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费孝通兄弟合译《在龙旗下》

2015-05-27 |

费氏三兄弟摄于195112月,三弟费青(左)、大哥费振东(中)和五弟费孝通(右)

人与书的相遇,是一种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穿越关山险阻,穿过岁月之河。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读到,这本书就留在人的记忆之中,留在人生的年轮之中。

19328月,费青和费孝通在苏州浒墅关姐姐费达生家中过暑假,无意中读到英国人詹姆斯·艾伦撰写的回忆录《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在挑灯夜读的不眠之夜,在无尽的悲愤之中,费氏兄弟觉得,将这本书翻译出来,发表或者出版,以警醒国人。

《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是一本什么书,让费氏兄弟和着血泪,沉痛翻译?这要从此书的作者詹姆斯·艾伦说起。他原本是英国一个棉花商之子,家庭富有,因挥霍无度而破产,无奈出海去碰运气,随美国货轮“哥伦布号”赴华,为正在同日本作战的清军运送军火。这位被卷入战争之中的英国人,目睹了甲午战争。中日黄海海战,以及日军在旅顺的野蛮屠杀罪行,他都是目击者。在旅顺大屠杀期间,詹姆斯·艾伦困于旅顺,几乎遭日军杀害。他杀死一名日军后,换上日军的服装,侥幸逃出虎口。大难不死的詹姆斯·艾伦辗转回到英国后,将其亲身经历与见证,写成《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一书,于1898年在伦敦出版,产生很大影响。

詹姆斯·艾伦亲眼目睹致远舰英勇战斗至最后一刻,“直至沉没”。更重要的是,他亲身经历日军在旅顺制造的血腥大屠杀,他在书中写道:

湖边立满了日本兵,正驱着大群的难民下水,四方对准了开枪,更用枪杆把爬出来的人打下去。湖面浮满了死尸。湖水已成了红色。兵士们对着被杀者的痛苦哀号,欢狂如笑。……中间有许多是妇人,一个还抱着小孩,她把小孩高高捧着,想求日人的怜惜。当她爬近岸时,一个凶恶的兵士给她一枪杆,第二击就把她的小孩刺落了。

我看见十几个日本兵士,向着一群反缚着的难民,先用排枪结果了性命,再刺戮他们的身体,男人,女人,小孩,没有一个幸免。

旅顺已经成为人间地狱。可以想象费氏兄弟翻译这些场景时的愤懑,字字血泪,渗透了拳拳爱国之心。兄弟两人翻译完毕之后,费孝通写了“译者的话”作为序言(收录在《费孝通文集》第1卷)。“这里是一本残酷和懦弱的记录,是一幕最黑暗的活剧,是我们民族遇到狂风的初夕。”费氏兄弟翻译此书的目的是砥砺国人,铭记历史,呼唤爱与和平。“我们是负有建造未来和平世界的伟大使命,我们爱和平,我们不再懦弱,要为爱而战。我们不愿以残酷征服世界,我们是要以爱结合人类。”

费氏兄弟翻译完《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一书,于张君劢、张东荪创办的《再生》杂志连载。刊登在19321120日、1220日、1933120日出版的《再生》杂志。这种珍稀的甲午战争史料,披露真相,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唤醒国人“潜伏在每个人心中的本能”。费孝通写道:“爱我自己的生命,爱我自己的祖国。为生命而斗,为祖国而战。”

费氏兄弟刻意收集中日关系和甲午海战的史料和书籍,和日本步步紧逼、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先是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继起一·二八事变,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抵抗。“关外的白骨,沪滨的赤血,已为我庄严伟大的将来安下不拔之基了。”

译著《在龙旗下》发表后,兄弟两人将翻译好的书稿,交付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在翻译书稿的过程中,费氏兄弟为了印证詹姆斯·艾伦的记录,参考了诸多史料。收录“史料凡十有六节”,作为附录。

编好书稿两个月后,因费青患有哮喘病,到北平养病。有时间读完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王炳耀《清日战辑》、故宫博物院《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又获得史料若干节。“顾书刊已半,因附篇末,序存其旧,所以留纪念耳。”

从文笔来看,费青写了译著的“参考史料序言”。这个判断,可以从费青之子费平成回忆父亲的文章中得到佐证:“1932年我父亲在川大教书时,由于思想进步受到排挤,又因哮喘复发需要易地治疗,五叔便联系好请他到北平来,在燕京大学作特别生,继续研修法科。”此时,费孝通在燕京大学读社会学系。

然而,不知何故,“书刊已半”的单行本,未能出版发行。一本书自有它的生命力,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年后,费氏兄弟合译的《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8月)。因为费氏兄弟附录的史料已经散佚,这本书中附录了戚其章考证旅顺大屠杀的两篇文章,并有复旦大学学者刘豪兴撰写的《编后记》。记录了一本书的命运和经历的山河岁月。如果今天的读者读到费氏兄弟的这本译著,也是一种书缘。费氏兄弟早已墓木已拱,无缘得见这本书面世。但读其译笔和序言,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良苦用心,历史因为这册小书,变得厚重,具有温度。(刘宜庆)

转自《中华读书报》2015513

相关新闻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172018.07

    知识分子费孝通

    知识分子是贯穿了费孝通一生的主题。他反复提醒自己是“五四之子”,是 “后五四时代典型的知识分子”。

  • 102020.10

    在“江村”,读费孝通

    “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

  • 092016.11

    费孝通的江村80岁了

    江村调查,以及从江村开始诞生的一系列中国社会学本土性问题,未完待续,如同一本未完全展开的书。这正是费孝通墓地石雕的形象。在这本“书”后的一块大石上,刻....

  • 082015.10

    评《乡土中国》与费孝通

    对于一个在当时备受关注、影响巨大、争论纷纭的概念,费孝通不置一词,既不接受也不反对阶级分析的范畴,绝对是令后人好奇的话题。

  • 282024.03

    费孝通与《甘肃土人的婚姻》中译本

    从1909年到1922年,比利时神父许让(中文名“康国泰”)到我国西北地区传教,1909年,他到达甘肃,1910年从甘肃北部传教区到达西宁,继之到达碾伯( 现在青海省 乐都县、民和县)。许让神父深入到土族聚居之地,对土族的嫁娶风俗非常感兴趣,于是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鲜活资料,然后用法文写成《甘肃土人的婚姻》这部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以西方人的视角,饶有兴致地介绍了甘肃土人的婚姻家庭生活,展示了...

  • 242017.11

    费孝通:从实求和 志在富民

    作为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为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行了开拓性努力,他留下的700余万字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宝贵记....

  • 212008.11
  • 072016.11

    费孝通“江村调查”八十周年学术纪念会在苏州举行

    22日-23日,费孝通教授“江村调查”八十周年学术纪念会在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20余位专家学者与嘉宾,集聚费孝通八十年前的田野调查地....

  • 212021.02

    1970•费孝通:这里最高级的美味还是荠菜汤

    1970年2月,费孝通致大哥费振东。这是费孝通在干校期间写给大哥费振东的家书,从正月初一、初三,到初四,短短断断续续写了三天,讲述了在干校过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