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清华是小时候在父亲微黄的影集里,在父亲盖有蒋南翔、刘仙洲大印的毕业证书上。那是多么迷人的一片乐土啊,西式的礼堂,宽阔的草坪,学生课余不仅能在运....
李宪之,气象学家、气象教育家,是我国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世纪20年代,他参加西北考察团开创气象野外考察的先河,发表论著....
毕业离开清华已经有六年多了。清华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想想我们95级也算是比较特殊的一届,我们是最后一届读本科要五年的,也因此和96级一起....
清华有“三宝”:校训、校园、校友。我们一进清华门就生活在这三宝当中。出了清华门,毕业来到社会上,则更多地在“校友”之宝中生活。我1985年调入江西省科学院从事精密光学仪器研发工作。一到南昌正赶上江西清华校友会名誉会长陈癸尊副省长主持江西全省1985—2000年科技规划及1985—1990年五年江西科技发展计划调研和制订。我代表江西省激光学会负责激光高新技术在江西发展的十五年规划和五年计划制订。我们几乎走遍了激光相...
纪念诞辰100周年回忆吴晗同志二三事我是1944年至1945年在昆明西南联大认识吴晗同志的。当时,吴晗负责民盟联系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的工作,我是民青成员,在地下党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的医药救济工作,我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组织关系。我真正参加民盟工作,在他直接领导下,是从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事情。 独到的领导艺术 从北平和平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的这一段时间内,我在吴晗直接领导...
建工系暖四一班同学在王兆霖老师家为他祝寿恩师王兆霖教授离开我们六年了,回忆起在校三年半的学习生活和毕业后与老师的相处,至今令人难忘。1974年秋,我们进校后,经过入学教育就到“二七机车车辆厂”实行开门办学。二七厂是个有革命传统的老厂,大厂,各方面基础都不错。由于居住条件有限,我们先后住过公共浴池、自建土房。最后我们将职工技校的废旧锅炉房进行了清理、打扫作为男生宿舍。王老师当时已年近六十岁了,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