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往常》——一首散佚的闻一多悼女诗

2013-01-23 |

搜集现代作家的佚作,不能放过那些刊名中含有“政治”、“经济”等字样的非文学类民国期刊。

《往常》一诗原载《政治家》(THE STATESMAN)半月刊19261116日第1卷第13号,置于“文艺”栏目内,署名闻一多。《政治家》创刊于1925年,系上海国立政治大学学生刊物。这首诗未见收入《闻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2月版),《闻一多年谱长编》(闻黎明、侯菊坤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7月版)中也不见著录,当是一首集外佚诗。全诗如下:

往常

往常听见咳嗽的声音,

听见那里打了一个喷嚏,

我知道谁是你的仇人,

我知道风霜又欺服(负)了你。

往常我日夜受着虚惊!

我灵魂边上设满了烽堠;

只要你远远的哭一声,

我可以马上加鞭来营救。

往常你偶尔也笑一声,

像残灯里吐出一丝红焰。

你笑一回我便吃一回惊!

知道这笑还支持得几天?

往常你突然叹息一声。……

四岁的孩子为什么叹息?

我当时抽了一个寒噤,

再不敢问那一叹的意义。

从诗的内容来看,《往常》应是闻一多为长女闻立瑛而写,诗中“四岁的孩子”指的就是她。

1922年春,闻一多奉父母之命在湖北浠水老家与其表妹高孝贞(后改名高真)结婚。716日赴美国留学。12月,闻立瑛出生。因为是女孩,家里人很久才把消息告诉闻一多。他对这种做法大为不满,在1923210日致其父母的信中说:

孝贞分娩,家中也无信来,只到上回父亲才在信纸角上缀了几个小字说我女名某,这就完了。大约要是生了一个男孩,便是打电报来也值得罢?我老实讲,我得一女,正如我愿,我很得意。我将来要将我的女儿教育出来给大家做个榜样。我从前要雇乳母以免分孝贞读书之时。现在不以为然。孝贞当尽心鞠育她,同时也要用心读书。我的希望与快乐将来就在此女身上。(《致父母亲》,《闻一多全集》第12卷第143144页)

身在大洋彼岸的闻一多非常想念这个未曾见面的女儿。192311月,他在写给弟弟闻家驷等人的信中说:“前晚梦见立瑛,颇思念之。上省时务拍一照寄我。我归家时,得勿‘笑问客从何处来’乎?”(《致家人》,《闻一多全集》第12卷第194195页)19256月,闻一多回国见到满地跑的女儿,喜欢得不得了。19261月,他把妻子和女儿接到北京同住。据刘烜在《闻一多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7月版)中记载,立瑛很聪明,虽不满四岁,但认得很多字。闻一多一有空总要抱抱女儿。女儿也喜欢他,每当他拿礼帽时,她就知道爸爸要出门了,便拉着他不放。在此期间,闻一多为女儿写过一首《瑛儿》。可惜此诗今已散佚,仅留下“趁婴儿还离不开襁褓,——/趁乳燕儿的翅膀未强”的断句(见朱湘《评闻君一多的诗》,《小说月报》1926510日第17卷第5号)。

19267月,闻一多携家眷返回浠水。9月,被聘为吴淞国立政治大学教授兼训导长。从发表时间来推断,《往常》当是闻一多在国立政治大学执教期间所写。早在离开北京时,立瑛就生着病,回到浠水仍不见好。闻一多到上海后,女儿病情加重了。高孝贞写信给闻一多,说女儿很想他。闻一多刚有了工作,不便回家,只寄了一张照片给女儿。

就在这年冬天,立瑛不幸夭折。起初,家人一直瞒着闻一多,怕影响他的工作。后来,还是妻子写信告诉了他。闻一多接到噩耗,立即赶回老家,没进家门就先打听女儿的墓地。回到家里,把女儿用过的东西很小心地包起来,上面写着:“这是立瑛的。”其丧女之痛实可想见。

