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长忆李健吾

2014-12-16 |

李健吾,山西运城人,笔名刘西渭。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外文系,曾任清华大学清华戏剧社社长。1931年赴法国巴黎现代语言专修学校学习,1933年回国。历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教授、北大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著有长篇小说《心病》等。译有莫里哀、托尔斯泰、高尔基、屠格涅夫、福楼拜、司汤达、巴尔扎克等名家的作品,并有研究专著问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1994年,山西作家韩石山在写给我父亲王平凡的一封信中说道:

  我是山西省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拟写作《李健吾传》。不久前去李家,听尤淑芬老人和李维永同志说,李老生前与先生交往较多。我曾去社科院大楼拜访先生,惜乎未见,故写此信。先生若能提供一些有关李先生的资料,不胜感激……

  我手上现在正好有一本韩石山近年寄赠父亲的《李健吾传》(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认真翻阅多遍后,引起了我的兴趣,遂与父亲聊起了李健吾。

  据父亲回忆,1954年初,李健吾调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文学研究所工作,那时外国文学所还未成立。父亲是1955年国庆后到文学所的。一天,何其芳副所长带他去见郑振铎所长,说了一些我父亲的情况,郑振铎也详细地向何其芳介绍了李健吾的情况。郑振铎说,李健吾知识面很广,学贯中西,古今中外兼而有之。他的小说《终条山的传说》被鲁迅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集》。在法国文学翻译、研究,以及对文艺的理论批评著作很多。郑振铎还特别介绍说:“李健吾是个心直口快的人。”

  父亲从文学所到外文所,主要从事科研组织工作,对李健吾还算是了解的。

  李健吾刚到文学所西方组,首先编译《莫里哀喜剧全集》,共四卷本。记得当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953年冬,多位苏联戏剧专家来北京和上海的戏剧学院讲学,并主持师资进修班或讲习班,帮助培养专业人才。在一次中央戏剧学院安排教学课程时,一位苏联专家说:“你们中国没一个人懂得莫里哀和莎士比亚。”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欧阳予倩当即回答:“中国有个李健吾,他可以讲莫里哀。”

李健吾热爱新中国,热情歌颂新社会,《我爱这个时代》、《向劳动人民学习》等作品都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他还积极投身抗美援朝宣传活动,在较短时间内,写出有关抗美援朝的五个独幕剧。

1956年,文学所开展职称评定的工作。评定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政治标准,要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另一条是学术著作,即在本学科中的成绩和贡献。评定大会由郑振铎主持,何其芳向全所作了传达。学术委员会最后评定,一级研究员有钱锺书、俞平伯、何其芳三位;二级研究员有孙楷第、余冠英、王伯祥、李健吾、卞之琳、罗大冈、潘家洵、缪朗山、陈涌九位。

  1961年夏天,学部在东四干面胡同建起了一栋住宅楼。父亲经常去那里看望卞之琳、李健吾等先生。“李健吾那爽朗的笑声,至今仍时常在我耳旁萦绕。”父亲说。

  李健吾潜心于法国文学研究,参加了《外国古典文艺理论译丛》、《文艺理论译丛》和《西方古典主义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第二分册)法国部分的编选、翻译工作,并撰写了许多研究论文。“我眼前的工作是写一部《巴尔扎克和其他现实主义各家散论》。有些篇已经零星发表。另外,在外国文学资料方面,我主编四本书:一本是《巴尔扎克论文学》,一本是福楼拜书信选……还有一本是《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艺理论》,这本我正在编译,打算年底交稿,可能最先成书,将由上海译文社出书。还有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新版《福楼拜评传》,已经绝版了。”(《李健吾自传》,《山西师院学报》1981年第4期)

