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王大珩——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2021-02-20 | 喻思南 | 来源 《人民日报》2021年02月19日 |

科技人员是有祖国的,他为祖国谋利益而受到人民的尊重。

——王大珩

200912月,在中国光学科技馆论证会上,年过九旬的王大珩委托秘书恳请与会者:请不要再叫我“中国光学之父”了。这不是王大珩第一次善意推辞。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王大珩常说,自己顶多是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工作,都是在国际形势的大环境中、在国家建设需求的促进和推动下完成的,并不是个人的功劳。

1948年,王大珩满怀报国之志回国。当时,国内想制造光学精密科学仪器,却拿不出制造它的材料——光学玻璃。

一切从零开始。1951年,王大珩受命筹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这是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两年后,这里成功熔制出第一炉光学玻璃,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光学玻璃的历史。

1956年,制定《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时,王大珩提出中国要做自己的电子显微镜,苏联顾问认为难度太大,规划时间内中国做不出来,如果要用,可以向苏联买。中科院领导来询问,王大珩拍着胸脯回答:“做得出来!”短短数年,他带领团队相继研制出了史称“八大件一个汤”的代表性成果(“八大件”指8种光学仪器,“一个汤”指融化态光学玻璃),奠定了我国国产精密仪器的基础。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其中有王大珩和同事们研制的大型光学测试仪器的贡献。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他和团队研制的对地观测相机,带回了清晰的地面图像。1980年,我国完成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他参与了船用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的研制任务……

谈起科研秘诀,王大珩总是说:“老老实实地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科学。”回国60多年,王大珩很少发表论文,而经他审定的文章、报告、讲义却车载斗量。说到新中国光学发展史,谈起别人的贡献他如数家珍,提到自己时却总是轻描淡写。

19863月,王大珩获悉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后,当即联合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给邓小平写信,提出要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科技。这封信得到了中央重视,批准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技术的进步。

退休后,王大珩也没有闲着,一直为发展高科技奔走呼号,提出成立中国工程技术科学院的提案,建议国家重视对大型飞机的研制……他说:“科技人员是有祖国的,他为祖国谋利益而受到人民的尊重。”

2011721日,王大珩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6岁。


相关新闻

  • 222011.07
  • 082019.01

    王大珩:开创新中国光学事业的“追光者”

    他一手筹建的中国科学院仪器馆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前身。直到如今,王大珩的精神依然是所里科研人员奋斗的指明灯。

  • 012011.08
  • 282024.02

    傅鹰:新中国胶体科学主要奠基人

    傅鹰(1902.1.19—1979.9.7),祖籍福建,著名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191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22—1928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获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后,先后执教于东北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青岛大学、重庆大学和厦门大学。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1944年底再度赴美,任密歇根大学研究员。在美国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回击英舰挑衅的消息后,毅然于1950年回国。回国后,先后在...

  • 042008.08
  • 132007.03
  • 042021.08

    王大珩:爱淘“宝”的光学专家

    “我告诉你们一个真理,所有精密的东西都是用不精密的设备制造出来的。”面对学生嫌弃实验室的设备太简陋、太破旧时,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如是说,“我也是直到毕业以后,才越来越懂得动手能力对一个学物理的人来说有多么重要。现在,即便是给我一堆破铜烂铁,我也能想方设法把它凑出个像样的东西来。”有一次,王大珩在一堆破烂里发现了一块没人要的玻璃。他眼前一亮,当...

  • 072023.04

    矢志光学耀中华——缅怀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叙瑢

    “徐叙瑢教授的名字是与我国发光学科的开创和发展分不开的。”这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黄昆生前对您的评价。195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不久,亟须各方人才。得知固体发光在我国是空白领域且国家迫切需要时,您毅然放弃了自己钟爱的研究方向,服从组织决定,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固体发光科学研究。这次改行,让您潜心发光学研究几十个春秋。出国深造归来,您先后倡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组建了我国发光学会,开创了...

  • 302015.10

    王大珩:情系光学中华魂

    他是一名应用光学家,也是一名战略科学家。他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的获得者,同时,他与多名科学家一起向国家建议实施“863”计划....

  • 152020.01

    王大珩家风:务实自强 勤学互助

    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事业奠基者,国家“两弹一星元勋”。他的父亲王应伟是天文气象学家,也是中国天文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王应伟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主张因材施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