立瑛夭殇后,闻一多写过两首悼亡诗。一首是《忘掉她》,载《现代评论》19271126日第6卷第155期。诗中反复念叨“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可是把“希望与快乐”放在女儿身上的闻一多又怎能忘得掉呢?一首是《我要回来》,收入上海新月书店19281月版《死水》。不少论者认为,这是一首“爱国诗”或“爱情诗”。如果把《我要回来》与新发现的《往常》联系起来考察,完全可以认定它也是一首悼念立瑛的诗。

(陈建军)

转自《中华读书报》201312

相关新闻

  • 112021.10

    闻一多致梁实秋便笺浅释

    稍具现代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闻一多(1899—1946)与梁实秋(1903—1987)在清华学堂学生时代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以此为起点,二人的事迹、行迹多有重合和交集,并保持了长期的友谊。梁实秋先生之女梁文蔷所著《春华秋实——梁实秋幼女忆往昔》“家中新发现的闻一多海外遗痕”一节,刊出闻一多先生致梁实秋手书便笺一页,为此前所未见。现将便笺稍加释读,请方家教正。

  • 202019.08

    王康与闻一多

    今年是闻一多诞辰120周年,本文记叙了王康与闻一多交往过程和为其立传的始末,以资纪念。

  • 242018.08

    闻一多怎样讲课

    1925年11月2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成立,闻一多参与筹备,并担任美术史课老师,这应该是闻一多教书生涯的开始。

  • 212022.06

    最刚烈的勇士,有最柔软的心肠∣“父亲闻一多”

    近日,“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在这场父子二人的作品展上,观众很容易便能察觉到一种传承的流动,看到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之外的“艺术家闻一多”。同时,从照片、信札和闻立鹏的画作与讲述中,人们还会看到“父亲闻一多”的形象,并惊讶地发现:最刚烈的勇士,原来有一副最柔软的心肠▲闻一多全家在云南昆明住宅前合影,左起三子闻立鹏、闻一多、长子闻立鹤、夫人高孝贞、小女儿闻惠...

  • 142016.07

    闻一多拒绝做官

    从本质上看,闻一多是个激情澎湃的知识分子,按照他的诗人脾性,他会循规蹈矩安安稳稳地过一生?

  • 302024.08

    《光明日报》上的闻一多足迹

    《光明日报》上的闻一多足迹

  • 302024.08

    闻一多:至真至纯 良善同行

    纪念闻一多诞辰125周年——提及闻一多,那个拍案而起、怒发冲冠的爱国民主战士形象跃然眼前。论为人,金刚怒目、铮铮铁骨、热情似火的诗人闻一多,已经成为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伟岸形象。论为文,《红烛》之炽热,《死水》之深沉,都是文学史上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回望闻一多的一生,至真至纯、良善同行是他生命的熠熠底色,也是他为人为文的可贵美德。闻一多(1899—1946年)“我们只能够并且应当在旧的基石上建...

  • 202016.01

    闻一多梁实秋文艺思想异同

    闻一多、梁实秋因青春期浪漫,在清华前后,都特别重视诗作的想象和情感抒发。闻一多说“真诗人都是神秘家”。梁实秋认为“诗的主要的职务是在抒情”。

  • 072016.03

    闻一多梁实秋文艺思想异同

    闻一多、梁实秋因青春期浪漫,在清华前后,都特别重视诗作的想象和情感抒发。闻一多说“真诗人都是神秘家”。梁实秋认为“诗的主要的职务是在抒情”。

  • 152021.07

    闻一多和自己的歌

    母亲生前每忆及父亲,总不愿过多涉及自己及家庭私事。许多时候,是经过我们再三追问,她才谈起一点的。那炉边的回忆,也往往变成了我的“采访”。她总觉得自己和父亲的差距太大,不愿因自己而影响父亲的光辉。常说:“我配不上你爸,我真恨自己没有文化,没有能力。”“我算个什么,什么都没有,他那么喜欢我。”