  19649月,外文所成立。第二天,冯至和我父亲便带领所里同志到安徽寿县九龙公社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这次去安徽的共56人,有卞之琳、罗大冈、李健吾、戈宝权、叶水夫、陈冰夷、邹荻帆、李芒等,这些同志是10月下旬第一批到寿县九龙公社的。第二批《世界文学》编辑部的同志则是12月初进村。当时考虑到李健吾的年纪,没有安排他参加“四清”,但他主动要求下去,认为这是一个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好机会,并要求下到生产队。

  1970年,外文所全所下放河南息县“五七”干校,李健吾也在这个队伍中。由于他有年迈的岳母需要照顾,所以,他的爱人和孩子留在北京,他只身一人加入下放干校的队伍。在干校,李健吾先分在菜园班(后又调去养猪),菜园班里有其好友杨绛,班长是从事苏俄文学研究、翻译的高莽。李健吾在劳动之余,常和自己聊得来的老友、年轻学者谈天说地,聊过去在国外求学、生活的故事。

  但发生在1971年的一件事给李健吾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从小一直与李健吾夫妇生活的外孙女,在一次过江时不幸被挤落江中,女婿跳江相救时,双双被江流卷走身亡。女婿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留苏的副博士,和李健吾的女儿相识于苏联,回国后夫妇双双支援三线建设去了四川。正在干校劳动的李健吾得知噩耗后泪流满面,随后,他的情绪和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令人担心。后来,李健吾请假回京看病,再也没有回到干校。

  李健吾从事科研工作,可谓硕果累累。同时,他为人的真诚、炽热、大气,以及对后辈的呵护,也令人钦佩。柳鸣九主编的《法国文学史》(上卷)于1979年得以出版时,最先得到李健吾的“雀跃欢呼”。李健吾热情洋溢地说:“作者为中国人在法国文学史上创出了一条路。老迈如我之流,体力已衰,自恨光阴虚度,无能为力,而他们大胆心细,把这份重担挑起来,我又怎能不为之雀跃者再?”(柳鸣九《仁者李健吾》)

李健吾坦诚率真,他的爽直就像他的散文、理论批评文章般洋洋洒洒。而今,他走了,这一走已32年了……

(王素蓉)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010

相关新闻

  • 132016.10

    李健吾签名本

    李健吾,中国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在中文系,后转入西洋文学系。1931年赴法国留学研究福楼拜等....

  • 272016.09

    钱钟书杨绛夫妇与李健吾的文学渊源

    李健吾、钱钟书皆为学贯中西、成果丰硕、集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于一身的学者型作家、作家型学者,他们在创作与治学之间游刃有余,皆取得卓越成就。他们的人生轨迹....

  • 312017.08

    有关李健吾的一则误传

    李健吾(1906—1982),现代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1925年考入清华学校大学部,先在中文系后转西洋文学系。

  • 292010.06
  • 082016.10

    李健吾与法国文学研究

    《李健吾文集》终于在北岳文艺出版社印行了,时在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套书出得不容易,11卷书,550万字,耗费了编者和出版者难以想....

  • 272017.10

    听李健吾谈《围城》

    从没有谁,能同这位老人一般,如此之多的文坛巨匠和他交好。他是钱锺书认可的“才子”,陈忠实的“老兄”,臧克家的救命恩人……听吴泰昌将五十年文坛趣事、百年....

  • 192016.05

    从李健吾 1937年致陶亢德信说起

    李健吾(1906—1982),现代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部,先在中文系后转西洋文学系。1931年赴法留学,研究福楼拜....

  • 172014.06

    悼念李循棠学长——王伯惠

    李循棠为西南联大1944级学长,老家湖北沔阳,1920年生。自幼家境富裕,父亲就学日本仙台学机电工程,母亲就学北京女子师范学堂,可谓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 042011.01

    郭樑秘书长看望李道铿老学长

    2010年12月30日,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郭樑、《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率清华大学公益事业电视专题宣传片《大同爰跻祖国以光》摄制组一行6人赴沈阳进行采访,期间看望了李道铿老学长,郭樑秘书长代表校友总会给老人带去...

  • 23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