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体育教育 发展中的清华体育

2007-08-01 |
清华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体育传统的学校,建校至今,体育一直是清华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以蒋南翔老校长为代表的历届领导班子的重视和支持下,在马约翰先生、夏翔先生等几代体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清华的体育持续发展,“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熏陶了一代代清华学子。
体育发展历史回溯
清华学校于1912年正式成立体育部。当时的体育部与其他院系一样,带有浓厚的美国式教育风格。体育部的前两届主任都是学校当局花重金从美国聘来的博士,体育开展形式及活动种类也具有鲜明的“美式特征”。
1919年体育馆(现西区体育馆)落成后,曾是国内最先进的健身房,馆内有篮球场、手球场、80悬空跑道以及各种运动器械;此外还有暖气、热气干燥设备;特别是附设的室内游泳池,实行池水水源消毒,十分清洁卫生。所有这些设施在当时的中国高校中是仅有的,甚至在美国大学中也不多见,清华人曾长期引以为豪。体育馆落成之后,开始施行正规体育课教学,中、高科(共8年)每周4节体育课,均为必修。
从建校开始到解放初,虽然时局动荡,但是清华体育已经形成传统,其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注重体育道德和团队合作以及爱校、爱国的清华体育精神得以广为传颂。周诒春、梅贻琦校长,马约翰、李剑秋、曹霖生、郝更生、夏翔等教授(师)为这一时期的体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体育思想、言行趣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19542月,蒋南翔校长在参加体育教研室教师和体育积极分子的座谈会上,提出了“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的学校体育工作方针,在蒋校长的倡导下,清华大学在学生和教工中成立较大规模的体育代表队,共包括田径、技巧、足球、篮球和排球5个项目200余人,由夏翔、王英杰等担任指导教师,后来逐渐发展出许多项目的代表队。代表队坚持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这一原则,所有队员都来自普通同学之中,同样以“三好”作为其指导思想,学校要求代表队的运动员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文化大革命前,清华培养了11名运动健将,这在全国高校(非体育院校)中是少有的。
96年的办学历程和学校体育发展历程中,清华大学逐渐形成四个重要的体育传统和理念:
一是爱国的传统。从马约翰先生提出的“体育强国”理念到蒋南翔校长提出的“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广大清华师生把体育锻炼与救国、强国、建设国家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清华精神的主旋律,也是贯穿清华体育的灵魂。
二是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清华的体育教育,不仅局限于强身健体,而是重视人格的塑造与意志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面向全员,重视全过程。清华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把热爱体育锻炼、崇尚体育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广大师生员工的心中,各种工作处处体现体育在清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
四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体育工作的实践中,清华在体育思想和体育制度上不断创新,是体育工作能够长盛不衰、始终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体育发展现状扫描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全面推进,体育教研部在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学、群众体育、课余训练、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诸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体育教研部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共有教师56人。教师队伍中教授8人、副教授29人;有国际裁判3人。
体育教学方面,学生从大一新生一直到研究生一年级,都有体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已经形成了“4+3+1的本科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即本科生实行“4个学期的体育必修课程”+“3个学期的体育限选课程”+“1个学期的体育任选课程”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课教师始终坚持“育人至上”与发展文化的结合,注重通过体育的手段来进行人格培养,强调学生的身心一致,体魄与人格并重。
目前,体育部已开设了50多个体育课项,体育课程内容有: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棒球、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橄榄球、台球、毽球、软式排球、沙滩排球、藤球、武术套路、武术器械、太极拳、太极剑、散手、摔跤、拳击、柔道、防身术、瑜珈、空手道、跆拳道、击剑、花样轮滑、速度轮滑、健美、健美操、形体、街舞、舍宾、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游泳、跳水、飞镖、射箭、射击、赛艇、定向越野、攀岩、野外生存技能、铁人三项、体疗课等五十余项。学生在选课中采用“三个自主”的形式,即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课项和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三个自主”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并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锻炼意识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场馆建设方面,学校现有各类体育训练、教学场地105个,总面积216430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6.18平方米。其中拥有西体育馆一座(8038平方米),综合体育馆一座(12000平方米),游泳跳水馆一座(8000平方米),射击馆一座(25靶位),保龄球馆一座(1107平方米),塑胶田径场3个和室外游泳池2(14616平方米)。有设备齐全的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房、网球场28块,以及健身房、形体房、室内田径跑廊、沙滩排球场、体能训练场、旱冰场等活动区。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能够满足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的需要。
群众体育竞赛
学校积极开展常年、持续、多样化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以竞赛为龙头,“马约翰杯”为主线的校园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覆盖了41个运动项目,形成了体育课—学生体育协会—校内竞赛的一条龙体系,声势浩大,贯穿全年。
马约翰杯:马约翰杯以为清华大学体育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马约翰教授命名,已成为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马约翰杯一般每年9月开始,次年4月结束,以院系为单位,分别展开各项竞赛,包括传统的篮、足、排三大球,也包括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等项目共40余个。每年4月还举行专门的马杯田径运动会。各个项目通过名次换算出积分来决定最后的马杯获奖者。马杯的组织细则十分详细明确,基本上参照国际比赛规则,体育教研部以及各个单项协会共同承担了裁判工作。近年来,学校提出“大清华”的概念,鼓励已毕业三年以上的校友、在校教职工人员积极参加到马杯竞赛中来,他们的加入是清华体育文化传统延续性和普及性的良好体现。
马拉松活动:马拉松活动源起清华传统的冬季长跑活动(清华大学还有春季万人长跑的活动)。1999年及以前,学校每年12月份第一个周四的下午,都会在主楼广场举行长跑暨冬季锻炼开幕活动。这一活动也拥有“万人长跑”的称号,可见参加人数众多。2000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活动群众参与的范围有所拓展,清华大学的教工、学生开始参与其中(冬季万人长跑并入此项活动)。到2005年,这一活动已经被清华人当成清华体育的重要部分。以2005年为例,共两万多人参加的马拉松比赛中清华人占了将近三分之一。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马拉松“挑战自我,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相互辉映,被视为每年秋季体育文化活动的重头戏。
除了各项竞赛,学校体育社团活动蓬勃开展,清华大学目前共有体育类社团30个,是清华大学各类社团中总数最多的,覆盖球类、水上类、武术类、棋牌类、极限类等项目。社团活动是体育课外学生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每年举行有组织的竞赛数千场,参加人数约3.64万人次。基本上清华的每个体育协会都有着常规性的训练和技术辅导。
课余训练方面,现有田径、男子篮球、赛艇、跳水、射击等38支体育代表队,500余名学生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场上不断创造佳绩。近年来有30多名学生运动员在学校期间达到了国家运动健将的标准并获得了批准。
目前,体育教研部正努力贯彻和执行中央7号文件,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健康与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创新,争取在课外锻炼、体育课程、体质测试几方面有新的突破。努力使学校体育在学校培养人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使学校体育在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贡献力量。
(体育教研部供稿,本刊记者李彦整理)
(《清华人》2007-4期)

