三组织和成员,积淀了无法解脱的极为深厚的感情。

胡沛成信奉“和为贵”,“团结就是力量”,经常会想人家优于自己的长处,会想单靠自己能做出什么来。譬如,他搞科研,把自己钻研、积累的关键技术交给他的助手,手把手的带,发表文章让助手执笔做第一作者,承担科研任务让助手当项目负责人。当三十几岁的小伙子当上正教授,学院的院长,给胡沛成带来的是成就感和光荣感。他说:“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就是靠大家共同努力,历史前进就是后浪推前浪。”胡沛成做行政工作,严格用一个共产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虽然是党政一把手,但是他充分依靠几位副手,对他们信任,在各种场合把他们推到第一线,让他们挑担子,班子很团结,大家对他十分尊重。胡沛成做党派工作,市委会组成人员和谐相处,团结合作,他和市委会几位副主委都有很好的合作,并且建立了密切的个人友谊;对先后主持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妇委工作的同志也都比较熟悉,合作愉快,做到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他们对他也很尊重。胡沛成认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有的人强些,有的人弱些。但是实际上,强者只是在某些方面强些,也有弱项;弱者在一些方面也有强项闪光点。大家取长补短,集体就能前进,国家和社会就能进步!”

历年来,他参加常州市政协和九三学社市委组织的各种考察、调研活动近百次。他呼吁教育部门加大招生改革力度,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不要盲目追求“普高热”,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改善职业学校生源素质,共同把我市的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作为省人大代表,他就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强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出要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要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着寻求科技支持,谋求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他促动四弟胡东成副校长为首的清华大学代表团来常州,为常州—清华科技经济合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每年常州市政协全会的党派发言,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也是各党派间一次互相学习、检阅力量和比较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机会。他认真参与研究、确定选题、组织开展调研等工作,为在政协全会的发言选对题、把握切入角度、表达层次和文字精益求精反复推敲。由于发言选题好,力度大,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并多次引起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作了重要的批示。

2001年换届,胡沛成因为年龄超过规定的连任“杠杠”,要退出兼任的市委主委岗位,九三江苏省委和中共常州市委统战部要联合打报告,让他连任半届或一届。对此,他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既然有十分具体明确的“杠杠”,就不应也不愿去做不按“杠杠”办的“特例”。对于“接班”人选的建议意见,他认为是“接力”,而不是“接班”,人选应该由组织考察、社员大会选定。胡沛成向社省委和市统战部承诺,一定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确保换届选举顺利、成功。为了保证换届选举一次成功,他投入了很大精力:开座谈会找了二十多位成员(约占全市成员10%)个别交谈,勾通想法。胡沛成从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高度为他“我是上台容易下台难啊!”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感言:“民主党派的市委,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参政议政、自身建设、改进和加强机关工作上……我完成了在九三学社常州市委兼职工作十年的历史使命,这十年,我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结识了很多朋友;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特别是各位市委委员和全市二百多位社员同志的支持和帮助。回忆这一切,我总是充满着无限的自豪和满足。”在胡沛成看来,自信、好强、追求成就感的满足而不追求名利得失是他做人、做事一辈子的准则。

2001年,在常州“华英奖学金”继续颁奖会上,时任“华英奖”评委会主任的胡沛成,面对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勇于创新,用自己出色的工作,赢得丰硕成果的获奖者,面对台下那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心情非常激动,他用豪放而又高亢的声音说道:“我的老师恽正平先生给我出了一道题,要我给大家讲讲怎样做人,怎样做学问,怎样干事业?”已过花甲之年的胡沛成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在这三方面,我对自己追求的目标是:做人,诚恳善良,谦虚谨慎,做人们永远可信赖的朋友;做学问,孜孜不倦,自信自强,以不尽的精力和浓郁的乐趣去探索追求;干事业,目标明确,脚踏实地,以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毅力去开拓进取。”接着胡沛成讲述了他从孩提时代的成长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从“帆船驾手”的成功理念到“和为贵”、“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哲理……

(作者石小平为九三学社常州市委宣传处处长)


相关新闻

  • 102016.10

    传奇人物燕卜荪

    威廉•燕卜荪是与中国非常有缘的英国批评家、诗人。他两度来到中国,分别受聘于西南联合大学(1937—1939)和北京大学(1947—1952....

  • 272007.12
  • 292016.02

    英若诚的传奇人生

    英若诚74岁的一生是从艺的一生,可以说,戏剧就是他的整个生命。

  • 232023.08

    打捞熊式一:“中国莎士比亚”的传奇人生

    1991年9月15日,傍晚时分,北医三院内,一位个头不高,身材瘦小的老人躺在病床上。他已被医生宣布病危,但看起来依然有一丝生命迹象。偶尔,他会用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含糊地吐出“狗屎”这样的诅咒话。最终,这一点生命迹象,没能抵过死神的威力,他就这样去世了。他原本是回到北京探亲,只是没想到在这里离世。外人并不知道这位老人的姓名,更不知道他有过辉煌的过去。实际上,他是20世纪30年代海外最知名的中国作家熊式一。...

  • 112020.08
  • 162022.02

    人生不设限 百岁仍呈年轻态∣老南海人霍焕然的传奇人生

    他是西南联大最后一届毕业生、也是全市首个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人,一生带过的学生超过1万人。98岁那年,他还骑自行车上、下班。如今,101岁的他每天上下四层楼梯多次,每日早、午餐自理,独居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的西南联大毕业证书上写着:“毕业生霍焕然系广东省南海县人,现年二十四岁,在本校法商院商学系修业期满,成绩及格,予以毕业。依照学位授予法第三条之规定,授予商学士学位,此证。”而署名处则写着:“国立西南联...

  • 282008.10
  • 192024.03

    她,一个世纪的传奇

    3月16日,周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物理所)主楼前,巨大的红色幕布上印着一位白发老太太的照片。聚集于此的长者和年轻人,都称她为“先生”。他们口中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还原出这位老人近一个世纪的传奇人生——她打破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弹道专业不收女学生的先例,成为首位德国军工女博士;她和丈夫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她是中国核物理、高能物理与高能天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名字是我国第...

  • 082010.10
  • 062004.09

    传奇清华学子余龙文

    传奇清华学子余龙文 传奇清华学子余龙文作 者:黄文辉 郭梁 发布日期:2004-09-06 按:余龙文,1984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95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毕业后来到团中央工作,曾任团中央青工部企业家工作处处长,兼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2002年挂职广西北海市副市长,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招商区副局长。 在清华校友人物中,余龙文是一个不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