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中国铀矿地质学的先驱黄劭显

2014-09-05 |

今年是黄劭显先生诞辰100周年,让我们再度走近这位中国铀矿地质领域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院士。

铀矿是核工业的主要原料,是国防工业和能源工业等的物质基础。今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劭显诞辰100周年,让我们再度走近这位中国铀矿地质学的主要先驱者和开拓者。

黄劭显于19147月生于山东省即墨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1年到北平上高中,努力读书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1932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4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并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中表现积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离开北平,到大后方甘肃工作了两年。1939年,他到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名校联合组成)地质地理气象系地质学组复学。1940年,他于该校毕业后,即献身地质事业。解放前他先后在经济部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西北分所等单位工作,在祖国西南、西北大后方进行区域地质测量、填图及石油、煤炭、铁、铬、汞、重晶石等矿产调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首次发现铬铁矿

铬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早年中国尚无铬矿。黄劭显与同事到宁夏贺兰山北部小松山地区调查磁铁矿时,发现了铬铁矿,填补了中国矿种上的一个空白。此后他们又反复去该处深入调查多次,提交了许多研究报告,发表了很多文章。其中,他作为第一作者与杜恒检、卢振兴于1948年在《地质论评》上发表的《宁夏小松山铬铁矿及其有关火成杂岩之初步研究》一文,是早期较全面的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黄劭显在西北地质局任工程师,曾作为技术负责人,率领261地质队在小松山地区进行多次详细勘探,并提交了多份报告,对中国各地区铬铁矿资源之勘探开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开拓铀矿地质事业

1955年,黄劭显被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即今之“核工业部”),参与筹建中苏合作的中国第一支铀矿地质队——309队。苏方地质技术负责人任总地质师,黄劭显作为中方地质技术负责人,任副总地质师。该队主要负责中南地区的铀矿地质普查勘探。

有一次,对于某地区一个铀矿床的成因问题,黄劭显与任总地质师的苏方专家产生了意见分歧,那位苏方专家仰仗他是因对苏联铀矿地质工作有贡献而得过斯大林奖金的权威,就拒不虚心考虑黄劭显的不同看法而一味固执己见,但是黄劭显凭藉多年找矿经验和已经掌握的实际材料,深信真理在手,也绝不轻言放弃。直到新的苏联专家前来指导工作,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裁决,肯定了黄劭显的意见是正确的。黄劭显这种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敢于挑战权威的可贵精神,深为人们所敬佩。

苏联专家撤走后,黄劭显独当一面,领导带队继续奋战,在上世纪50年代发现若干铀铁矿基础上,又于60年代在中国首先突破花岗岩型和碳硅泥岩型两种铀矿类型,又找到很多铀矿。我国正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交了首批铀工业储量,建立了自己的首批铀矿山,建成了自己的首批核工业基地。1964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铀材料供应方面黄劭显等也有一份功劳。

黄劭显由309队调到北京后,任“二机部”三局副总地质师兼地质处处长。1972年,“文化大革命”后期他从“五七干校”调回北京恢复工作,任核工业部第三研究所副总地质师,1979年任副所长。

1980年,黄劭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是铀质地质领域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院士。

致力科研管理

在上世纪80年代,黄劭显为铀矿地质科研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确定研究方向、培养研究队伍、组建研究科室等方面,1982年核工业第三研究所首次招收研究生,他是首位研究生导师。

他还参与创办了《铀矿地质》《放射性地质》等学术刊物并担任主编,使科研成果尽快发表,他们的不少成果都得了奖。他自己的项目研究也抓得很紧,例如,他总结了中国中生代陆相砂岩型铀的成矿规律,提出了沉积与热水复成因矿床的认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叔和主编的总结性大典《中国矿床》一书中,黄劭显担任了其中第五章“中国铀矿床”的主编,为这一经典工程贡献了力量。

1989810日,黄劭显在北京病逝,他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缜密严谨、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崇高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今年,他的原工作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即原“二机部”三所)特编辑出版《黄劭显院士与中国铀矿地质——纪念黄劭显院士诞辰100周年暨逝世25周年》一书,表示对他的深情缅怀和无限崇敬!(潘云唐)

转自《中国科学报》201495

相关新闻

  • 262018.06

    中国地质学奠基者翁文灏和他的时代

    翁文灏这个名字,今天的人很难想象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曾经代表了一个学术的高峰,在中国地质学,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

  • 142022.10

    “祖国需要我”,他是荣获世界地质学最高荣誉的第一个中国人

    1996年8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气氛热烈。被誉为国际地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国际地质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来自世界101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位地质科学家齐聚一堂。此次大会还评选出了国际地学最高奖“斯潘迪亚罗夫奖”,而获奖者正是我国沉积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1950-1952地质)。他也是百年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刘宝珺(1931.9-),沉积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实,这既不是...

  • 052023.06

    为山河号脉的“大先生”——追记中国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冯增昭

    2022年7月16日,一位96岁的老教授站在讲台上,铿锵有力地介绍起一个崭新的地质学领域国际性学术组织——国际古地理学会。聆听他演讲的地质学专家来自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的15个国家。为了推动中国古地理学走向世界,这位老教授奋斗了十年,念想了一生。2023年1月5日,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他,驾鹤西行。他就是为地质事业和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国际古地理学会的发起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冯...

  • 082009.07
  • 292019.05

    地震地质学家马杏垣诞辰一百周年

    今年是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马杏垣院士诞辰100周年。为缅怀先生科学爱国、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崇高精神,地大主办的《地球科学》杂志精心策划和....

  • 142009.01

    总会向著名地质学家杨遵仪院士拜年

    1月14日上午,校友总会理事、《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一行,到中国地质大学看望了我校1933级老学长、现已101岁高龄的中科院资深院士杨遵仪老学长,向杨老及家人敬献了花篮,并送上新年的祝福。

  • 282024.03

    池际尚:地质学与岩石学界的奠基石

    池际尚(1917.6.25—1994.1.1),湖北省安陆县人,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6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伦茂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助教,清华大学地质系副教授,北京地质学院教授,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 122007.10
  • 312008.12

    地质学家谢家荣院士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举行

    2008年12月31日上午,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谢家荣院士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新大都饭店华兴宫举行。

  • 302022.06

    中国水文地质学科的奠基人——王大纯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