相关新闻

  • 162021.06

    感恩母校 琐忆燃一

    今年是清华建校110周年,也是我们燃一班毕业60周年。一些难以忘怀的往事又历历在目,学校的培育,老师的教诲,同学的情谊,紧张的学习生活,历经60年沧桑,依然倍感亲切。

  • 042024.01

    胡胜发: 在芯片领域跑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52023.01

    清华大学体育部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举办

    2022年12月28日,清华大学体育部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以线上方式举办。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秘书长刘立新,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席郝光安,北京体育大学校长张剑,上海体育学院校长、第八届体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陈佩杰,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孙麒麟,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钱俊伟,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出席会议并致辞。庆祝大会由清华大学体育部党委书记马新东主持。邱勇致辞...

  • 182008.09

    “夏翔纪念奖学金”捐赠仪式举行

    9月17日下午,“夏翔纪念奖学金”基金捐赠仪式在我校工字厅东厅举行。

  • 182008.09
  • 222016.02

    刘波:振兴足球 推动中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三方面观察分析体育强国和足球振兴之间的联系

  • 252012.12
  • 212021.05

    百年清华的精神品格

    走过110年历史的清华大学,沉淀了拥有自身个性和特色且一以贯之的精神品格。品格在历史中淬炼,也在时代发展中升华。透过谢维和等新著《清华的风格》一书,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拥有深厚学术文化积淀的百年清华,一直以其永无止境的教育探索与中国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紧密相连。换句话说,清华大学深刻地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清华的风格》,谢维和 叶富贵 李珍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4月版习近平总...

  • 032018.09

    邓亚萍:我在五道口体校的日子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 292017.11

    大爱育人:耄耋之年老校友不远千里捐资助学

    大爱育人/夏时桃李满园香/翔遨五湖四海强/元怀大爱恩情长/庆归乡土育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