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钢霸远去——怀念桥梁专家方秦汉院士

2014-10-24 |

相关链接:方秦汉简历??

1925年,出生于浙江黄岩;?

1950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

1958年,开始参加南京长江大桥设计,参与研发“争气钢”;?

1975年,完成《南京长江大桥技术总结》;开始主持九江长江大桥设计。主持研发了九江长江大桥的新钢种,使中国铆接钢桥退出历史舞台;

?1990年,参加“京都大辩论”,论证九江长江大桥是安全的;?

1996年,开始主持芜湖长江大桥钢梁设计和科研;?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开始担任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桥梁顾问。? ??

在黄岩中学读书时的方秦汉? ??

刚进清华大学时的方秦汉??

刚参加工作时的方秦汉??

参加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时的方秦汉??

设计九江长江大桥时的方秦汉???

1014日晚,著名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秦汉与世长辞。

巨星陨落,山河含悲。

此时,武汉的长江江面,飞架着八条钢铁巨龙: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

一座座桥梁,犹如一道道从天而降的彩虹,把长江点缀得格外雄壮。?

一座座桥梁,凝聚了一代代桥梁专家的智慧和心血,被浓墨重彩地写进新中国桥梁发展的光辉史册。

方秦汉,中国现代钢桥的奠基人、开创者,为我国钢梁桥技术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

方秦汉生前接受记者采访

推销国产钢 他不遗余力? ?

在建南京大桥之前,中国没有桥梁钢。?

方秦汉最擅长的是钢桥设计,在业内被誉为“钢霸”。?

1958年,南京长江大桥上马。方秦汉为南京长江大桥钢梁设计组组长。?

南京长江大桥钢梁跨度达160米,且为公铁两用桥,当时的国内钢材无法满足要求。于是,我国向苏联订购了钢材,后来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停止供应桥梁钢。?

周恩来总理下达指示,要铁道部与冶金部一起联合攻关。方秦汉受命参与研发。

南京长江大桥的钢梁部件多,所有的计算,都要靠人工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算出来。仅钢梁杆件截面的选定,他就带着10多人计算了4个多月。?

经过各方协作,钢材研制成功,被称为16锰桥梁钢,此种钢材后被称为“争气钢”。

1970年代,九江长江大桥开始建设,钢梁跨度更大了。

方秦汉在九江大桥架梁现场??

九江长江大桥钢梁设计组组长、科研总负责人方秦汉与钢厂谈判达半年之久。有一次他甚至一边打点滴,一边谈判。最终让钢厂接受了他提出的研制15锰钒钛钢方案。?

1996年,方秦汉担任芜湖长江大桥钢梁设计组组长。当时英国、法国、日本的钢铁公司都想拿下芜湖桥的这个钢梁订单。但方秦汉力主采用国产14锰铌钢,他说:“我们已经做过试验,而且在京杭运河上建了一座桥,用这个桥梁钢,根本不用担什么风险,因为这个钢光研制时间就已达5年。现在虽然改革开放了,可既然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钢,为什么要用国外的呢?”?

原来早在1985年,方秦汉就与武钢总经理刘本仁达成协议,由武钢钢研所试验研究14锰铌钢。试验从1985年持续到1989年,获得成功。?

芜湖长江大桥采用了国产钢。后经测算,此项为国家节约资金1.1亿元。而用国产14锰铌钢建成的芜湖长江大桥,因与世界桥梁的先进技术接轨,成为继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之后,新中国桥梁史上的第四座里程碑。

担任芜湖长江大桥钢梁设计与科研负责人时的方秦汉

方秦汉在芜湖长江大桥工地?

进入新世纪,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特大桥梁开建,担任顾问的方秦汉有机会就要去现场走一走,看一看,谈一谈国产钢。?

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易伦雄说,在钢梁设计过程中,方院士总是不遗余力推荐国产钢。?

推荐归推荐,一旦发现钢梁技术不达标,在他那里肯定过不了关,“想蒙混过关,无疑是找骂,他特别重视质量,打人情牌没有用。”武钢研究院结构钢所中厚板研究室主任邹德辉说,近年来出了一些桥梁垮塌事故,但垮塌很少发生在铁路桥上,正是因为有方秦汉等专家的严格把关。?

方秦汉在大胜关长江大桥工地

高标准促成中国钢闯出国门。?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桥梁钢已累计应用于60余个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据桥梁设计大师徐恭义透露,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就是采购的中国钢材。??

真理面前 他认理不认人? ?

去年夏天,本报记者曾到医院采访方秦汉院士,他虽躺在病床上,说话都非常吃力,但为人随和,思维敏捷,记忆力好,概括力超强,让人肃然起敬。?

当时,因为身体原因,他没有办法一次就回答清楚记者所有的问题,就约好时间请记者下次再去,如此反复,采访进行了四五次。?

今年630日,湖北日报记者采访他时,他为湖北日报题字:“科学试验,改革创新。”尽管已费尽气力,写得断断续续,但整整齐齐。写错一个字,又全部重写一遍。写完八个字,已大汗淋漓。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伴随了方秦汉一辈子。?

“工程师的计算是绝对不能出错的!”方秦汉曾回忆,他在清华大学求学时,后来成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张维老师就规定,即使算式列对了,只要答案不对,仍旧一分不能给,因为一点差错就可能导致全盘皆毁。?

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家性格,对晚辈影响甚大。儿子方华京说:小时候最怕父亲检查数学作业,他一旦发现了错,准会大发脾气。而在方秦汉工作的中铁大桥院,经常有年轻的工程师站在他面前“挨训”:“不做试验怎么行?绝对不行!”?

方秦汉也因此得了个外号,名曰“钢霸”。这既源于他在钢梁设计上的权威,也源于他“认理不认人”的性格。?

在重大技术问题上,方秦汉从来都据理力争。越对上级,他的嗓门越高。他常说,技术需要争论,真理越辩越明。如此一来,好多人都领教过他的“厉害”,同他争过、吵过、叫过、嚷过,事过之后,明白了自己的不对,也懂得了他的用心,烟消云散,雨过天晴,存留心中的只有敬佩。?

九江长江大桥钢梁设计是方秦汉事业的巅峰,争吵也最多。?

1989年,某桥梁厂试制出九江长江大桥的第一批钢梁,方秦汉验收时发现钢梁焊接处加温不到位,宣布报废重来。可厂里出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怎么也不同意。方秦汉“理论”不成,拂袖而去,向铁道部主管部门报告,桥梁厂只得重制。后来,该厂生产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强度钢梁。

方秦汉在中铁九桥桥梁车间??

1990年,在九江桥钢梁设计制造最繁忙的日子里,有人对其设计提出质疑。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上,方秦汉进行了一次次长篇答辩。经反复研究论证,最终证明他的设计是可以信赖的。此次论战即是我国桥梁界赫赫有名的“京都大辩论”。两年后,九江桥钢梁顺利合龙。该桥在建设中取得12项技术突破。??

??名利面前 他常常犯糊涂?

方秦汉设计的宗旨是:要就不干,要干就干好;要就不干,要干就干出点名堂来。所以,任务交到他的手上,不管是大桥还是小桥,不管是铁路桥还是公路桥,他都不愿墨守成规、走老路、炒冷饭,而是想方设法要加一些新的内容,作一点新的突破,有一点新的提高。?

在桥梁设计中,方秦汉“斤斤计较”,在名利面前,他却是常常“犯糊涂”。当年评选院士时,方秦汉提交的论文只有5篇,这让评审小组很是为难了一阵子。?

学术论文对于科研人员的意义不言而喻,晋级升职涨工资等,样样离不开。可方秦汉却淡然处之,“以前写的都扔了,现在也不写”。?

在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不少新闻媒体前来采访,他不愿意接受采访,倒不是因为高傲,而是觉得确实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也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这几十年来,一直勤勤俭俭过日子,踏踏实实干工作,名利向来看得很淡,要说有什么远大的理想,那就是为祖国建造更多、更新、更美的桥梁。”

张建设先生向方秦汉赠送肖像照片

尽管后来担任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但他仍住在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单位分配的旧宿舍里,直到2011年妻子去世,才搬到华中科技大学的院士楼。单位曾给他分房,方秦汉却以一句不真不假的“我没钱”婉拒,把机会让给别人。? ?

方秦汉的孩子在这间陋室里长大成人

家人面前 他不善于表达?

2013年正月初六,方秦汉生病住院,此后再也没有出院。?

守候在身边的儿子方华京回忆:母亲去世后,父亲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精神好时,与前来探视的同事聊得最多的是桥,“谈其他的没有兴趣,会冷场。”在他眼里,父亲的心里惦记的,脑中盘桓的,除了桥,还是桥。?

亲情方面,方秦汉不太善于用言语表达。方华京说:小时候他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父亲拎着包出门。当他从工地上回来,偶尔也逗孩子们玩,玩着玩着,讲着讲着,就走神了,陷入沉思之中,孩子问他:“怎么啦,爸爸?”他不好意思了,回答:“哎呀,我又想到桥上面去了,又记起了一件事。”

方华京还记得他讲南京桥的故事,沉井的浮运,钢梁的架设……就是送给孩子的礼物,也多与桥有关。至今,他还保存着父亲送给他的一套《南京长江大桥》明信片,视作珍宝。?

方秦汉曾内疚地说:“我为那一座又一座桥梁的钢梁设计,付出了一生的年华和心血。回首往昔,因埋头工作,未能顾及家庭和孩子,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对子女而言,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对妻子而言,我更称不上是位好丈夫。作为父亲和丈夫,我欠他们太多。”?

方华京不这样认为,他说:父亲,是我心中永远的榜样。

方秦汉送孙子出国读书???

现在,方华京是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而他的儿子,也是方秦汉的孙子方翌炜,已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毕业。他们,都继承了方秦汉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

(廖志慧 刘家华 王虎)

————————————————————————

步履遍齐秦燕楚,宏业犹存,公何遽逝?

?钢桥跨江汉河海,大师西去,人尽含悲! ?

方老走了,那间陋室的小床上,似乎还有他的体温;?

方老走了,一座座现代的钢桥上,似乎还闪现着他的身影;?

方老走了,新中国的桥梁史册上,留下一串串克难攻坚的足迹;?

方老走了,国产钢留下美名,中国钢材已安装到了美洲的桥梁上。?

方老走了,年轻一代大桥人永远记住了他“工程师的计算绝不能出错”的严厉要求。?

这位编织梦想和彩虹的桥梁巨匠,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和赤诚,在一座座丰碑上书写着科学精神——?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科学试验,改革创新。?

——编者???

转自《桥梁建设报》2014101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